人物:宋濂

相关人物:共 137 位
共 1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0—1386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士修。刻意经学,尤善古诗,有魏晋风韵。安贫守道,自号观乐生。洪武中,以荐授台州训导。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八
继字士修,宁海人。
洪武中台州训导。
有《观乐生集》。
逊志斋集》:士修诗温厚和平,归乎至理;清雅俊洁,出乎天趣。
程,邵之所存,陶、谢之所达,沛乎其两得之。
田按:士修侯城畏友,为之序其集,铭其墓。
所作《观乐》九诗,宋景濂叹赏之,以为不愧古人。
惜年三十七而卒,未见其止。
集中五言,趋步陶、谢,胸次既高,非徒摹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2—1395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古则,字撝谦,后更名谦,号琼台外史。幼贫,寄食山寺,长游四方,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氏之学,尤精六书,时人目为考古先生。洪武中聘至京预修《正韵》,授国子监典簿。久之,以荐召为琼山县学教谕。有《六书本义》、《声音文字通》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四
撝谦名谦,一名古则,馀姚人。
洪武初,徵修《正韵》。
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
寻以荐授琼山教谕。
有《考古馀事》。
(郑晓《今言》:赵古则撝谦,馀姚人。
洪武初,徵修《正韵》。
众以谦年少,黜为中都国子监典簿,同官论事不直,罢归。
筑考古台,述六书之旨,注《声音文字通》及《易学提纲》诸书三百馀卷。
大臣荐召为琼山教谕,进所著书,不报,还琼山。
初谦来京,宋濂遣子仲珩受业。
谦归,仲珩校《正韵》多用其说。
谦六书之学最精。
既没,门人柴广敬以《声音文字通》进,学书者心好之,莫得而见也。
田按:孝陵徵修《礼书》,敕中书省云:「令天下郡县举素志高洁、博通古今,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京。
其年过五十、未及四十、非深知经术者勿遣。
」撝谦应召时,年二十八。
当事者以议论不合,借年少斥去,殆援此制也。
余谓撝谦厄类贾生,遇荣司马。
撝谦没后,长陵修《永乐大典》,门人柴钦进言其师所撰《声音文字通》当采录,奉命驰传即其家取之。
此何异长卿之《封禅书》也。
明初之善书者,朱孟辨之篆冢,赵撝谦之墨窗,最为韵事。
董良用《题篆冢》云:「垂亭朱茂才,好古喜欲颠。
一扫世俗书,习篆忘食眠。
《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
小者案间列,大者屋壁悬。
平生囊橐赀,多充买碑钱。
功深学既精,齿壮志逾坚。
池鱼染皆黑,铁砚磨将穿。
摹拓累万番,期差古人肩。
师法正在兹,什袭比啼筌。
孙憔文自祭,智永笔忍捐。
嗟峨细林山,函之瘗其巅。
聚土封若堂,镵石表为阡。
宝剑贾胡发,玉柙蔓草缠。
何如篆冢光,夜映列星躔。
」管时敏《赋墨窗》云:「君居于越文献邦,家藏金石书满窗。
磨穿青州老未已,万斛巨鼎畴能扛。
吴兴宗人已物故,浙河东西谁独步?
君今有志继绝学,砥柱中流见孤注。
剡溪百番冰雪光。
玄霞一斗松煤香。
满堂宾客看挥洒,风雨飒飒龙鸾翔。
」他若滕用亨之篆书,王止仲作歌云:「南阳髯翁学古书,雅典秦汉参锱铢。
古文奇字荡胸臆。
岂若俗工讹鲁鱼。
自言初习胜国时,玉雪左丞吾所师。
荻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妍姿。
」张藻仲之草书,高季迪作歌云:「昔闻汝祖东吴精,醉传草圣醒而惊。
汝今能饮不满杓,逸气欲与相峥嵘。
高堂把笔若把槊,长绡一拂悲风生。
阴垂大泽雷雨过,响破巨峡波涛倾。
」皆书苑佳话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7—1402 【介绍】: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
宋濂弟子,尽得其学。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
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
修《太祖实录》,为总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
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
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
有《逊志斋集》。
词学图录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别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逊志、方文正公等。
台州宁海人。
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宋濂学,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惠帝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更定官制,改文学博士。
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被执下狱,使草诏,坚不从,手书"燕贼篡位"四字,殉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诗文家、学者。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今浙江)人。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授汉中府教授;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召为侍讲学士,任《太祖实录》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诏书,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杀,宗亲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连坐被杀。后追谥文正。其学术醇正,文章纵横豪放。曾撰《黄鹤楼诗卷序》(又题《书黄鹤楼卷后》),反映当时武昌地区战乱与《黄鹤楼诗卷》的编辑内容概略。又作《武昌十景图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希直宁海人建文时官翰林学士死节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临海人。
洪武中以荐授汉中教授。
建文中召为文学博士,靖难师入,召草诏,不屈死。
有《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孝孺学术纯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盖其志在于驾轶汉、唐,锐复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气,发扬蹈厉,时露于笔墨之间。
燕王篡立之初,齐、黄诸人为所切齿,即委蛇求活,亦势不能存。
若孝孺深欲藉其声名,俾草诏以欺天下,使稍稍迁就,未必不接迹三杨。
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语其气节,可谓贯金石动天地矣!
文以人重,则斯集固悬诸日月不可磨灭之书也。
) 《吾学编》: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荐孝儒,侍讲筵,备顾问。
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
上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孝孺尝作《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颜。
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禦炉香绕玉栏杆。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 (《南濠诗话》: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多杂以他人之诗,如勉学二十四首,乃陈子平作,《渔樵》一首乃杨孟载作,又有《牧牛图》一绝,亦元人诗。
《梦蕉诗话》:方孝孺《过严子陵钓台长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
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
羊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
」直于子陵心上说出。
宋诗不及于唐,固也。
或者矮观声吠并谓不及于元,是可笑欤!
正学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
」「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后尘。
」 田按:希直文章渊源出于宋景濂,而学术街纯正则过之。
姚江《明儒学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过于二氏,而释氏尤甚,不惮放言驱斥,有明之学祖也。
」诚为确论。
太祖诛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几尽,使得一二旧勋如宋国公、颍国公者,靖难之师,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希直《送诚意伯孙士端归括苍》诗云:「海内只今无盗贼,幽州兴兵恼邦国。
庙堂谋议岂无人,我怀中丞泪沾臆。
呜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乡今是谁?
九原招公傥可作,为解四海苍生危。
」盖亦有慨于是,诵汉祖猛士之歌,同兹三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1—1400 【介绍】: 明浙江义乌人,字仲缙。
王祎子。
祎招谕云南被杀时,绅年十三。
受业于宋濂弟子,颇受器重。
题其书斋名“继志”。
洪武二十四年应蜀王聘,为成都府文学。
往云南求父遗骸,不得,因作《滇南恸哭记》。
建文时为国子博士,预修《太祖实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奉化人,字邦伦。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遗。燕王兵起,与黄子澄等昼夜画策防御。燕王入京师,召见,不屈死。万历初赠太常卿,谥毅直。
维基
戴德彝(1364年—1402年),字邦伦,浙江行省明州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明朝探花。
早年与方孝孺讲学于妙相寺,后同入宋濂门下。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
建文帝时,先任为左拾遗,参修太祖实录,后任监察御史。
方孝孺被杀后,无人敢收尸,戴抚尸恸哭不已,有诗云:“临危生死决须臾,为国宁怜家与躯?
继志情殷愧力短,承先念切遇时渝。
关山欲断春秋泪,骨肉长分南北区。
手泽遗今无复守,聊凭风雨泣桑榆。
”他对明成祖同样采取不合作态度,不久被处死,妻项氏同籍没。
在京之从弟德礼、德祐等皆遇难。
德祐妻项氏被灸灼其身至焦烂,未获一言,死事甚烈。
弘光年间,追谥毅直。
清朝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4—141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彦如。
自小笃志学问。
宋濂弟子。
洪武末任华亭训导。
永乐初用荐授御医。
预修《永乐大典》。
又从夏原吉治水。
有《存轩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彦如,金华人。徙长洲洪武末任华亭训导永乐初用荐授太医院御医与修大典五经大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9—1280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学海,号溟滓生。少有抱负,好研摩世运及方技诸家之说。年三十游杭,上疏言丁大全乱政,配汉阳军。荷枷行歌出都,见者壮之。蜀人杜可大客汉阳,言之营将,得脱戍籍;且授以邵雍先天易数学说,一授即悟。后遂于临安市楼卖卜。有《历髓》、《星野指南》、《象滋说会补》、《画前妙旨》等。
全宋诗
廖应淮(一二二九~一二八○),字学海,号溟滓生,南城(今属江西)人。
年三十游杭,上疏劾丁大全误国,配汉阳军。
蜀人杜可大使脱籍,复至杭,昼卖卜,夜沽酒。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五十二。
事见《宋文宪公全集》卷三九《溟滓生赞》,《新元史》卷二四二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敬华南,字位中,号莲峰,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
少游江南储掌文之门,精制艺,工诗古文辞。
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十三年(1748)戊辰科进士。
本姓苟氏,引对时,乾隆皇帝特以御笔在苟字旁加文字,遂改为敬姓。
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科山西乡试主考官,所得多知名士。
旋出补江南常熟县知县,不尚刑威,以经术饰吏治,而案无留牍,士民颂德。
后辞官归里,主讲锦江、潜溪两书院,善奖掖后进,出其门者,多有成就。
著有《锦江书院学约》一卷行世。
二子:敬基典、敬惇典。
惇典以选拔官黄陂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321 【介绍】: 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全宋诗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岩南,浦江(今属浙江)人。
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
归乡,名其斋为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
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为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复。
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
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为九卷,已佚。
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为《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
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乾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为底本。
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17 【介绍】: 宋婺州武义人,字仲至,号栗斋。少受学于吕祖谦。孝宗淳熙十一年以太学上舍对策及第。历知临安县,政尚宽简。迁提辖左藏库卒。擅文辞,片词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尤工为诗。有《东平集》。
全宋诗
巩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仲至,号栗斋,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南渡后居婺州武义(今属浙江)。早年从吕祖谦学。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清嘉庆《武义县志》卷七)。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汉阳军学教授(《水心集》卷九《汉阳军新修学记》)。秩满,改江东提刑司干办公事,丁母丧免(同上书卷一四《杨夫人墓表》)。宁宗时,历知临安县(《咸淳临安志》卷五一),提辖左藏东西库。嘉定十年卒,年七十。有《东平集》,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二存《栗斋诗集》一卷。事见《水心集》卷二二《巩仲至墓志铭》、《敬乡录》卷九。《宋史翼》卷二八有传。巩丰诗,据《两宋名贤小集》、《江湖后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四一○
巩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仲至,号栗斋,婺州武义(今浙江武义)人。
淳熙十一年以太学上舍对策高第,为汉阳军教授。
历广东提刑司、福建帅司干办公事,知临安县。
久之,提辖左藏库,复以宫观罢。
嘉定十年正月卒,年七十。
尤工诗,多至三千馀首。
有《东平集》二十七卷。
见叶适《巩仲至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二二),《宋文宪公全集》卷四八,《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共 1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