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濂

相关人物:共 137 位
共 13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州桐庐人,字德夫,号石川。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曾受业于方逢辰。为庆元府教授,在官以濂洛关闽正学为己任,推明道学奥旨。元兵至鄞,临危不惧。宋亡,隐居乡里,与同里孙潼发、袁易称为三先生。
全宋诗
魏新之(一二四二~一二九三),字德夫,号石川,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
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授庆元府教授。
入元隐居乡里,与方逢辰、何梦桂、孙潼发等赋诗论学。
事见《宋文宪公全集》卷五《故宋迪功郎庆元府学教授魏府君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元诗纪事
新之字德夫,桐庐人【按:月泉吟社诗云魏新之分水人,未知孰是。】。宋咸淳七年登进士第,除教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4—1310 【介绍】: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元诗选
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
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
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
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馀矣,执政者荐之,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
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卒年六十七,所著有《剡源集》行世。
宋季文章气萎薾而辞骫骳,帅初慨然以振起斯文为己任。
时四明王应麟、天台舒岳祥并以文名海内,帅初从而受业焉。
故其学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洁,化陈腐为神奇,蓄而始发。
间事摹画,而隅角不露,尤自秘重,不妄许与。
至元大德间,东南之士,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者,帅初而已。
宋景濂曰:「尝学文于黄文献公,公于宋季词章之士,乐道之而弗已者,惟剡源戴先生为然。
」性好山水,每策杖游眺,远不十里,近才数百步,不求甚劳,意倦辄止。
忘怀委分,或自称质野翁、充安老人云。
帅初之序《松雪集》曰:「古之相知,必若韩、孟、欧、梅,同声一迹,绸缪倾吐,而后为遇。
而后世乃欲望此于道途邂逅之间,则又过矣。
」帅初之于子昂,其相引为知心者如此。
然子昂以仕显,从容讽议。
而帅初类多伤时闵乱、悲忧感愤之辞。
读者亦可以谅其心矣。
全宋诗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为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率初奉化人有剡源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官教授入元以执政荐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其后累荐不起有剡源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元诗选
珽字廷玉,钱唐人。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丞相伯颜、程承旨钜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衎力起之。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秩满,署淮东盐仓太使,谢事,养疴海陵。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结庐西湖之金沙滩,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以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而殁。廷玉有二子,盖先兆也。所著曰《湛渊集》。剡源戴帅初评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而尝讳言去非。其赋《铜浮沤》一篇,尤清驯可念。紫阳方万里称其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庐陵刘会孟谓其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皆确论也。
全宋诗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
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
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
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
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
有《湛渊集》八卷,已佚。
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
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廷玉,钱塘人。以荐授官累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历兰溪州判官致仕自号栖霞山人有湛渊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5 【介绍】: 宋建宁浦城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全宋诗
谢翱(一二四九~一二九五),字皋羽,自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属福建)。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开府延平,署咨事参军。文天祥兵败,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遗民故老方凤、吴思齐、邓牧等多有交接,名其会友之所曰汐社,义取“晚而有信”。元成宗元贞元年卒于杭州,年四十七。著有《晞发集》、《西台恸哭记》、《天地间集》等。事见《晞发集》附录方凤《谢君皋羽行状》、吴谦《谢君皋羽圹志》,《宋季忠义录》卷一一有传。 谢翱诗,第一至五卷以明弘治唐文载刻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程熙刻本(简称程本)、清康熙平湖陆大业刻本(简称陆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第六卷以陆大业刻《近稿杂诗》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晞发遗集》(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三四三
谢翱(一二四九——一二九五),字皋羽,自号晞发子,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
少时倜傥有大节,试进士不第,不以为意。
德祐间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于南剑,传檄勤王,翱率乡兵数百人投之,署为咨议参军,复别去。
及闻天祥被俘死节,翱过严子陵钓台,作《西台恸哭记》祭奠。
宋亡不仕,流寓浙江,与友人收宋皇陵遗骸葬之,与方凤、吴思齐结月泉吟社。
贞元元年卒于杭,年四十七。
著有诗六卷、杂文五卷、《唐补传》一卷、《南史赞》一卷、《楚辞芳草图谱》一卷、宋铙歌鼓吹曲骑吹曲各一卷、《浦阳先民传》一卷、《浙东西游录》九卷等。
见《晞发集》附录方凤《谢君皋羽行状》,任士林《谢处士传》,宋濂《谢翱传》,邓椿《宋处士谢皋羽先生墓碑记》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攸州人。号海粟。博治经史,于书无所不读。其为文,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即据案疾书,随纸多寡,顷刻辄尽。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
元诗选
子振,字海粟,攸州人。
博洽经史,尝著《居庸赋》,首尾几五千言,闳衍钜丽,自号怪怪道人。
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
海粟于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
海粟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
事料醲郁,美如簇锦。
与天台陈孚刚中友善,刚中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
金华宋景濂曰:海粟冯公以博学英词名于时,当其酒酣气豪,横厉奋发,一挥万馀言,少亦不下数千,真一世之雄哉!
惜全稿失传,仅于书画卷中搜得如干首。
又尝与中峰禅师唱和,有《梅花百咏》,并附于后云。
词学图录
冯子振(1257-1314) 字海粟,号怪怪道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存词43首。
释显示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示瞽庵。脱白于一山元公。一山度四弟子。取法华开示悟入为名。师当第二。名显示。号瞽庵。出台之宁海卢氏之子。古貌长身。寡言笑清。俭自持。一榻二十年。潇然如在逆旅。习教观。从师于万寿。师见其天资峻利。有一泻千里之势。乃曰。子盖从吾师游乎。他日大显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示。遂事佛海。至正初。出世隆寿教寺。大唱台衡为海内名浮屠。寔师启之也。盐官海岸崩。民朝夕揣惴。恐为鱼鳖。行省脱驩公忧之甚。请师亲履其地。建水陆大会七昼夜。师冥心观想。取海沙祝之。帅其徒遍掷其处。凡足迹所及。岸为弗崩。人咸异之。天历改元。升主显慈集庆二寺。皆杭之名刹。师处之泊然。至正七年。师八十矣。钱塘诸名山。以耆旧凋谢。唯师一人岿然。如鲁灵光。又以大普福起之。师坚卧不应。门人进曰。和尚自为计固善矣。其如斯道何。师强赴之。居亡何竟。拂衣旋故丘。开镜清阁。而深蛰焉。因览诸家所注首楞严。繁简失当。方将折衷其说。为之疏解。俄疾作。召至四众。以唯心净土。惓惓为勉。其中或未解师意。师厉声曰。死生难。死生难。遽索觚书偈而寂。寿八十六。腊七一十。寂后七日。法属以陶器奉蜕质。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坞。师之所自卜也。师梵貌魁硕。言吐清丽。诸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平生以流通教法。为第一义。苟有召者。未尝不应。屡感天雨华之祥。然于佛乘文事。俱不偏废。出处语默。则未始离乎止观。所著书。有四教仪纪正。天岸外集。并行于世。示瞽庵。寿六十九而化。则入我明矣。二师。孜孜为教。其弘阐开化。一本山家诸师之论。罔敢违越。可谓知尊者翼道之功。而号善继善述者矣。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显示,字瞽庵。
姓卢氏,宁海人也。
母金氏,梦宝陁大士,见五色云中,觉而有娠,及生男。
幼而凝静,不好嬉逐。
稍长,神气洒然,有出尘之思。
二十一,投会稽悟本院为沙弥,一山元为之脱白。
一山度弟子四人,取醍醐经开示悟入为之名曰:显示。
元天历初,受比邱大戒,即踰涛江而西,欲讲天台教观。
时天岸济方主万寿圆觉寺,显示往事焉,久之,济见其天机峻利,一日千里之势,乃曰:子盍从吾师游乎?
他日大显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
济之师即佛海也,佛海倡道于上天竺灵感观音教寺,来受经者云蒸海涌。
显示杂多士中,昼夜研摩三观十乘之旨,察其密微,至于蚕丝牛毛,设有疑难,进而质诸佛海。
退与四方俊彦纵横切磋,不至于洞达弗止。
精积日久,大小乘部,文义字句,瞭于心胸。
有叩之者,辩口如水东注,不见所穷,朋类推服,恒以为不可及。
佛海器之,命为司宾。
及佛海退居南天竺,虎岩颐来绍,其后升掌忏摩,而贤叟思又延居首座,鍊徒牧众,不异常时。
至正五年,始出世隆寿教寺,田亩侵蚀,董而理之,殿宇颓坏,葺而新之。
如是者,十有二载。
虽蕞尔兰若,声望日增,迁雷峰显严教寺,破屋残僧,触目皆凄凉之境。
显示既至,学侣渐集。
复其旧规,蔚为胜地,人以为难。
越六年,江浙省丞力聘主崇恩演福教寺,寺当兵燹之馀,鞠为荒墟。
显示为创丈室五楹,以纳负笈之士,遇有咨问,悉竭平昔所蕴,亹亹而语之。
至于南屏霅川之同异,尤严于断制,𠪾引诸家经疏,辩證无遗。
或惜其过劳,笑谢曰:桑门为法忘躯,义所应尔,子以为劳乎?
会元季丧乱,兵祸日亟,飘然东迈,向悟本樵山栖焉。
屏绝人事,颛志于西方净土之学,终日系念,未尝少忘,屡感瑞应。
明室初兴,定鼎金陵,草创伊始,佛教复隆。
洪武四年,出游虎林。
未几,顺寂于太平兴国传法教寺,神思不乱,如返故庐。
再踰年,其弟子知晓,函灵骨归,藏受经祖塔之侧。
显示古貌颀躬,寡于言笑,以清俭自持,一榻二十年,萧然如在逆旅。
当时齿腊相亚,职业相若,而据席名山,自显示视之,澹然如无所系念。
其出世为人,皆迫于群情,不得已而起。
性不乐时俗,藻丽章句,凡有述作,一本山家诸师之论,人谓:“能衍佛海之道,传之方来,动静出处,绰有可观。
”诚不诬也。
宋文宪濂为摭其遗行,而铭诸塔,具《芝园后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6 【介绍】: 元婺州路义乌人,字文叔,号南涧。
居乡授徒,宋濂尝师事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29 【介绍】: 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钦定四库全书·杏庭摘槁·提要
杏庭摘槁》一卷,元洪焱祖撰。
焱祖字潜夫,歙县人。
是集前有《危素序》,称为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
而叙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
天历元年年六十二致其仕。
不及其尝为县尹。
考《宋濂序》,称其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仕。
盖是时犹沿宋例,致仕者率进一官使归,实未尝任其职也。
焱祖尝作《罗愿尔雅翼音释》,至今附愿书以行。
又有《续新安志》十卷,亦继愿《新安志》而作。
盖亦博洽之士。
是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
所居有银杏树,大百围。
焱祖尝以“杏庭”自号,因以名集。
其诗以古近体分列,然五言律下注曰“长律附”,不从高柄称排律。
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旧名。
盖犹当日原本,未遭明人窜乱者也。
其诗虽纯沿宋调,而尚有石湖、剑南风格,抗衡于虞、杨、范、揭诸家则不足,以视宋季江湖末派则蝉蜕于泥滓之中矣。
杏庭摘槁·原序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洪先生所著诗文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年廿有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历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明年,卒于家。此先生之履历也。其为学官,兴修学舍,其佐邑富民不敢蹐门,土豪强买民田不收税,壹为正之。甲或驱乙濒死,反自剺其面以诬乙,冀脱其罪,先生卒坐甲。讼由是息,囹圄为空。浦城伪钞诬遂昌富者十有六家,尉卒持公椟至,先生立遣之。南有大溪遇霖雨不可涉,乃捐廪禄为之倡作长桥。夏旱祷于龙湫辄雨,此先生之为政也。初,先生谒宋尚书方公逢辰于建德,方公大奇之。其后客杭,师事建德。守方公回建德,与先生同郡。先生之生父程公,建德同舍生也。客信从学校,授四明戴公表元游,至若高邮龚君绣、吴兴姚君式、南城李君淦,皆东南名士,则又与之同僚,此先生之师友也。由是观之,先生终始可得知矣。先生既没,其子在述其行。以先生践履纯笃为政,清慎邅回半生,位不充其才为痛。余则解之曰:前史所载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名姓相望,其穹官峻爵,焜耀一世,论其所可传则蔑如也。先生之文,根极理要,而忧深思远,超然游意于语言文字之表。彼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虽尊显,宁有是哉。然则,为在者可以无憾矣。先生所著别有《续新安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十二卷,已刻于徽学。其所居有银杏大百围,故以为号,因名其集云。在以门荫为征官,今调浦江尉,将去京师,属余序其篇端,乃为之书。 至正九年七月己亥应奉翰林文字文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危素序
杏庭摘槁·序
濂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馀篇,心甚乐之。
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远在数百里外,常愧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
及河东公殁,先生之子存心来为浦江尉,濂始得悉。
受而伏读之,不觉叹曰:呜呼!
是岂非诗哉!
夫诗未易言也。
商周之时,三颂二雅,泊夫十五国风之作,既经孔子所删,列为一经,固将与天地相为终始。
若秦汉以来,至于近代,其间雕肝琢肾,以自驰骋于一世者,不为不多。
果能传之千万载而弗泯,几何人哉?
纵传矣,求其无愧于孔子之删定者,又几何人哉?
盖必有超绝之识,充以包罗宇宙之象,济以俊伟光明无所不通之学,然后始能与于斯。
不然,则流连光景之辞尔,尚得谓之诗矣乎?
新安为江东一大郡,自旧多文学之士,及吏部朱公兄弟以诗倡于建炎、绍兴间,而作者益盛。
流风遗韵,直至于今不衰。
先生之生虽后,朱公百馀年尝及接乡之。
诸老故闻见甚多,而讲索甚精,其发之于诗,和而不怨,平而不激,严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几忠厚恻怛,有三百篇之遗意者。
呜呼!
是岂非诗哉!
濂颇观今人之所谒诗矣,其上焉者,傲睨八极,呼噏风雷,专以意气奔放自豪。
其次也,造为艰深之辞,如醉梦人乱言,使人三四读,终不能通其意。
又其次也,傅粉施朱,类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
诗之至此,亦可哀矣。
求其如先生之作尚可多得耶?
濂方将誊置东明山中,与二三子共学焉,而存心以四方之士多愿观之,俾濂摘其古今诗若干首,锲梓以传先生之诗,诚不宜无传。
故濂特举诗之未易言,而先生绝出于今人者,序之于首简。
惜乎,河东公墓木已拱,无从质其说之然否也。
先生讳焱祖,字潜夫,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尹致其事。
其善政可称述,而不系于诗者不书。
至正十五年春三月十五日金华后学宋濂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杏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元诗选
贯字道传,浦江人。
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
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
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吴思齐诸前辈游,历考秦汉以来文章之变化。
是时海内为一,故国遗老,尚有存者。
师友讲究,渊源不绝。
乃复裹粮出,与紫阳方回、南阳仇远、淮阴龚开、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纯、长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
及至京师,为吴文正公澄所器赏。
程文宪公钜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属子矣。
卒为一代名宿。
自号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
门人宋濂与戴良类辑其诗文为四十卷,谓如老将统百万之兵,旗帜鲜明,戈甲焜煌,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
临川危素谓其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而无一语袭陈道故。
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与同郡黄溍、吴莱声名一时相埒。
浙东之文,争奇竞爽,涵育甄陶,人材辈出,迨于明初而极盛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传,浦阳人。累迁太常博士出为江山儒学教谕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自号乌蜀山人有集四十卷
般若空利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高昌总统有般若空利者,每谓学兼华梵,出入经论,世无能敌,用其国语,与济共译《小止观》,文采焕发,高昌为之赧然。
盖济与相处既久,习其梵音而义理通澈,涵泳胸中,故从事翻译,人以为艰者,济则有馀裕焉。
泰定元年,开法于万寿圆觉寺,浙河左右杰伟之士,奔走其室,唯恐后之。
明年盐官海岸(崩) ,居民惴惴,恐为鱼鳖,江浙行省右丞相脱驩甚忧之,祈禜于上天竺,请济亲履其地,建水陆无遮大会七日夜,济冥心观想,取海沙诅之,步率徒侣,遍为洒布,凡足迹所及,岸为不(崩),人多异之。
天历元年,分主显慈集庆寺两院,皆杭之名刹,处之泊然。
苏人竞欲致之,以币来聘。
主大德万寿寺,阅六寒暑,莘莘小子,多所造就。
至元五年,江南行宣政院选主会稽圆通,寺宇久废,钟鱼绝响。
济念父母之邦,欣然东归。
辟斋馆,乞糗粮,摄授徒众,多至数百人,寺为中兴。
历四载,还隐宝集,专修西方念佛三昧,当会心处,不知念而非念,非念而念也。
至正七年,济年已八十矣,钱塘诸名山耆宿凋谢,唯济岿然独存,故士人又以大普福起之,济坚卧不应,门人强之以赴。
居亡何,竟拂衣旋故邱,辟镜清阁以深憩焉。
因览诸家所注《首楞严经》,繁简失当,方将折衷其说,为之疏解,俄疾作,召四众至,以唯心净土惓惓为勉,有未喻其意者,厉声曰:“死生难,死生难。
”索觚翰,书偈而寂。
时至正十六年三月十日也。
世寿八十六,僧腊七十一,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坞,生时所自卜者。
济梵貌魁硕,言词清丽,诸书过目,终身不忘,故其本末兼该,无所渗漏。
乡先达韩壮节公性,巴西邓文肃公文原,皆钦其道范,遗书殷勤,赞叹不已。
平生孜孜以流布教化为务,建法华本部百数十会,茍有召者,未尝不应,屡感祥符,花雨缤纷,然不自侈,出处语默如未离止观。
所著书有《四教仪纪正》及《天岸外集》若干卷,并刊行之。
弟子灵隐元净为状其遗行,徵宋文宪公濂为之铭,曰:“佛法正传,实推台衡。
大者铿鍧,万鼓齐鸣。
彼旁宗者,自谓孤撑。
以此较之,苍蝇之声。
猗与上师,义观两融。
剋期破障,息念归宗。
煌煌神公,心与之通。
授以如意,无碍弗攻。
水虫鼓浪,涯岸善(崩) 。
凝神冥漻,咒沙为兵。
变化倏忽,风霆流形。
双足所蹑,凝如坚城。
此愿力故,非由外假。
妙经之宣,集于兰若。
天亦雨华,缤纷而下。
有感而应,理无愆者。
般若光中,无非妙相。
一鉴之明,实含万象。
生既不来,死亦非往。
何必兴嗟,涉有情想。
青山崔崔,流泉在下。
回景歛英,绝斥邪窳。
万松作花,黄金满坞。
舍利斯藏,永奠终古。”
共 13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