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观

相关人物:共 67 位
共 6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09 【介绍】: 宋华州人,一说阳翟人,字方叔,号济南。少孤贫,谒苏轼于黄州求教,轼称其文,与范祖禹荐于朝,不果。中年绝意仕进,定居颍昌。喜论古今治乱,哲宗元祐中上《忠谏书》、《忠厚论》、《兵鉴》于朝。有《济南集》、《德隅斋画品》等。
全宋诗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四九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济南,又号太华逸民,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人。
少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激赏之,谓其为「万人敌」。
又闭门读书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为「张耒、秦观之流」。
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
中年绝进取意。
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
著文数千篇,由其子裒辑为《济南集》,又称《月岩集》,又编正、续二集。
另有《师友谈记》、《德隅堂画品》等。
见陈恬《李方叔遗稿序》(《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九),李之仪《月岩集序》(《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0—1097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子和,一字季恭。
江休复孙。
少游太学,学诗律于黄庭坚,又从徐积受学。
尝驳柳宗元《非国语》,成《非非国语》,为苏轼所称许。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会,字文谦,一字有极,号亦山,贵溪(今属江西)人。
少游朱熹、陆九渊之门。
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
十年,擢礼部侍郎。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史弥远专政,引疾归里。
卒年八十二。
有《亦山集》。
已佚。
清同治《贵溪县志》卷八有传。
 郑会诗,据《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戎族首领。
秦穆公时使由余入秦观政。
受秦女乐,耽于乐,荒其政。
由余数谏,戎王不听。
由余归秦。
后,戎为秦所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维正,字国祥,号起山,行名瑞五,秦观十世孙,世居武进新塘秦村,少失怙,艰阻备尝。
游锡邑,鸿禧监簿王野舟先生见赏之,遂妻以女,公念始祖淮海先生墓在锡,因占籍无锡。
为锡山秦氏始迁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087 【介绍】: 宋郑州阳武人,字惇夫。邢恕子。幼以奇童称。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神宗元丰中,游孙觉、李常之门。所宗师者司马光、吕公著等,所从游者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年十六、七岁,擅文章。有《呻吟集》。
全宋诗
邢居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或作敦)夫,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恕子。
与苏轼、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为忘年交(《浮溪集》卷一七《呻吟集序》)。
哲宗元祐二年卒,年仅二十岁。
有《呻吟集》,已佚。
事见《嵩山文集》卷一九《邢惇夫墓表》、《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邢居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夫(一作「敦夫」),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恕子。少以奇童称,年十六七,文章各擅体制,黄庭坚、晁补之等皆见而爱之。从其父守随,作《南征赋》,苏轼读之叹曰:「此足以藉手见古人矣!」元祐二年病卒,年甫二十。著《呻吟集》一卷。见晁说之《邢惇夫墓表》(《嵩山文集》卷一九),《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贵池人,字元象。
擢进士第。
与刘焘、崔执柔、刘正夫在太学号四杰,秦观赞其诗风如杜甫。
有《秋波集》。
全宋诗
曹绛,字思厚,瑞安(今属浙江)人。叔远从兄。筑乡校于凤岗,岁延名儒为师,以教乡族。与物无竞,里称长者。年九十卒。事见清乾隆《瑞安县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7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载德。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历秘书省正字。徽宗多微行,辅上疏切谏,编管郴州。在郴六年,怡然不介意。钦宗靖康间,累迁签书枢密院事。未几,免职。金人围汴京,辅与冯澥出使金营,又从徽宗、钦宗留金军中,寻得归。高宗立,仍旧职。
全宋诗
曹辅,字子方,号静常,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东坡诗集注》卷一六《送曹辅赴闽漕》题注)。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英宗治平间为杭州司法参军。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为鄜延路经略司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八)。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迁职方员外郎(同上书卷四六一)。尝知虢州(《淮海集》卷三九《曹虢州诗序》)。后提点广西刑狱。官至朝奉郎、守司勋郎中。事见《龙学文集》卷一一《曹司勋诗呈恩府龙学》题注,《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有传。今录诗二十七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三
曹辅,字子方,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
嘉祐八年登进士乙科。
元丰中勾当鄜延路经略司公事,元祐三年自太仆丞为福建转运判官,七年为尚书职方员外郎。
曾以尚书郎守虢州,又尝知衢州。
绍圣中提点广西刑狱。
与苏轼及苏门四学士多有交往。
见苏轼《送曹辅赴闽漕》诗施注、黄庭坚《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诗史容注、秦观《曹虢州诗序》及本书所收诸文。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政(九八六~一○四九),一作惟正(《罗湖野录》卷三),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五灯会元》卷一○)。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今录诗四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九
政黄牛者。
钱塘人。
住馀杭功臣山。
幼孤为童子。
有卓识。
词语皆出人意表。
其师称于人。
有大檀越奇之。
以度牒施之。
跪奉谢而不受。
其师问故。
曰。
恩不可轻受。
彼非知我者。
特以师之言。
施百千于一童子。
保其终身。
能施物不责报乎。
如来世尊。
大愿度生。
则有慈荫。
今妙法莲华经是也。
当折节诵持。
恩并归一。
于义为安。
其师自是益奇之。
年十八。
果以其志。
为大僧。
游方问道三十年乃罢。
其居功臣山。
尝跨一黄犊。
蒋侍郎堂。
出守杭州。
与政为方外友。
每来谒。
必巾持挂角上。
市人争观之。
政自若也。
至郡庭下犊。
而谈笑终日而去。
一日郡有贵客至。
蒋公留政曰。
明日府有燕饮。
师固奉律。
能为我少留一日。
因款清话。
政诺之。
明日使人要之。
留一偈而去矣。
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嵓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坐客皆仰其标致。
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层。
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
见我尝来此。
又作送僧偈曰。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秖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冬不拥炉。
以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夏秋好玩月。
盘膝大盆中。
浮池上自旋其盆。
吟笑达旦。
率以为常。
工书笔法胜绝。
如晋宋间风流人。
尝笑学者临法帖曰。
彼皆知翰墨为贵者。
其工皆有意。
今童子书画。
多纯笔可法也。
秦少游见政字画。
必收畜之。
有问者曰。
师以禅师名。
乃不谈禅何也。
曰徒费言语吾懒。
宁假曲折。
但日夜烦万象。
为敷演耳。
言语有间。
而此法无尽。
所谓造物。
无尽藏也。
九峰鉴韶禅师。
尝客政。
韶坦率不事事。
每窃笑之。
一夕将卧。
政使人呼。
韶不得已。
颦頞而至。
政曰。
月色如此。
劳生扰扰。
对之者能几人。
韶唯唯而已。
呼童子使熟炙。
韶方饥意作药石。
久之。
乃橘皮汤一杯。
韶匿笑去。
曰无乃太清乎。
政风调高。
老益清癯。
尝自赞其像曰。
貌古形疏倚杖梨。
分明𦘕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惟政。
字涣然。
华亭黄氏。
幼有卓识。
十八具戒。
即游方问道。
凡三十年。
罢参。
居功臣山净土院。
出入常跨一黄牛。
庆历中。
侍郎蒋公堂与师契密。
尝赠诗云。
禅客寻常入旧都。
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笠穿云去。
便好和云作画图。
盖实录也。
或问师何不谈禅。
曰。
徒费言语。
吾懒。
宁暇曲折。
但日夜烦万象敷演耳。
性简率。
冬不附炉。
惟以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特好玩月。
每盘膝坐大盆浮池中。
自施转之。
吟啸达旦。
率以为常。
诗峭拔。
思致甚高。
一日蒋公曰。
明日府中宴客。
别设素馔延师。
愿同清话。
师诺之。
明日留一偈而去。
偈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又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重。
桥下水千里。
惟有白鹭鸶。
见我常来此。
又送僧偈曰。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常自赞其像曰。
貌古形疏倚杖藜。
分明画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人皆传诵焉。
笔法有晋人风。
秦少游尤所爱玩。
凡见其笔迹。
必取蓄之。
世称为政黄牛。
赞曰。
高韵超俗  清吟绝尘  一笠牛背  林间水滨 貌癯趣淡  莫得而亲  何以自怡  岭有白云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惟政。
秀州华亭黄氏子。
幼从钱塘资圣院本如肄业。
且将校艺有司如。
使祷观音求阴相。
师谢曰。
岂忍独私于己哉。
郡人朱绍安。
闻而嘉叹。
欲启帑度之。
师慨然曰。
古之度人。
以清机密旨。
今反是。
去古远矣。
吾堕三宝。
数当有其时。
已遇祥符覃恩。
得谐素志。
独拥毳袍且弊。
同列慢之。
师曰。
佛乎佛乎。
仪相云乎哉。
僧乎僧乎。
盛服云乎哉。
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
俾继如之院务。
亦复谢曰。
闻托钵乞食。
未闻安坐以享。
闻历谒诸祖。
未闻废学自任。
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
非从事屋庐之秋也。
于是提策东引。
学三观于天台。
复旋径山。
咨单传旨于老宿惟素。
素董临安功臣山净土院。
师辅相之久。
而继其席。
然为人高简。
律身精严。
名卿巨公。
多所推尊。
时蒋侍郎堂守钱塘。
与师为方外友。
师每谒之。
则跨一黄牛。
以军持挂角上。
市人争观之。
师自若也。
至郡庭。
始下牛。
笑谈终日。
一日蒋公留师曰。
适有过客。
明日府中。
当有会。
吾师固奉律。
为我少留一日。
因[款-士+止]清话。
师诺之。
明日使人要之。
留一偈而去矣。
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土筵中甚不宜。
坐客皆叹其标致。
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重。
桥下水千里。
惟有白鹭鸶。
见我常来此。
平生制作三十卷。
曰锦泾集。
且工书笔法胜绝。
秦少游
见必收畜之。
师冬不拥炉。
以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清论无穷。
秀气逼人。
夏秋好玩月。
盘膝大盆中浮水上。
自旋其盆吟笑。
达旦以为常。
九峰韶禅师。
尝客于院将卧。
师挽之曰。
月色如此。
劳生扰扰。
对者几人。
韶唯唯。
而已久之。
呼童子使热炙。
韶方饥。
意作药石。
既乃橘皮汤一杯。
韶笑曰无乃太清乎。
或问曰。
师以禅师名。
而不谈禅。
何也。
师曰。
徒费言语吾懒。
宁假曲折。
但烦万象敷演耳。
言语有间。
造物无尽藏也。
皇祐元年孟夏八日。
语众曰。
夫动以对静。
未始有极。
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
今静矣。
然动静本何有哉。
遂泊然而逝。
禅客寻常入旧都。
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雪穿云去。
便好和云画作图。
此蒋侍郎赠师诗也。
师自有诗曰。
貌古形疏倚杖藜。
分明画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二作佳韶胜致。
正相对会。
一时禅悦之盛。
可想见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秀州崇德人,字季牖。
少游上庠,博学能文。
高宗时以特科官桐乡丞。
有《东园丛说》、《舆地新书》。
全宋诗
李如篪,号东园,丽水(今属浙江)人。
少游上庠,博学多闻(《东园丛记跋》)。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任桐乡丞。
有《东园丛说》三卷。
事见《东园丛说自序》。
全宋文·卷六三五六
李如篪,字季牖,号东园,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
少游上庠,博学多闻,与绍兴诸魁皆友善。
尝为通州酒官,淳熙中官广州司理参军。
光宗时任舒州桐城县丞。
著有《东园丛说》三卷(存)、《舆地新书》十卷、《乐书》一卷、《琴书》一卷。
见所撰《东园丛说序》,周庭筠《东园丛说序》(载该书卷首),曾丰《李季牖〈舆地新书〉序》(《缘督集》卷一七),《宋史》卷八一《律历志》一四、卷二○二《艺文志》一,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五。
共 6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