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福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释之善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
禅师名之善。
吴兴人也。
其先刘姓。
世历膴仕。
善自视欿。
然年十三。
志决出尘。
其亲谓之曰。
吾家欬唾青云之上。
若更何慕而欲为。
之善对。
曰欲为佛耳。
其亲恻异。
知不可禁。
乃许受业于齐政沙门。
内行纯粹。
人敬爱之。
出入经论。
胸无宿义。
乃遍扣禅坊。
未得究竟。
晚谒佛炤光禅师。
辨论风幡公案。
光不诺。
善固求明破。
光示曰。
非风幡话露全机。
千古丛林起是非。
咄者新州卖柴汉。
得便宜是失便宜。
善厉声曰。
啊㖿却只恁么。
光以杖击曰。
今日与君通一线。
斩钉截铁起吾宗。
光自此旬月不下堂。
问其故。
光曰。
吾妙喜先师。
担子幸卸肩矣。
善历衡湘。
游庐岳。
保养圣胎。
于妙高峰下。
叠柴为室。
不谋宿舂。
一住十载。
时以妙峰尊宿称之尝咏曰。
庐陵米价报君知。
浩浩尘中识者稀。
回首不知何处去。
白云流水共依依。
又曰。
有时笑兮有时哭。
调高和寡难拘束。
一派清音彻九天。
风前谁解联芳躅。
邻山有座主。
自负妙悟楞严。
携数徒属访善善揖坐相视移时。
座主曰。
昨见大慧。
有八还颂曰。
春至自开花。
秋来还落叶。
黄面老瞿昙。
休摇三寸舌语虽工俏。
但未出经意耳。
善蓦召座主。
座主应诺。
善曰经意且止。
还出得大慧老人意么。
座主咿唔莫措。
善呵呵大笑而起。
座主归避席数月。
复具师弟。
礼请益于。
善善示偈曰。
没弦琴上无私曲。
一曲弹来转辘辘。
断崖流水少知音。
六六不成三十六。
善东游雁山。
阐法于临海。
慧因历洪福
迁万年。
乃示众曰。
久参高士。
眼空四海。
鼻孔撩天。
见也见得。
亲说也说。
得亲行也行。
得亲用也用。
得亲只是未识。
老僧拄杖子在。
何故将成九仞之山。
不进一篑之土。
是时善之名满江南。
卒退休皋亭。
道俗仍以明州瑞岩居。
善居无何。
平江晋陵请符叠至。
善任缘而应。
不执可否。
善既久领众事。
法令益略。
衲子益新。
及却天童赴灵隐。
盖暮年也。
虽檀旋憧憧。
善仍萧然一衾室中。
长物竹篦禅杖而已。
端平二年。
自题小像。
遗龙济宗鍪。
复诫诸弟子曰。
像法垂秋。
名利根深。
如象没深泥。
珠沉巨海。
识浪尘缘。
终无了日。
我为僧七十馀载。
目之所到。
耳之所闻。
卫护法门。
隐忍受垢者。
间或有之求。
其不奉明诏。
不接公卿。
如寒岩枯木。
确不可回者鲜矣。
人但知法门繇显而盛。
殊不知繇盛而衰。
故有缘之功于法门者。
其功一时也。
无缘之功于法门者。
其功万世也。
谚云。
庭前生瑞草。
好事不如无。
又岂谬哉。
九月二十八日。
书偈趺坐。
瞑目而寂。
寿八十四。
僧夏七十有一。
火浴。
舍利无数。
门人善珍。
号藏叟。
丐清之郑公为铭。
塔于灵隐之西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之善,字妙峰,姓刘氏,吴兴人。
参佛照光于鄮山,照举风幡语,妙峰直截了当,机锋不让,遂印可,赠偈曰:“今日与君通一线,斩钉截铁起吾宗。
”乃游匡庐,面壁妙高峰下十载,出世慧因、洪福、万年诸刹。
会天童虚席,时郑清之秉钧轴,谓非妙峰莫属,因勉其行,妙峰答曰:“老僧踰耄矣,尚夜行不休乎?
“郑公高之。
晚住灵隐,上堂云:“久参高士,眼空四海,鼻孔撩天,见也见得亲,说也说得亲,行也行得亲,用也用得亲,只是未识老僧拄杖子在。
何以故?
将成九仞之山,不进一篑之土。
”妙峰平生善诱,一经指授,辄神融意悟。
端平二年九月示寂,寿八十四,腊七十一。
荼毗,舍利不可数计,塔灵隐西冈,郑清之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9—1864 【介绍】: 清广东花县人。
洪秀全长子,初名天贵,后加福字。
即位后,玉玺于名字下横刻“真主”二字,清方误称洪福填。
秀全病卒后继位,称幼天王。
天京陷落时,由李秀成拥送出城。
旋与干王洪仁开会合,至安徽广德,拟往江西会合李世贤等部,至石城杨家牌被俘,于南昌被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万清,字侣石,晚号山夫。
姓唐氏,楚人也。
将诞,母梦老僧戴笠执杖入其室,明发生儿。
髫年闻持《大悲咒》者,数过即成诵。
比从塾师学,辄慧根潜发。
尝从菩提灵砠乞开示,归而研于私室。
昏夜危坐,倦则面墙。
年二十求出家,投洪福寺礼应知薙染,授以《楞严》读之,至波斯匿王章观河验见处有省,寻诣宝华定庵圆具,既而曰:“持犯束身而已,心地发明,非大匠曷由启迪。
”遂南下参硕揆志于灵隐,谒天岳昼于天童,叩湘翁法于显圣,皆有引入。
庚午秋仲归洪福,应知举赵州无字䛡勘之,清应声颂云:“赵州一无字,古今难辨别。
纵使能辨别,称锤是生铁。
”又举“古宿云:者一片田地分付来多少时,我立地代汝购去,汝作么生。
”清复颂云:“大业不因谋,乾坤铁篴秋。
却妨有欺作,无意割鸿沟。
”应知但瞑目危坐无言,盖心肯之,遂付衣拂。
应知寂后,众请继席。
有废必兴,顿改旧观。
因阅天台止观,誓行般舟三昧,凡九十日。
至庚辰冬,复闭处一室,倏焉三载,偶乘昏倦,就榻假寐,遽跃然掷其衾褥于外,曰:“古人秉睿哲之资尚胁不至席,矧在椎鲁,若不倍进道业,何日而辨?
”人皆叹服。
乙酉春,圣祖南幸,清迓侯漕河,奏对明敏,御书“诞登寺”额赐之。
辛酉,永宁虚席,勉徇众请住院,三载即辞退。
丙申,沐阳官耆延之清凉禅院,结制弘戒,法会之盛一时称最,仍返诞登。
丁酉嘉平朔,复闭户独居,专修净土,有终焉之志。
己亥岁大歉,僧众绝粮,以头碎扉,强而出之,是岁梢 稔,因竭馀财,建大雄殿及藏楼、禅堂、方丈、厨院,次弟落成,更置西庄土田二千馀亩。
雍正庚戌,传席门人,掩关幽室,精进净修。
癸丑冬,世宗崇奖佛旨,召赴阙下,与论洞宗,应语响捷。
次日复询之曰:“《传灯录》所说汝宗,至太阳警元几绝,得投子义青出而振之。
今隆替若何?
”清以被毁之故,据实奏之,为之骇异。
乃谕之曰:“朕为汝重建投子,汝可中兴其道,为开山祖乎?
”寻赐紫衣、盂、杖,恩数优渥,字而不名。
明年奉命主灵谷。
乾隆元年,投予庙告成,题曰“慈济”。
二百年久废祖庭,一日兴复出于一言,使洞镫再朗,泉石增煇,非有夙因,曷由致此。
明年夏初,殿脊倒,有声若雷。
又梦见“英端瑞首”四字,谓其徒曰:“吾勿起矣,吾老矣。
安得英且瑞乎,开其端而创其首耳?
后当有兴者。
”因书偈曰:“虚度七十三年,宛如云过大千。
云既归壑,太虚朗然。
”浴馀,易衣坐化,时乾隆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移时顶热如焚,寿七十三,腊五十三,塔于丈人峰下。
清气貌雄伟,广显丰颐。
垂老,面如满月,须发如银,目炯炯有光,人见而敬之。
五坐道场,皆有语录。
所著诗文、偈颂,或劝刻之。
清曰:“佛祖教书,何止汗牛,今多置之,矧吾言乎,徒祸枣栗。
”性好放生,所活尤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镇端,字守心。
姓陈氏,长冶人。
生多祥符,邻里惊异。
弱岁自矜,风骨卓然。
年十二,依黎城洪福庵惠忍为受业师。
居无何,弃去,登伏牛,礼补陀,既而入代之五台山。
谒二虎禅师,一见契焉,为入室弟子。
及还故山,沈王闻而敬之,延住资福禅院,给供甚勤。
一日慨然曰:”大丈夫不出家,即当以仁义辅弼明主,泽流遐迩。
出家则当精深宗教,彻法底源,阐扬佛祖之道。
俾博地凡夫,弹指登圣,以报佛恩,始不愧为男子。
顾吾于二者之间,一无所有。
沈王虽勤厚,濡滞一方,莫能广惠方来,终非所志。
”于是复弃去,来燕山宛平芦沟桥东,白茨数掾,聊为诸方息肩之地,亦额“资福”者,示不忘沈王也。
又于寺之西南隙,穿大井一,置石漕六。
发愿曰:“论黑白愚智人畜,凡有知者,沾我滴水,食我粒米,同此供养,水泉不枯,胜缘无尽。
”然赋性严冷,不喜阿曲,即豪贵临门,或不少屈。
故施者简寂,常住荒寒。
乃力抱枯澹,欢接来众,了无倦色。
或不堪其忧,端处之泰然,殊不为意。
沈王恭妃仰其玄风,遣中贵,易茅茨为金碧。
端方畅志,树功德幢焉。
明万历二十年冬十二月,预知时至,谓门弟子曰:“我明日行矣,积年劳勤,施者使我成就行门。
我去后,无乏方来粥饭,我死犹生也。
”至期悠然坐化,僧腊五十七,世寿七十三。
门弟子依法阇毗,归骨南冈塔,奉为初祖。
释达观为之铭,文词超迈,具《紫柏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