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开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僧道丕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5 【介绍】: 五代时僧。京兆长安人。唐宗室后裔。七岁出家,九岁善梵音礼赞。昭宗奔石门,曾往迎驾。遇乱,负母退居华山。二十七岁时,入住洛阳福先寺。天祐间赐紫。后唐庄宗时署广智大师。后梁、后唐间,数入内应制谈论。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诏入汴京,副录左街僧事。出帝开运中为左街僧录。后汉末,避乱逃归洛阳。后周太祖广顺初,复诏入汴为僧录。世宗初欲沙汰僧尼,因其谏而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长安贵胄里宗室子也。父从晏。寔昭宗昆季五院之长。母许氏。以无嗣息。尝躬诵莲经普门品而妊。及生。秀整可爱。甫周晬。父以王事。没于霍山军中。而丕辍乳哺。有戚容。七岁绝荤膻。每游佛寺。辄忘返。而保寿继能法师尝相往来。因白母。从之出家。未几。昭宗幸石门。而丕九岁尔。及驾回已能偕其师。迎驾如礼。十九岁。徇众请讲金刚般若经。听者悦服。既而朱晃逼驾。迁洛阳。长安焚荡。丕独负其母。东征华阴。会刘道开乱。遂入华山。居岩穴中。谷麦翔涌。斗万钱。然丕素得咽气术。卒赖以济。而日巡丐以奉母。无小乏。母或问食未。则跪曰。有施主。于戏可谓孝矣。年二十。母命之曰。汝亦知汝父之死所乎。霍山草木长矣。汝能收其遗馀以归葬。则吾庶几无憾。于是丕含悲茹苦。即其地。昼夜呗梵。聚群骸以祷之曰。诚吾父者。则必动转以自异。阅数日。果有枯髅。跃而出至丕前。起仆再三。丕大恸擗踊良久。乃迎以葬之华阴。先是母梦。从晏尉抚。如平生云。既而曜州牧。娄继英。招住洛阳福先弥勒院。盖晋道安。翻经设浴之地也。天祐三年。诏赐紫衣。梁唐之兴。皆被宠署。晋天福间。诏入梁苑副录左街僧事。开运初。升左街僧录。汉乾祐之季。谢病乞自便。不许。周广顺初。诏充左街僧录。日下即赴任。仍不许陈让。时世宗以晋王尹京。议沙汰。以丕职所系。召问可否。丕曰。今天下初定。疮痍未起。而有所去取。则徒以见其不镇静耳。未见所以澄清也。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苟稍动则縻烂矣。故愿大王缓其事。以须后举。幸甚。世宗以为然。议遂寝。丕后每谓其徒曰。上久有志于汝辈。汝辈宜自谨。勿犯也。乞解职归洛阳。 周显德二年。诏毁僧寺。且立帐以限僧。然不至于酷甚。则丕之力也。 其年六月八日。示微疾。十日早作。命弟子营粥云。有首楞严菩萨相迎。趣令鸣乾稚。俄而化。寿六十七。腊四十七。立石塔葬之龙门广化寺左。 丕平生脩杜多行。若法华金刚仁王上生经等。皆一字一礼。佛名经则遍礼。未灭之二年。犹礼首楞严经。故其瞑目之际。或能致首楞严菩萨。则其精进如此。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也。
唐之宗室。
父从晏襄宗沿堂五院之首。
母许氏。
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门品。
忽梦神光烛身。
因尔妊焉。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
端雅其质。
属籍诸亲异而爱之如天童子。
年始周晬。
父将命汾晋。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
丕虽童稚聚戏终鲜笑容。
七岁忽绝荤膻。
每游精舍怡然忘返。
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
尊为轨范。
九岁善梵音礼赞。
是岁襄宗幸石门随师往迎驾。
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
便行讲贯。
又驾迁洛京。
长安焚荡。
遂背负其母东征华阴。
刘开道作乱。
复荷母入华山安止岩穴。
时谷麦勇贵每斗万钱。
丕巡村乞食。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
母问还食未。
丕对曰。
向外斋了。
恐伤母意。
至孝如此。
年二十岁母曰。
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
骨曝霜露。
汝能收取归葬。
不亦孝乎。
遂辞老亲往霍邑。
立草庵鸠工。
集聚白骨昼夜诵经。
咒之曰。
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
我今志为孝子。
岂无灵验者乎。
傥群骨中有动转者。
即我父之遗骸也。
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
数日间果有枯髅。
从骨聚中跃出。
竞骛丕前。
摇曳良久。
丕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
赍归华阴。
是夜其母梦夫归舍。
明辰骨至。
其孝感声誉日高。
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英招丕住洛阳福先弥勒院。
即晋道安翻经创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
后唐庄宗署大师曰广智。
丕于梁朝后主后唐庄宗明宗。
凡内建香坛。
应制谈论多居元席。
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苑。
副录左街僧事。
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
是故朝贵士庶多请养生之术。
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礼。
佛名经法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
然其守杜多之行。
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
开运甲辰岁为左街僧录。
虽临僧务日课修持。
相国李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无不倾心归重。
至汉乾祐中谢病乞西归。
未允之际。
属汉室凌夷。
兵火连作恣行剽掠。
丕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一无见者。
时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邑。
周太祖潜隐所重。
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僧录。
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
世宗尹釐府政。
嫌空门繁杂。
欲奏沙汰。
召丕同议时问难交发喻其情。
且曰。
僧之清尚必不露于人前。
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
必恐正施藨𮐀草和兰茞而芟。
方事淘澄金逐沙泥而荡。
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
为益皇帝邪。
为损君亲邪。
若益君乎不令一物失所。
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
况以天下初平疮痍未合。
乞待后时搜扬未晚。
故老子云。
治大国如烹小鲜。
虑其动则麋烂矣。
世宗深然其言。
且从停寝。
及世宗登极。
丕谓僧曰。
吾皇宿昔有志。
汝当相警护持。
坚乞解归洛阳。
又立礼首楞严经。
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
盖限之也。
毁教不深。
乃丕之力也。
以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
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
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
令鸣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
僧腊四十七。
缁素号哭诸寺具威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
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
表刹龙首忽焉陨坠。
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
极多异兆焉。
系曰。
周武灭佛法。
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冥见邕受对。
寄语文帝拔救。
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
故说大渐招其恶报。
或有入冥见之。
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处。
略同周武。
未知是乎。
论曰。
九重所以成深严。
七礼其能捍忧患。
高墉峻垒加校尉而守之。
犀革兕皮介将军而战者。
君既安所臣亦建功。
犹释门之外侮忽来得法将之中权斯敌。
使其大道丧而重复玄刚绝而又张。
我有仲由恶言不入。
外禦其侮不可暂亡也。
嗟乎真教东传累更年纪。
受其艰否屈指可寻。
法系有为四相以之迁贸。
明虽无损。
一轮以之蚀侵桓楚无端。
效奔得时而变法。
德舆伊始欺孤馀力而责僧。
赖远公之致书。
因朝达之抗疏。
只成暴政空鲠人情。
元魏怀邪周邕尚辩。
昙始乃呈其诡迹。
道安盛奋其辞锋。
是待秦坑能逃汉律。
始安二德疑其住寿应真。
出没其形扶危拯溺者矣。
秀也钟其厄运愤此反常。
上笺若攻垒之先登。
为法偶犯颜而不死。
复礼答权文学难词蔚成解判。
惠立斥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
两面俱通。
玄嶷造乎甄正。
一场贾勇。
法明定其化胡。
答孔老于李华。
名儒慑伏。
挫是非于韦氏。
辩势酋强。
邕也掩徐独记于天台。
俨也令李成书于复性。
其或角史华之术。
因蹑刀梯。
谏德宗之非。
乃停沙汰。
申答而惊李潡。
作谣而占衡山。
破邪之论可宗。
鉴灯之颂归我。
以前诸德超世卓然。
式遏寇雠阋墙禦侮。
言其薄者则发愤忘食。
殊弗防其反汗。
其如皋原纵火。
兰艾之臭同焚。
树木摧风。
鸾鸱之巢共覆者。
其唯会昌灭虐我法之谓乎。
从汉至唐凡经数厄。
钟厄爰甚莫甚武宗焉。
初有道士赵归真者。
授帝留年之术。
宠遇无比。
每一对扬。
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
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入宫掖势若探汤。
及其祸缠暴弑自然事体如浆。
京邑诸僧竞生诮谤。
归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
还遇武皇因缘狎昵署为两街教授先生。
时谏官抗疏宰臣李德裕屡言。
归真惧其动摇。
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入。
帝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门。
意报僧讥诮之雠耳。
众轻覆车群噪惊蛰。
须弥𦤞𭺠困其劫尽之风。
有顶低摧。
倚其宿舂之杵。
讵云终否。
当有复时。
大中行废教之诛。
会昌非后天之老。
吁咄哉。
归真奇秘之术今古所无。
何邪。
能寄喜怒于天子之心。
虽王晋安期俱弗如也。
尔时玄畅法宝大师也。
纳两街之请操一割之刀。
纂辑古今搜扬经史。
成其别录上其表笺逆龙鳞之手已伸。
探虎穴之心且勇。
膏盲之疾。
圭刀之散何施。
混浊之河。
铢两之胶谩解。
如皆畏震所谓坐看。
畅公手拓不周山。
不免共工之触折也。
凡今缁伍无纵毁讥。
毁讥小人也。
及罹祸毒君子受之。
亦犹城门火而池鱼死也。
傥云周武不落于阿鼻归真自登于仙籍。
宣宗诛之已塞责矣。
是故比丘但自观身行。
莫伺玄门。
非干己事。
又以空门染习如然无斗四支而伤具体。
各是圣人设教无相夺伦。
如此行时名真护法也。
老氏云。
六亲不和则有孝子。
如无孝子之名。
信六亲大和也。
已上诸公皆家中有竞号咷谏乎。
因得善父母之名欤。
今我传家止劝将来。
二教和同弗望后生。
学其讦直。
险在其中矣。
为君不取。
然则临机可用相事当行。
必任弛张勿为胶柱。
然后知时名为大法师也。
传又云乎。
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其斯之谓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 【介绍】: 宋元间南康星子人,字公泰,号东厓。
刘开孙。
得医学家传。
世祖时应聘,官太医院,时称刘三点,以其指点三下,洞知六脉受病之源。
寻改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廷事辄与议。
出为建昌路总管。
有《东厓小稿》。
刘淑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宗室。
河间王刘开子。
袭封解渎亭侯。
孙刘宏立为灵帝,追尊为孝元皇帝。
刘翼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简介
刘翼(?-145年),汉章帝第六子河间孝王刘开(汉朝)刘开的儿子,其母孝穆赵皇后赵氏。
汉桓帝刘志的父亲。
建光元年(121年)五月贬为都乡侯,永建五年(130)封蠡吾侯。
刘崇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维基
任城节王刘崇,汉族,任城贞王刘安子,嗣。
顺帝时,羌虏数反,崇辄上钱帛佐边费。
朝廷嘉而不受。
立三十一年薨,无子,国绝。
延熹四年,桓帝立河间孝王子参户亭侯博为任城王,以奉其祀。
刘建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简介
河间贞王刘建(?
—151年)为河间孝王刘开之孙、河间惠王刘政之子,东汉第3任河间王
刘博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简介
任城王刘博(?
–174年),为汉章帝之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子,东汉第四代任城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梁、宋间。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历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
排行三十五。
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
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
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
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新、旧《唐书》有传。
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
有明人辑《高常侍集》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
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
唐殷璠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
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
清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
高适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
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早年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礼起,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彭、蜀二州刺史。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适字达夫。沧洲渤海人。举有道科中第。累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元宗西狩。适閒道及帝于河池。迁御史。擢谏议大夫。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旧唐书·高适传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
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诗镜总论
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唐诗归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中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此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余意亦终有别。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代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原诗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野鸿诗的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养一斋诗话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荷。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一瓢诗话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石洲诗话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有如河洲十月,一看思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5或约717—770 【介绍】: 唐荆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棘阳。岑文本曾孙。玄宗天宝初进士。曾入高仙芝幕,任掌书记,至安西、武威;又入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出为嘉州刺史。后客死于成都。工诗,多写边塞风光,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一说715—769 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而参早岁已陷孤贫。
玄宗天宝五载(746)登进士第(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与行年不合,“三”应为“五”之误),任右内率兵曹参军。
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
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
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
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證》。
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
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
元辛文房称“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
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
”(《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
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诗》,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唐诗汇评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官至宰辅。幼丧父,孤贫,笃学。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入安西高仙芝幕,充节度掌书记。返长安,与杜甫、高运等唱和。十三载,复入安西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迁右补阙,后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子中允、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等职。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蜀,表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在幕府。大历三年七月,罢嘉州任东归,阻兵,流寓成都,遂终于蜀。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八
参。南阳人。天宝三年进士。累官右补阙。改起居郎。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御史领幕职。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巧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
周紫芝《书岑参诗集后》
参诗清丽有思,殊复可喜。观少陵所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之句,则亦可以得其为人之大略矣。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象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后村诗话续编》
岑参、贾至辈句律多出于鲍,然去康乐地位尚远。
《骚坛秘语》
突兀万仞则不用过句,陟顿便说他事,岑参专高此法。
《吟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唐才子传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寒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唐诗品》
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五言古诗从子建以上,方足联肩。古人浑厚,嘉州稍多瘦语,此其所不迨亦一间耳。其他乃不尽人意。要之,孤峰插天,凌拔霄汉,时华润近人之态,终然一短。
《批点唐音》
五言豪整,至于姿态,当远让卫、孟。
《艺苑卮言》
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选》体时时入古、岑尤陡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伏,取是而已,尤为正宗。五言近体,高、岑俱不能佳;七言,岑稍浓厚。
诗薮
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俳偶,然音节与唐律迥不同。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襄阳、常侍虽意调高远,至音节,时入近体矣。
诗薮
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调音节,时有参差。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上。然高黯淡之内,古意犹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
诗薮
高、岑井工起语,岑尤奇峭,然拟之宣城,格愈下矣。
诗薮
高气骨不逮嘉州,孟材具远输摩诘,然并驱者,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澹自得,其格调一也。
诗薮
嘉州格调严整,音节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
诗镜总论
岑参好为巧句,真不足而巧济之,以此知其深浅矣。故曰:“大巧若拙”。
唐音癸签
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
诗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诗源辨体》
盛唐五吉律,惟岑嘉州用字之间有涉新巧者,如“孤灯然客梦,寒件掏乡愁”,“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大约不过数联。然高、岑所贵,气象不同,学者不得其气象,而徒法其新巧,则终为晚唐矣。
《近体秋阳》
参集诗虽不多,然篇皆峭倬,精思矗起,必迥不同于人,岂惟达夫不中比拟,即一时王、孟诸作手,要之总非其伦。乃千古以高岑称,何其冤也。
《古欢堂杂著》
嘉州(五律)句琢字雕,刻意锻炼。
《唐诗别裁》
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寒。
《唐诗别裁》
嘉州五言,多激壮之音。
《茧斋诗谈》
予读嘉州全集,爱其峭茜苍秀,如对终南、太华。其近体略逊古诗。
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
北江诗话
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如《游终南山诗》:“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紫阁云,西入白阁松。”余尝以己巳春夏之际,独游终南山紫、白二阁,遇急雨,回憩草堂寺,时原空如沸,山势欲颓,急雨劈门,怒雷奔谷,而后知岑之诗奇矣。又尝以己未冬杪,谪戍出关,祁连雪山,日在马首,又昼夜行戈壁中,沙石吓人,没及髁膝。而后知岑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云奇而实确也。大抵读古人之诗,又必身亲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七绝)王、李以外,岑嘉州独推高步。唯去乐府意渐远。
三唐诗品
五言源出千吴、何,叠藻绵联,掞张典雅,如五丝织锦,裁缝灭迹。七言出没纵横,翱翔孤秀,振音中律,行气如虹,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亮,令人神往心倾。边塞萧条,吹笳声裂,刘越石幽燕之气,自当擅绝一场,而格律谨遒,贵在放而不野。律体温如,亦兼绵丽;绝句犹七言本色,而神韵弥深。
《诗学渊源》
其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人比之吴均、何逊,盖就其律诗言也,时亦谓之“嘉州体”。至古诗、歌行,间亦有气实声壮之作;《走马川》诗三句一转,亦为创作。
《唐宋诗举要》
吴曰:盛唐古风,李、杜以外,右丞、嘉州其杰出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6—1856 【介绍】: 清江苏上元人,字伯言。道光三年进士,官户部郎中。师事桐城派姚鼐,专力古文,居京师二十余年,有盛名。诗亦清秀。晚年主讲扬州书院。有《柏枧山房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
梅曾亮,字伯言,上元人。道光壬午进士,历官户部郎中。有《柏枧山房集》。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