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定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6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才元。
登进士第。
为绛州推官,累迁开封推官。
神宗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上言青苗法有害无益,忤王安石。
会秀州判官李定破格除监察御史里行,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
以累格诏命,撤去知制诰归班。
出知汝州,徙梓州,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诗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知广安军,徙邛州。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知汝州,徙知梓州。八年,复天章阁待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五八、二六九)。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同上书》卷三七四)。《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八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宝元元年进士,为绛州推官。
杜衍荐为国子监直讲、睦亲宅讲书。
文彦博荐为秘阁校理。
历知广安军、邛州,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
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言青苗法有害无益。
李定除御史,大临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
皆以累格诏命归班,世称「熙宁三舍人」。
以工部郎中出知汝州,徙知梓州,加集贤殿修撰,复天章阁待制。
元丰二年致仕。
元祐元年二月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二二六、二六九、三六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101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
苏绅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知江宁。
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
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
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
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
奉旨编纂《鲁卫信录》。
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
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
后罢知扬州,徙河南。
绍圣末致仕。
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全宋诗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复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全宋文·卷一三○八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徙居丹阳(今江苏丹阳)。绅子。庆历二年进士,授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皇祐五年召试,除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出知颍州,迁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审刑院。出知婺州,徙亳州。召归,勾当三班院,出知应天府。复知银台司,再出知杭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降知濠州,坐事罢。起知沧州,召判尚书吏部。元祐初。授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改翰林学士承旨。五年三月,拜尚书左丞。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三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出知扬州。绍圣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年八十二。赠司空、魏国公。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尝校订《神农本草》等医书多种,主持研制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为宋代杰出科学家。又编《华戎鲁卫信录》二百卷。为文驯雅有体,有文集七十二卷。见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4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完夫。
胡宿侄。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神宗时累官同知谏院,反对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出通判真州。
哲宗元祐初,累进给事中、御史中丞,进《君子无党论》,拜尚书右丞。
刘安世等合攻之,出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
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
卒谥简修,一曰修简。
全宋诗
胡宗愈(一○二九~一○九四),字完夫,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神宗立,迁同知谏院。熙宁三年(一○七○)落职通判真州(同上书卷二一二),一说商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三二)。七年,通判苏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元丰三年(一○八○)为开封府推官,改知蔡州(同上书卷三○五)。哲宗元祐初拜给事中,进御史中丞。四年(一○八九),出知陈州。五年,徙成都府(同上书卷四二三、四三八)。六年,还为吏部尚书。绍圣元年,知定州(《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未行,卒,年六十六。事见《东都事略》卷七一《胡宿传》,《宋史》卷三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
胡宗愈(一○二九——一○九四),字完夫,胡宿从子,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嘉祐中举进士甲科,历光禄丞、集贤校理、史馆检讨、同知谏院。因反对王安石用人,出通判真州。后提点河东刑狱,复为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郎中。元祐初,进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具《君子无党论》以进,拜尚书右丞。后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乃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一八《胡宿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字方叔。
李定孙。
徽宗政和二年进士。
历官中书舍人。
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
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
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
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
全宋诗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学,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明嘉靖《惟扬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温、婺、淮宁等州府。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知陈州时,为金人所执。十二年和议成,放归(《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八)。回朝后,历任给事中、礼部、吏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官终徽猷阁待制(清康熙《扬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隐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卷,其中诗四卷。 李正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五三五
李正民(?——一一五一),字方叔,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祖定,父景渊。政和二年登进士第。七年,以迪功郎试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知湖州,入为尚书吏部左司员外郎,寻兼权中书舍人。四年,差充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诣虔州问安隆祐太后。还,擢右谏议大夫,除给事中。试吏部侍郎,移礼部。绍兴元年出知吉州,改江西安抚使兼知洪州,以滥赏罢为祠官。六年,起知筠州,不赴,改婺州、温州。九年,知淮宁府,寻为金人所获。和议成,南还,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秀州海盐。绍兴二十一年卒。著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宋会要辑稿》后妃二、职官二、选举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六、三九、四五、四九、六五、一三三、一三五、一六二及《大隐集》卷四所载诸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君表。
九岁举童子,赐出身。
英宗治平间进士。
神宗元丰中为御史里行,与李定、舒亶论苏轼,得五品服,领三班院。
擢侍御史知杂事、吏部侍郎。
以嫚于奉职,铨拟多□牾,出知潭州。
官终刑部侍郎、知宣州。
全宋诗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用荐为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擢侍御史知杂事。四年,知审官东院、吏部侍郎。五年,出知潭州(同上书卷三二六)。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历知洪州、饶州、宣州。元符二年卒(同上书卷五○七)。《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何正臣(?——一○九九),字君表,一曰君美,临江新淦(今江西新淦)人。九岁举童子,赐出身,复中治平进士第。元丰元年六月,以蔡确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三年九月,加直集贤院,擢侍御史知杂事。四年七月,除宝文阁待制、权判刑部,五年二月改判兵部、兼知审刑东院。四月,试吏部侍郎。五月出知潭州。元祐中提举崇福宫,四年七月降知洪州,寻移饶州,诏提举洞霄宫。后历刑部侍郎、知宣州。元符二年三月卒于任。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一四、三二三、三二五、三二六、四三○、五○七及《宋史》卷三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士明,一字次中。林希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里行。哲宗元祐初,拜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吕惠卿、邓绾等罪,皆逐之。官终河东转运使。
全宋诗
林旦,字次中,初名雄,字子明(《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四),福清(今属福建)人,希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象山县(《宝庆四明志》卷二一)。神宗熙宁中,提举淮南常平。擢监察御史里行,因事罢。累年签书淮南判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殿中侍御史。出为淮南转运副使,终河东转运使。《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二○○六
林旦,初名雄,字子明,一字次中,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希弟。
嘉祐二年进士。
熙宁三年擢监察御史里行、判司农寺,寻以论李定事罢,沈屈累年。
元丰末,入为太常博士,工部、考工员外郎。
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举为殿中侍御史,遂论黜元丰诸臣。
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历右司郎中、太仆卿等。
六年,为河东转运使,卒。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参见《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03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信道,号嫩堂。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
授临海尉。
时王安石当国,荐为审官院主簿,逮治郑侠,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
神宗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同李定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
历知谏院、权直学士院、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株连排抵,朝野侧目。
后以罪废斥。
徽宗崇宁初,起知南康军。
终以开边功由龙图阁进待制。
有文集。
全宋诗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亦乐居士(《舆地纪胜》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宝庆四明志》卷八)。授临海尉,因手刃犯人自劾弃官。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召为审官西院主簿。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还,以功改提举两浙常平。八年,入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元丰二年(一○七九),论奏苏轼谢表讥切时事,并上其诗三卷,酿成“乌台诗案”。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谏院(同上书卷三○二)。是年,权侍御史知杂事、知制诰、兼判国子监、判司农寺(同上书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五年,试给事中,权直学士院,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三二五、三二六)。六年,以奏事诈伪追两秩勒停(同上书卷三三五)。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复通直郎,管勾洞霄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起知南康军(《宝应四明志》卷八)。改知荆南,个功迁龙图阁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东都事略》卷九八)。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近人张寿镛辑有《舒懒堂诗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约园刊《四明丛书》。《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舒亶诗,散见《乾道四明图经》等典籍。今以《乾道四明图经》所收编入为一卷,他书所录合编为第二卷。并酌参校《舒懒堂诗文存》(简称诗文存)等书。
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治平二年进士,试礼部第一。调临海县尉。元丰五年,知制诰。累官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后坐罪废斥十馀年,始复通直郎。崇宁元年,起知南康军,改知荆南府。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乾道四明志》卷五,《北宋经抚年表》卷五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邠州三水人,字巽之。
范祥子。
第进士。
为泾阳令。
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
荐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奏请以诚意正心治天下,荐张载等数人。
神宗时,西夏人入环庆,诏育行边,还言边事,皆从之。
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出知韩城县,诏往鄜延议划地界。
哲宗元祐初,迁光禄卿,官终户部侍郎。
全宋诗
范育,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陕西彬县东北)人。
举进士,为泾阳令(清宣统《泾阳县志》卷一○)。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崇文院校书,权监察御史里行。
四年,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知韩城县。
十年,权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二二三、二八一)。
元丰元年(一○七八)加直集贤院。
八年,擢直龙图阁、知秦州(同上书卷二八九、三五九)。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为枢密都承旨,刘安世暴其闺门不肃,权发遣熙州公事。
七年,召为给事中。
八年,权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三○、四七八、四八二)。
宋史》卷三○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八
范育,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范祥子。
举进士,为泾阳、陕县令。
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
熙宁三年,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诏使河东。
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出知韩城县。
元丰初,复崇文校书,加直集贤院,为枢密院检详官。
后知河中府,徙凤翔。
八年,以直龙图阁镇秦州。
元祐初,召为太常少卿。
四年,改光禄卿,寻出知熙州,兼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使。
时执政多主弃地,育抗论力争,屡陈进筑堡寨之策。
加宝文阁待制。
七年,入为给事中。
明年,除户部侍郎,卒。
绍圣二年,以其元祐中力排众议及防边之劳,赠宝文阁学士。
见《宋史》卷三○三本传,《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一作苏州人,字公默。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以经学倡后进,尤长于《》、《春秋》,为文自成一家。
李定用事,辟为属,以疾辞。
苏轼、曾肇、孔文仲交荐之,除太常博士,改右正言。
哲宗元祐年间为左正言,五上章论何正臣治狱残酷,巧诋刻深。
后出知处州。
有文集。
全宋诗
丁骘,字公点,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曾官左右正言,出知处州。与苏轼、曾肇、孔文仲相交游。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丁骘,字公默,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祐二年进士。苏轼、曾肇、孔文仲交荐之,除太常博士。元祐二年为右正言,三年改礼部员外郎、左正言,出知处州。六年,知宿州。七年,擢司封员外郎。九年,卒于官舍。骘与苏轼兄弟交好,有女适辙从子彭孙。长于《》、《春秋》,有奏议二十一卷。参见苏辙《栾城集》卷二七,刘邠《彭城集》卷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八、四〇二、四〇九、四一五、四七五,《宋史》卷二〇八,《吴郡志》卷二五,《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元学案》卷四,《宋诗纪事》卷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