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孙因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僧住力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623 【介绍】: 唐僧。阳翟人,俗姓褚。避地钱塘县,因出家焉。隋炀帝时居扬州长乐寺。尝自竭资建塔造寺。隋末道俗流亡,誓以身命守护殿阁,寺赖以存。唐高祖武德六年,辅公祏起事,凡百寺观𢪃送江南,住力乃致书再请,愿在阁前烧身以留寺宇,公祏不许。乃积干薪自焚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
其先河南阳翟人。
后有避地于吴郡之钱唐者。
孙因家焉。
八岁入道。
有闻缁俗。
久之陈宣帝。
于京城之左。
造秦皇寺。
诏董工役。
至德二年。
充寺主。
陈亡徙居江都之长乐寺。
隋开皇十三年建塔五层。
金盘辉耀近远。
十七年炀帝以晋王出镇淮海。
委力总寺任。
乃复于丹阳龙光寺。
迎致梁武皇帝所得优填王像。
王谧所得定光像。
中脩高阁。
旁挟二楼。
奉像其上。
宏壮显特。
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益起四周斋房廊庑。
仓库庖湢。
使净侣游息无厌。
十年尽出己资。
购旃檀香木。
模刻瑞像。
并二菩萨。
并安阁上供养。
十四年。
隋室丧乱。
寇盗抢攘。
力则誓捐身命。
守护殿阁。
神尧受禅天下更始。
诸方版荡。
而此等独存。
武德六年。
贼帅辅公拓叛。
寺观。
皆撤送江南。
力致书愿焚身以留室宇。
公拓不听。
力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
积集贪爱。
不能捐舍躯命。
以报法恩。
今像欲济江。
所不忍见。
可积薪自烧。
以供养之。
衣资什物。
并以施像。
必吾灭后。
像南还矣。
遽汤沐跏趺。
面西引火。
以至命终。
而身则合掌。
凝然不化。
多益以薪。
西后猥烬。
寿八十。
其年十月八日也。
既而像果南还。
门人慧安智颐等树碑于寺之内。
东宫庶子虞世南文。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住力。姓褚氏。河南阳翟人。避地吴郡之钱塘县。因而家焉。宿植胜因早修慧业。甫及八岁出家学道。器宇凝峻虚怀接悟。声第之高有闻缁俗。陈中宗宣帝。于京城之左造泰皇寺。宏壮之极罄竭泉府。乃敕专监百工。故得揆测指撝面势严净。至德二年。又敕为寺主。值江表沦亡僧徒乖散。乃负锡游方访求胜地。行至江都。乃于长乐寺而止心焉。隋开皇十三年。建塔五层。金槃景耀峨然挺秀。远近式瞻。至十七年。炀帝晋蕃又临江海。以力为寺任缮造之功故也。初梁武得优填王像神瑞难纪。在丹阳之龙光寺。及陈国云亡道场焚毁。力乃奉接尊仪及王谧所得定光像者。并延长乐身心供养。而殿宇褊狭未尽庄严。遂宣导四部王公黎庶。共修高阁并夹二楼。寺众大小三百馀僧。咸同喜舍毕愿缔构力乃励率同侣二百馀僧。共往豫章刊山伐木。人力既壮。规摹所指妙尽物情。即年成立。制置华绝。力异神工。宏壮高显挺冠区宇。大业四年。又起四周僧房。廊庑斋厨仓库备足。故使众侣常续断绪无因。再往京师。深降恩礼还至江都。又蒙敕慰。大业十年。自竭身资。以栴檀香木。模写瑞像并二菩萨。不久寻成同安阁内。至十四年。隋室丧乱道俗流亡。骸若萎朽充诸衢市。誓以身命守护殿阁。寺居狐兔顾影为俦。啜菽饮水再离寒暑。虽耆年暮齿。而心力逾壮。泥涂褫落周匝火烧。口诵不辍手行治葺。贼徒雪泣见者哀叹。往往革心相佐修补。皇唐受命弘宣大法。旧僧馀众并造相投。邑室虽焚此寺犹在。武德六年。江表贼帅辅公祐。负阻缮兵戈潜图反叛。凡百寺观撒送江南。力乃致书再请。愿在阁前。烧身以留寺宇。祐伪号尊称。志在倾殄。虽得其书全不顾遇力谓弟子曰。吾无量劫来积习贪爱。不能捐舍形命以报法恩。今欲自于佛前取尽决。不忍见像济江。可积乾薪自烧供养。吾灭之后像必南渡。衣资什物并入尊像。泣服施灵理宜改革。便以香汤沐浴加趺面西。引火自焚卒于炭聚。时年八十。即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命终火灭。合掌凝然。更足阇维。一时都化。初力在佛前焚时。群鹊哀鸣。其声甚切。右绕七匝方始飞去。及身没后像果南迁。殿阁房廊得免煨烬。法宝僧众如畴昔焉。门人慧安智赜者。师资义重甥舅恩深。为树高碑于寺之内。东宫庶子虞世南为文。今像还归于本阁云。
江琼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陈留济川人,字孟琚。
初为冯翊太守。
精于文字训诂。
永嘉之乱,弃官西奔,仕于张轨。
孙因居凉土,世传家业。
僧法常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645 【介绍】: 唐僧。白水人,俗姓张。少习儒业,颇知梗概。年十九,从昙延法师学。太宗贞观中,召居普光寺,寻兼知空观寺上座。时听讲者众,四方而至,后皆为法匠。有《摄论义疏》、《玄章》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张氏。
南阳白水人也。
高祖隆。
仕魏之河北。
孙因占籍焉。
少业儒。
性厌烦杂。
年十九。
投昙延法师祝发。
即学涅槃。
而随以讲说。
听者叹异。
延尝三摩其顶曰。
子当住持佛法矣。
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
常以师门。
多守旧章。
鲜获奇致。
于是历游秦齐赵魏。
尽覈成实毗昙华严地论之旨。
积劳五年。
而后出疏于上京以决群疑。
隋齐王暕。
以时望。
召升高座。
自是俦侣四臻。
敷唱相续。
大业间。
诏居禅定道场。
陶治尤盛。
国朝遐迩晏清。
化风腾播。
贞观译经。
资以證义。
且诏常知翻译任。
普光寺成。
诏居之。
未几。
诏为皇太子。
授菩萨戒。
九年诏为中宫戒师。
兼补空观寺上座。
新罗王金慈藏。
弃位入道。
航海求见。
从受菩萨戒以归。
十四年。
僧有误陷宪网者。
有司以闻。
诏集京寺诸德于玄武门。
普加责让。
于是常上殿奏曰。
僧等蒙荷恩惠。
得预法门。
不能严奉律科。
致有上闻天听。
特由常等。
寡于训诲。
不胜愧耻。
遂引涅槃付嘱之语。
上然之。
诏宥大理狱囚。
又赐食而退。
后以上惑于姓所自来。
诏李位释上。
屡疏争之。
不听。
俄发疾。
终于所住寺。
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
寿七十九。
七月二日。
葬南郊高阳之原。
弟子德逊等立碑。
宗正卿李伯药制文。
惟常慈忍进脩。
每感祯瑞。
神王冠服皆素。
拥部从旋绕。
堂壁所画乐天。
一时起舞。
观音菩萨。
身相瑰琦。
佩服缨络。
从外入户。
上住空中。
良久而灭。
普贤菩萨。
从东方来。
去地五六丈。
光夺曙彩。
是岂可诞妄哉。
吁异矣。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法常。俗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少践儒林颇知梗概。而厌其諠杂情欣出家。奉戒自守不郡非类。霜怀标举为众所推。年十九。投昙延法师。登蒙剃落既预听限。大阐宏猷。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自尔专亲侍奉晓夕咨谋。每击幽致。延欣其情理深当。乃摩顶曰。观子所涉。必住持正法矣。于即研精覃思无释寸阴。时年二十二。摄论初兴。随闻新法仰其弘义。于时论门初辟。师学多途。封守旧章鲜能回觉。常乃博听众锋校其铦锐。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钻覈名理。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轨辙。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随讲出疏示显群迷。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登预法座敷陈至理。词义弘远罕得其门。佥共美之嘉叹。成俗遂有。胥徒归凑。相续依承。四时讲解以为恒任。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每席传灯播扬非一。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供给四时随改。又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抚接客旧妙识物心。弘导法化长镇不绝。前后预听者数千。东蕃西鄙难可胜述。及学成返国皆为法匠。传通正教于今转盛。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船中梦瞩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网。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引涅槃付属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及李道居先。不胜此位。率僧邀驾随顿表上。既不蒙遂。因染馀疾。的无痛所右胁而终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九。即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至七月二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时炎景陵天游尘翳日。逮至发引之前。夜降微雨。及于明旦。天地清朗云雾四除。纤尘不飞道路无拥。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各建脩幢三十馀车。前后威仪四十馀里。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乃盈数万。卿相傧从。佥以荣之。初常涉诣义门妙崇行解。故众所推。美归于摄论。而志之所尚慕涅槃。恒欲披讲未之欣悟。遂依众请专弘此论。陶冶理味精贯匈怀。依时赴讲全无读诵。才有馀暇课业行道。六时自励片无违缺。有大神王冠服皆素。率其部从随其旋绕。道俗时见。密以高之。又曾宵夜至佛堂中。壁画乐天一时起舞。后于中夜又在佛堂。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住空中。身相瑰奇佩服璎珞。晃发希有良久便灭。后经五年。天将欲曙。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去地五六丈许。常之专精。徵应为如此也。故立志清峻逾久逾剧。所获法利多造经像。但务奇妙不言其价。岁建檀会终尽京师。悲敬两田无遮供养。自所服用粗弊而已。讲扬别供一不受之。还布众中持操无改。著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涅槃维摩胜鬘等。各垂疏记。广行于世。弟子德逊等。为立碑于普光之门。宗正卿李百药为文。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张。南阳白水人。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少践儒林。情欣田家。年十九。投昙延法师剃落。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年二十二。摄论初兴。随闻新法。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钻覈名理。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轨辙。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常预法座。敷陈至理。词义弘远。佥共美之。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供给。四时随改。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弘导法化。前后预听者数千。及学成返国。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船中梦想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纲。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引涅槃付嘱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因染馀疾。右胁而终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九。乃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二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
仁宗景祐元年进士。
与苏缄齐名。
官至屯田郎中。
卒葬长洲,子孙因定居。
有《经史解题》、《群书新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7 【介绍】: 即田千秋。
西汉冯翊长陵人。
战国时田齐后裔,其先人汉初徙居长陵。
初为高寝郎。
戾太子为江充谗害,千秋上书讼太子冤,武帝感悟,拜为大鸿胪。
旋为丞相,封富民侯。
为人敦厚持重,劝帝施恩惠、缓刑罚。
受武帝遗诏,辅导少主。
及昭帝即位,政事壹决于大将军霍光。
以年老得乘小车入宫朝见,号车丞相。
孙因以车为氏。
全汉文·卷二十九
千秋本姓田,齐诸田之后,为高庙郎中。征和三年拜大鸿胪,明年代刘屈牦为丞相,封富民侯。元凤四年卒,谥曰定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勤。
光武建武中累迁为青、冀二州刺史,治政宽简,民易受化,封溧阳县侯。
其时天下安定,诏公侯皆就封,子孙因家溧阳。
卒谥壮。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
太原人。
其先有避地于九江者。
孙因家焉。
云以幼岁。
依庐山大林寺沙门智锴。
出家锴亦有声当世。
而云尤慷慨精厉。
独异恒伦。
法门之务未尝不以大者远者介意。
而所居寺。
曾莫脩治。
时达禅师方以道行。
为檀信所归向。
云年二十有五矣。
誓往邀之。
以来赀币。
达弗许。
云以死请。
委身叩头。
颧颊破肿。
涕泗漫地五尺。
计且欲自溺。
以著见其志。
达感动为起。
云遽奔走险隘。
前告道俗。
使之迎候。
路逢群虎。
目不暇驻。
既抵山中。
有所施设。
云必奉行。
无小忤。
尝驭舟溪谷间。
严冬冻冱。
砂石崩颓。
云则脱衣挽缆腰胯而下。
凌凘砭骨。
流血凝结。
行三百馀里。
罔所辞惮。
隋季天下大乱。
士弘林氏。
起兵豫章。
号楚。
以秀才胡氏。
为尚书。
今寇鄱阳九江据之。
发心模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
以云有干材。
委监护。
顷之像脱炉韛。
而颈胁穿漏。
议将复铸。
会胡以谮见逮。
不果。
而有像色黄金馀百二十两在焉。
云患𣀮劫。
以竹筒贮金。
并金诵铜珠一环为信。
寄胡所。
胡至宫亭覆舟。
失二物。
后复浮而至。
得于三十里外之远云。
胡且死。
又托金于其叔父晓禅师使遁。
俄唐兵破豫章。
晓用币缊裹金负之。
以避难。
遇盗焉。
然盗亦不知其为金也。
委之而去。
于是云得以成就其业。
当镕冶日。
五戒李氏先发愿然一臂。
以致祈铸。
及事之辨。
乃前于所卜之期。
李氏不知也。
像见梦曰。
汝愿然臂。
可诬邪。
李氏寤遽如所愿。
寺备经论。
而律部独未全。
时首律师。
方阐化京师。
云重趼造诣。
诏住弘福寺。
悉获采掇以归。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慧云。姓王。太原人也。远祖避地止于九江。弱年乐道。投匡山大林寺沙门智锴而出家焉。锴亦标领当时。有声出世。而云慷慨时俗。精厉归从。故得独异恒伦不拘物累。致有大节大务偏所留心。时年二十有五。达禅师者。江淮内外所在兴造。事力不遂咸来祈请。云为寺庙毁坏故致邀延。达不许之。云以来告不申便陈死请。委身在地涕泗滂沱。流迸涂漫满五尺许。又以头叩地。青肿覆眼。加诸誓愿曰。若不蒙赴。云亦投江。达见其意盛。歘然回意。云即前告道俗。所在迎候。披草望山。行不由径。路值群虎。不暇驻目。延达至山。须有经始。溯流诸处检校功德。时属严冬冰拥船路。崩砂颓结屡阻舟人。云乃急系衣裳。破冰挽缆腰胯以下凌澌截肉。流血凝住不觉疲苦。自此船行二百馀里。方登所在。其恳诚难继。并例此也。隋季末龄。中表贼乱。有林士弘者。结众豫章伪称楚帝。伪尚书令鄱阳胡秀才。亲领士众临据九江。因感发心。欣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尽所镇境访监护者。道俗佥议。以云有出众之奇。雅当此选。炉锤既办便就镕范。光仪乃具。惟颈及胁两处有孔。时众未之悟也。其年秀才伪敕。所追有像色金百二十两盛以竹筒。云以贼徒蜂起无方守护。并用付才。又以念诵铜珠一环。遗才为信。行至宫亭。军士乞福。才得便风举帆前引。于江中路遭浪船没。财物荡尽惟人达岸。才诸无所恨。但失像色金。烦冤江畔呼嗟不绝。誓愿不成深为业也。须臾金筒随浪逆流。并遗铜珠。前后相继。汎隐向岸就才。既获色金。举众同叫欢欣无量。计被没处至所出岸三十馀里。重而能浮。逆波相授。军民通怪惊异灵感。及才之遇害也刃开颈胁。恰符像焉。初才之欲击贼。以金用委叔父晓禅师。及楚都既覆群寇交侵。晓用弊布裹金。担以避难。不免为贼所夺。既失像金取求无计。寻有贼中来者。盗金投晓。俱不知是金担也。晓得本金。委云成就。光相超挺今在山阁。初铸像时。有李五戒者。私发愿曰。若镕金日誓然一臂。云为模样早成遂前期日。李氏不知已铸。乃梦像曰。汝先愿然臂。如何违信耶。李氏梦寤。因始知之。即于像前以刀解臂。蜡布缠骨而烧焉。又感徵应。略其事也。云以江介威纡。累逢草窃。经论乃积。而戒律未弘。远趣帝京躬参学府。值首律师当阳开化。大适本志悲喜交并。采掇行务有闻朝省。下敕令住弘福。而形貌长伟。骨面多髯。言晤成章。众所知识。偏能读诵。颇盛威容。故斋福大集。恒居坐首。群公卿士侧席虚心。一举五卷须臾寻了。未闻𠲿噎莫不嘉尚。然其程器。即目故略叙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蒙古人,字道夫。仕为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入明居河南永宁。洪武中授秦王府纪善,改御史。请重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未几擢翰林修撰,坐事降典籍,进应奉。十一年,以老致仕。
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与权字道夫,河南永宁人。
元进士。
由秘书监管勾历河南北道廉访使佥事。
洪武初,用荐授秦府纪善,改御史,出为广西佥事。
未之任,复留为御史。
擢翰林修撰,降典籍,进应奉,以年老致仕归。
有集十卷。
田按:道夫其先蛮部人,有别号答禄者,子孙因以为氏。
明初流寓河南永宁。
余观道夫题咏,自署洛上人,则著籍永宁明矣。
道夫集十卷,著录于《明史艺文志》及《千顷堂书目》,今罕传本。
史称道夫博学强记,明初祀三皇、建帝王庙,皆自道夫发之。
余从《宋文宪集》附录得诗一首,以补明初诗家缺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