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炯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9—1908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窳翁。咸丰十一年拔贡。历官江西德兴知县、义宁知州。工诗词骈文。有《寒松阁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七
张鸣珂,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窊翁,嘉兴人。咸丰辛酉拔贡,历官义宁知州。有《寒松阁集》。
词学图录
张鸣珂(1829-1908) 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窳翁,又号寒松老人。
嘉兴人。
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
官新建知县,任满告归养。
复出为德化、德兴知县。
官至义宁知州。
以事罢官。
晚以鬻文生。
骈文树骨庾信、徐陵,取材杨炯、骆宾王。
诗上溯王维,沿波钱起,以格韵真切取胜。
有《寒松阁集》、《寒松阁词》、《寒松阁谈艺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华阴人。杨烱侄女。工诗,作有《临镜晓妆诗》。烱初见郑羲真,诵该诗,羲真大击节,后诵己作数十首,羲真皆曰不如。烱为之汗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杨炯侄女。
幼善属文,曾作《新妆诗》,当时好事者多传之。
事迹见《朝野佥载》卷三。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2—683 【介绍】: 唐蒲州汾阴人。薛收子。太宗时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给事中,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拜东台侍郎。坐事贬简州刺史,配流巂州。上元初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武则天听政,乞致仕,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3 名振,以字行。
排行八。
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薛收子。
9岁袭爵汾阴男。
及长,好学善属文,甚得太宗爱重,累授太子舍人,预修《晋书》。
高宗朝,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上元三年(676),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又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政出武后,以疾辞官。
卒,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
生平见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新旧《唐书》本传。
元超好荐才俊之士,推进文坛革新,杨炯称之为“朝右文宗”(《王勃集序》)。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薛元超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元超。赠太常卿收子。九岁袭爵。尚巢刺王女和静县主。授太子舍人。高宗朝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帝疾剧。政出武后。阳瘖乞骸骨。加金紫光禄大夫。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或646—714或715 【介绍】: 唐赵州赞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6—715?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弱冠登进士,高宗上元二、三年(675、676)间,举制策甲科,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高宗时奉命宣谕岭南邕、严二州,叛者尽降,高宗甚嘉之。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司马。后以文章受知武后,三度拜相,并领修《三教珠英》。中宗复位,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景龙三年(709)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即位(710),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张说《五君咏》誉其“才华乃天授,……新诗贯宇宙”。曾与杜审言、骆宾王、苏味道、崔融诸人唱和,跻身初唐诸名家间,颇善乐府歌行,长篇流畅而见情韵。其诗注本有今人徐定祥《李峤诗注》。《杂咏》诗120首曾单行,玄宗天宝时张庭芳作注,有日本《佚存丛书》本,日本又存古钞本数种。《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逸》补诗6首,然一作李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弱冠登进士第,举制策甲科。圣历初,累官至鸾台少监、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罢为成均祭酒,长安三年复为相。张易之败,眨通州刺史,数月后召回,神龙二年为中书令,次年加修文馆大学士,封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罢知政事,除怀州刺史,致仕。玄宗立,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卒。峤富才思,所作人多传讽,与苏味道齐名,人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有《李峤集》五十卷,已佚。今《李峤集》三卷乃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举进士。累迁麟台少监。圣历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成均祭酒。罢知政事。检校文昌左丞。长安三年。复以本官平章事。中宗朝封赞皇县公。拜中书令。加修文馆大学士。进封赵国公。元宗践位。以中宗时峤密表相王诸子勿留京师。下制放斥。寻起为卢州别驾。卒年七十。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唐诗品》
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论。
唐音癸签
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延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又难为李尔。
《诗源辨体》
李峤五言古,平韵者止“奉诏收边服”一篇声韵近古,馀皆杂用律体;仄韵者虽忌鹤膝,而语自工。七言古调虽不纯,而语亦工。五言律在沈、宋之下,燕、许之上。其咏物一百二十首中有极工者。七言律二篇稍近六朝,然颇称完美。
三唐诗品
其源远祖文通,近规江令。才多略格,每见率尔成篇。七言骋妍,有陈宫艳体。《汾阴》之作,盛传当时,亦只以章尾四言跌宕,振起全篇,前路铺排,已无深致。咏物累牍,取成事类,风味无成,角巧分题,源出梁陈杂体;试帖之兴,其滥觞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5—约689,一说约636—695后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升之,号幽忧子。
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
高宗乾封初,出为益州新都尉。
秩满,漫游蜀中。
后患风痹,居长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药中毒,手足致残。
疾转笃,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作《释疾文》、《五悲文》等自伤。
后终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而死。
工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后人又称初唐四杰。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686,一说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尝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及经史。年弱冠,调邓王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高宗龙朔末(663),拜益州新都县尉。总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满去官。《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皆谓因染风疾去官,不确。其染风疾当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阳时。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饵,中毒,风疾转笃。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再徙阳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颍水而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卢照邻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与骆宾王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之基本体式。代表作为《长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诗风格典重清峻。诗集以明张燮辑《幽忧子集》为最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卢照邻(约630—约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贞观二十三年前后,为邓王(元祐)府典签,王爱重,比之相如。
高宗总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药饵为事。
调露年间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疾益笃,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
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忧子集》三卷,已佚。
今《幽忧子集》七卷乃明张燮所辑。
全唐诗》编诗二卷。
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初授邓王府典签。调新都尉。因风疾去官。沈痼挛废。不堪其苦。投颍水死。年四十。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签之日,即擅相如之誉,可谓彬彬学士矣。然神情流荡,早痾伤困,废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华,曜灵驻节,竟以不堪,自沉颍水,悲夫!壮士激志,而横骨朔野;忿妻感泪,而魂逐飘蓬。若生之死,谓之何哉?生感时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忧子》三卷,皆出词赋之上。
《艺苑卮言》
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怪俗极于《月蚀》,卑冗极于《津阳》,俱不足法也。
诗薮
卢、骆五言,骨干有馀,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
唐音癸签
范阳较杨微丰,喜其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
《竹林答问》
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江记室,间以奇气,振其丰采,唯贪排对,致气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写,虽繁弦损调,固无泛音。《长安古意》宛转芊绵,则七言佳体不让子山,开阖往来,犹以气胜。
《诗学渊源》
(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
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
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
七言长篇,颇似子山。
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
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敁其《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
又有连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绍】: 唐绛州龙门人,字子安。
王福峙子。
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九岁作《指瑕》,擿颜师古注《汉书》之失。
高宗麟德初,对策高第。
任虢州参军。
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犯罪当诛,遇赦革职,其父亦因之贬交趾令。
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撰《滕王阁序》,为世所称。
旋因渡海堕水而卒。
有诗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说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
王勃早慧,为时所称。
高宗麟德三年(666)应制科,对策高第,拜朝散郎(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二)。
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府修撰,旋以戏檄英王鸡被斥出府。
总章二年(669),入蜀漫游,诗文大进。
咸亨四年(673)求补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
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
次年秋,渡海堕水,惊悸而卒(据杨炯《王子安集序》、刘汝霖《王子安年谱》)。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年谱多家,以清姚大荣《王子安年谱》较为完备。
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
王勃自觉反对沿袭六朝余波“争构纤微,竞为雕刻”之上官体诗,“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终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杨炯《王子安集序》)。
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亦有抨击时弊之作。
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风格清新秀丽。
诗文集以清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为最通行。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
唐诗汇评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文中子王通之孙。
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
高宗乾封中,召为沛王府修撰,因戏撰《檄英王鸡文》,高宗斥之。
客剑南。
咸亨四年,补虢州参军。
坐事当死,遇漱,革职,其父亦受寒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省父,次年渡南海时溺水,惊悸而死。
勃聪慧,早有文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你“四杰”。
其诗格调高华,在仍被齐梁浮靡诗风策罩的初唐,显示出转变的趋势。
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残卷存日本)。
今《王子安集》十六卷乃明张燮所辑。
全唐诗》编诗二卷。
清蒋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未冠应幽素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览之怒。斥出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既惧事泄。杀达灭口。事觉当诛。会赦除名。上元二年。渡南海堕水卒。年二十八。(谨按新书作二十九)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子安早握玄珠,天然艳发,登高而赋,钟石毕陈。盖其上薄云天之气,下缠幽寂之忿,蓄以疏才,发以盛藻,直举胸臆,俯瞰前古,宜其无可为节也。
张逊业《校正王勃集序》
王子才富丽径捷,称罕一时,赋与七言古诗,可谓独步;然律及诸作,未脱六朝沿染,而沉思工致,亦未易及也,
诗薮
齐、梁、陈、隋五言古,唐律诗之未成者;七言古,唐歌行之未成者。王、卢出,而歌行咸中矩度矣;沈、宋出,而近体悉协宫商矣。至高、岑而后有气,王、孟而后有韵,李、杜而后入化。
诗薮
大历之还,易空疏而难典瞻;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拾遗、吏部,并极虚怀,非溢美也。
诗薮
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
诗镜总论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
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唐音癸签
王子安虽不废藻饰,如璞含珠媚,自然发其彩光。
《诗源辨体》
七言古自梁简文、陈、隋诸公始,进而为王、卢、骆三子。三子偶丽极工,绮艳变为富丽,然调犹未纯,语犹未畅,其风格虽优,而气象不足。……然析而论之,王长篇虽少,而稍见错综,与卢、骆体制少异。
《诗辩坻》
王子安七言占风,能从乐府脱出,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勃绝句,若无可喜,而优柔不迫,有一唱三叹之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吴、何,而益谐音律,情词朗秀,结风隽响,但言外无妍,微伤深致。五言短绝,隽永见珍。《采莲曲》、《临高台》亦杂言新体之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26或627—684后 【介绍】: 唐婺州义乌人。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四杰。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反则天,宾王为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说 排行四,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出身寒门,其父为青州博昌令,早卒。7岁能诗。高宗朝,初为道王府属,后历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武功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为奉礼郎时,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塞外还,又曾宦游蜀中。调露元年(679)冬,因数上疏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下除临海(今属浙江)丞。睿宗文明中(684)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作檄传之天下斥其罪。敬业兵败,宾王被诛(一说逃亡不知所之)。《本事诗·微异》言宋之问于灵隐寺吟诗,遇骆宾王隐迹为僧,为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等句,传播甚广,而不可信。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纵放,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为代表作。其诗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层妇女爱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题材较为广泛。笔调宏肆,风格雄放。《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其诗集以清咸丰年间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为最通行。
唐诗汇评
骆宾王(638?
—685?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弱冠为道王(元庆)府属。
高宗咸亨年间,从军塞上。
上元元年回京参选,历武功、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诬下狱。
后任临海(今浙江天台)丞,怏怏失志,弃官去。
文明元年,从徐敬业讨武,兵败,被杀。
或谓“投江而死”,或谓“亡命不知所之”。
宾王兼擅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四杰”。
有《骆宾王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清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七
宾王。婺州义乌人。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调长安。武后时数上书言事。下除临安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兵。署为府属。军中书檄。皆其词也。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
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
诗人玉屑
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
张逊业《骆宾王文集序》
宾王五言律诗,秀丽精绝,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绝唱也。
《艺苑卮言》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扬、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诗薮
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
唐音癸签
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
三唐诗品
其源亦出阴、何,特能清远取神,苍然有骨,虽才非纯雅,面于胜处见优。存诗甚少,特见一斑,缘在初唐,仍称家数,
《诗学渊源》
(宾王)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近体如《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 【介绍】: 唐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字延清,一名少连。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文辞,诗与沈佺期齐名,学者号为“沈宋”。从武则天游龙门,赋诗冠诸臣。历转洺州参军、左奉宸内供奉,媚附张易之兄弟。中宗神龙时,贬泷州参军。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复媚太平公主。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坐贪赃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立,流钦州,玄宗先天中赐死。工五律,律诗之格至沈、宋始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连,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疑西河为郡望,弘农为实籍。
因曾官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
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
武周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并以学士分直习艺馆,历洛州参军,复与修《三教珠英》,迁左奉宸内供奉。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辟,之问以谄事张易之,坐贬泷州参军。
次年春逃归洛阳匿张仲之家,令兄子告发仲之谋杀武三思事,擢鸿胪主簿。
景龙中以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再转考功员外郎,三年(707)知贡举贪贿,贬越州长史。
睿宗立,流于钦州,后赐死,约当玄宗先天中。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于初唐时律体之完成颇有贡献。
尤善五律,观察入微,巧思善炼,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之致。
《夏日仁萼亭应制》、《扈从登封途中作》等篇,虽体沿唐初宫廷格局,却宽然有远意,颇见新进境。
流贬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更以凄情运精思,语近旨远,清通圆美,开盛唐先声。
五言排律取景宽大,故富丽整严而警秀不滞。
明胡应麟评为“古今排律绝唱”(《诗薮》内编卷四)。
名篇有《初至崖口》、《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灵隐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为上官婉儿评为群作之冠。
律体外,五绝如《渡汉江》,语浅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还陆浑别业》、《明河篇》,整丽流荡而清气发越,均足为初盛唐中介。
原集10卷,唐武平一辑,久佚。
今存《宋之问集》2卷,后人所辑,有《四部丛刊续编》本。
今人陶敏有《宋之问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7首,断句9。
唐诗汇评
宋之问(656?-712),—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授洛州参军,寒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倾附张易之兄弟,易之败,左迁泷州参军。未几遇赦归,起为鸿胪主簿。中宗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知景龙二年贡举。寻抟越州长史。睿宗即位,眨钦州。玄宗先天初,赐死于核州。之问以文词知名,工五言律诗,声律精切,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有《宋之问集》十卷,已佚。今《宋学士集》九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三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曾任湖北蕲州刺史,官至考功员外郎。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有《宋学士集》。早年奉使南行过江夏时曾作五律《汉江宴别》一首。
全唐诗补逸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问字延清。
一名少连。
虢州宏农人。
武后朝与杨炯分直内教授洛州参军。
累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坐谄附张易之兄弟左迁陇州参军。
未几逃还。
匿洛阳人张仲之家。
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谋杀武三思。
之问发其事。
起为鸿胪主簿。
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
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
之问首膺其选。
寻转越州长史。
睿宗立。
以旧附张武配徙钦州。
先天中赐死。

作品评论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文艺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唐才子传
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汉人五言诗始自苏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
《艺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于三谢,橐籥于陈隋也。
诗薮
沈詹事七言律,高华胜于宋员外。宋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
诗薮
沈七言律,高华胜宋;宋五言排律,精硕过沈。
诗薮
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
诗薮
延清排律,如《登粤王台》、《虚氏村》、《禹穴》、《韶州》、《清远峡》、《法华寺》等篇,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可与谢灵运游览诸作并驰,占今排律绝唱也。
师友诗传录
萧亭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
《载酒园诗话又编》
宋古诗多佳,真苦收之不尽。律诗扈从、应制诸篇,实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丽情,则沈犹竹生云梦,宋则伶伦子吹之作凤鸣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沈休文。五言长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远,卑拟韩卿。七言短章,独开蹊径,玩词已尽,而寻味方永,实文坛之独帜,韵府之高言。《明河》发咏,为西昆之体所师意焉。应制律词,特饶风韵,后唯钱起足以方之。
《诗学渊源》
之问诗文情并茂,虽取法齐梁,而古调犹未尽泯,自杜审言下逮蒋挺辈,并入近体,唯杂曲作齐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