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佺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释智矩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吴郡吴氏。
牲矜庄。
善属文。
仪貌脩雅。
初听兴皇朗公讲。
继而自开大品四论。
当时虽淅东弘匠。
亦西骛焉。
后阐三论于建初寺。
在席常百人。
武山公郭演。
尝致礼谒。
炀帝居蕃。
出镇杨越。
召住慧日寺。
开皇十九年。
诏住京师之日严寺。
供养之资。
一出晋邸。
时吉藏法师。
同门之杰然者
凡当弘演。
必新制序王诸辞。
以加激励。
由是而餐附者殷矣。
大业二年正月卒。
寿七十二。
葬京郊之南。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智矩。姓吴氏。吴郡人。性矜庄。善机会。美容貌。雅为众表。又善草隶偏爱文章。每值名宾辄属兴缀采。铺词横锦勇思霏霜。而仪轨宪司未沿流俗。初听兴皇朗公讲。讨穷深致学冠时雄。而神气高标在物峰出。威仪庠序容止端隆。虽寝处虚闲立操无改。有人私觇两月徒行。空野摄衣无见抄反。欣其谨慎故重叙之。讲四论大品。洞开幽府镜识宗归。披释金陵望风顿怯。吐纳机辩适对当时。弘匠浙东。砥砺前学。致使禹穴西骛成器极繁。末于故都建初寺又讲三论。常听百人。蒋州刺史武山公郭演。隋之良宰。创莅南蕃。奉敬咨谒降情归禁。隋炀往镇杨越。采拔英灵。矩既誉洽东瓯名流西楚。徵居慧日处以异伦。而执志出群言成世则。欲使道张帝里学润秦川。开皇十九年更移关壤敕住京都之日严寺。供由晋国。教问隆繁置以华房。朋以明德一期俊杰。并是四海搜扬矩。特立清秀不偶群侣。覃思幽寻无微不讨。外辞以疾内寔旁通。业竞六时研精九部。才有昏昧览兴赋诗。时暂阕馀便观流略。制中论疏止解偈文。青目所销鄙而轻削。每讲谈叙清攉宗致。雅涉昙影之风。义窟文锋。颇怀洪偃之量。时有同师沙门吉藏者。学本兴皇。威名相架文藻横逸。矩实过之。所以每讲叙王皆制新序。词各不同。京华德望餐附味道者殷矣。而性罕外狎。课力逞词。自非众集未曾瞻觌。以大业二年正月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二。葬京郊之南。门人慧感慧赜。亲承嘉诲询处有归。后于江之左右所在通化。各领门侣众出百人。传嗣宗绩不爽遗绪。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四
慧斌俗姓和氏。兖州人。年十九为州助教。年二十三出家台山。年三十四住泰山梁父甑山存道寺。后徵为京师宏福寺主。贞观十九年卒。年七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和氏。
兖州人也。
世习儒。
斌博通经史。
年十九。
为乡助教。
二十三即从薙染。
遍历经庠律肆。
俄入台山。
脩诸静虑。
如是八载。
又练业于泰山。
灵岩诸寺。
年三十四。
始隶公贯。
住秦州梁父甑山存道寺。
隋朝为献后。
构禅定。
以进冥福。
诏与诸硕宿数。
而斌夏腊最小。
声称弥隆。
亦像季之杰然者
后充弘福寺主。
贞观十九年十月六日。
以疾终。
时年七十二。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 习禅五
释慧斌。姓和氏。兖州人也。博览经艺文义洞开。偏晓字源尤明章曜。年十九乡党所崇为州助教。而情厌烦梗怀慕出世。年二十三方预剪落。寻即历听经律相沿两载。睹讲席喧挠惟论声势。便入台山修诸静虑。一入八载备行观法。乃往泰山灵岩诸寺。以行道为务先。年三十四方隶官名。住秦州梁父甑山存道寺。更寻律部博听经论。而性狎禅林誉彰遐迩。及献后云背禅定攸兴。下敕徵延乃旋京邑。于时名望盛德八表一期。各擅英髦人程鳞翼。而斌夏第最小声称弥隆。衣钵之外更无箱襆。容质清素挺异恒伦。缁素目属莫不回向。斯亦象季清厉之僧也。兼以布行纯粹言无品藻。每闻评论辄即默然。防护戒仪慈救为虑。每夏行履执帚先扫。恐伤虫蚁故也。随得利养密行檀济。或造漉囊。或施道俗。惟急者方乃行之。仍复累属勿泄人世。及帝造寺前访纲维。京室同美勿高斌也。乃下诏徵为弘福寺主。缉谐上下无敢乖猷。贞观十九年十月六日。遘疾终寺。时年七十有二。自斌之入道。生常恒务。多以行道咒业为心。或诵释迦观音。或行文殊悔法。岁中八十一日六时行业前后通数八十道场。身心悦怿。所得法利未可知也。至于教诫门学。惟论烦恼须断。每有出罪露过。无不为之流涕。喜怒不形诵持无忘。故羯磨之匠通僧仰属。道俗归戒其徒弘矣。故使魏王以下内外懿亲及梁宋诸公皆承戒素。初斌父朗有子七人。家世儒宗。斌第二也。仁寿徵入爱敬无因。朗齿迫期颐。钟鸣漏尽。今古意绝。生死路分。乃于汶水之阴九逵之会。建义井一区。仍树丰碑用裨其德。其铭略云。哀哀父母。载生载育。亦既弄璋。我履我复。一朝弃予山州满目。云掩重关风惊大谷。爱敬之道天伦在兹。殷忧暮齿见子无期。凿井通给托事兴词。百年几日对此长悲。玉检之南峄阳之北。获麟之野秉礼之国。君有美政俗多儒墨。玉井洞开高碑斯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580—约649 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初于益州严远寺出家,后入长安访经10余年,博究经论史籍。隋炀帝大业末还蜀。高祖武德间立寺于隆山县。太宗贞观九年(635)入京,与法琳同修《辨正论》。后因事被拘,狱解后归乡,住眉州圣种寺。贞观末年卒,卒年70岁。《续高僧传》卷三二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九百五
道会俗姓史氏。犍为武阳人。出家益州严远寺。后入京师。与法琳同修辨正论。下狱。释还乡里。住眉州圣种寺。贞观末卒。年七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犍为武阳。
史氏子。
器宇高简。
逸群。
初出家。
住严远寺。
为四方道俗所归向。
然意以蜀僻陋。
见闻不广。
乃入京求访师友。
益研究经论史籍。
如是十年。
且将还乡里。
讲演以利导晚辈。
属时乱离。
不果行。
义宁初。
朝廷使詹俊李兖等。
如蜀招抚。
会致笺于丞相唐公曰。
会有弟。
性姿不肖。
家门衰坠。
其封爵除赠诘诏尚在。
门生故吏子孙成列。
并奋臂切齿。
思效力用。
即日剑门虽启。
巫峡负固。
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
折简宣威。
开怀纳款。
军无矢石之劳。
主有待成之逸。
此亦一时之利也。
惟公图之。
唐公不能用。
所在多私度僧尼道士。
而宋冀尤道士之杰然者
檀于隆山县。
创逮观宇。
度三十人于内。
会遽投牒总管段伦。
请以为寺。
属安抚大使李袭誉。
引兵巡察州县。
偶过之。
道士惊以为逐己。
一时走散。
观遂定以为寺至今。
贞观初。
游京师。
因参琳师。
脩辨正论。
间有人诬告安州皓法师。
在蜀以讲演聚。
众谋返者。
且指会觇候。
有司逮捕下狱。
会志气无所詟变。
常为诸囚。
开阐经论。
自春至冬。
未尝辍。
诸囚之久系者。
或褴缕不胜寒酷。
会又以书抵檀越。
无尽藏致裘履。
及事释还乡。
三辅名僧。
皆送别郭门外。
会赋诗曰。
去住俱为客。
分悲损性情。
共作无期别。
时能访死生。
闻者泣下。
俄法曹裴希仁。
以门学求见。
谈论之顷。
微若陋其地之人物者。
会曰。
蜀虽僻远。
然由汉西都来。
士之能以文章事业。
显名天下者。
视中州。
诚不多逊。
明公当虚心。
礼下贤俊。
岂宜以闻见之狭。
自鄙薄哉。
希仁愧谢。
贞观末。
卒年七十。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释道会。姓史。犍为武阳人。初出家。住益州严远寺。器宇高简雅调逸群。四方道俗日夕参候。犹以蜀门小陜闻见非广。乃入京询访经十馀年。经论史籍博究宗领。还蜀欲大开释教导引后锐。时属乱离不果心术。会皇运初兴率先招抚。詹俊李衮首途巴蜀。会上疏曰。会弟性不肖。家风失坠。封爵虽除诏敕犹在。门生故吏子孙成列。并奋臂切齿思效力用。即日剑门虽启巫峡负固。会请。躬率徒隶。振锡启途。折简宣威。开怀纳款。军无矢石之劳。主有待成之逸。此亦一时之利也。惟公图之。为使淹留遂不行。于时国初。僧尼道士所在多度。有道士宋冀。是彼梁栋。于隆山县下新立道观。屋宇成就置三十人。会经总管段伦陈牒改观为寺。其郭内住者并是道宗不伏。移改嘱安抚大使李袭誉。巡察州县。会以事达。乃引兵过城。四面鸣鼓一时驱出。举宗怨诉噂𠴲街衢。会曰。未能令天下改观为寺。此之一所终不可夺。遂依立寺。至今不毁。武皇登遐。入京朝观。因与琳师同修辨正。有安州皓师。在蜀弘讲。人有嫉者。表奏云。反又述法。会觇候消息遂被拘执。身虽在狱言笑如常。为诸在狱讲释经论。经春至冬。诸僧十数。衣服褴缕不胜寒酷。京师有无尽藏。恒施为事。会致书曰。自如来潜影西国。千有馀年。正法东流五百许载虽复赤髭青眼大开方便之门。白脚漆身广示归依之路。犹未出于苦海。尚陆沈于险道。况五众名僧四禅教首。头陀聚落唯事一餐。宴坐林中但披三纳。加以无缘之慈想。升锤以代鸽。履不轻之行。思振锡以避虫。今有精勤法子清净沙门。横被囚拘实非其罪。遂使重关早落睹狱吏而魂飞。清室晚开见刑官而思尽。严风旦洒穿襟与中露俱飘。繁霜夜零寒心与死灰同殪。若竟不免沟壑。抑亦仁者所耻。书达即送裘鞋给之。及事释还乡。三辅名僧送出郭门。会与诸远僧别诗曰。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共作无期别。时能访死生。道俗闻者皆堕泪。时益州法曹裴希仁。自矜门学。会与相见。轻有讥诮。会曰。蜀川虽小贤德如林。汉朝八俊同出。唯张纲埋轮。东雒。难曰。豺狠当路安问狐狸。奏诛梁冀。威摄四海者。揵为武阳人也。汉时有问杨子云曰。李仲堪何如人。答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臣。诸侯不友者。资中人也。巴西阆中。百王之仰戢。益州郫县。名振于华夷。明公庶可虚心待国士。岂得以土地拘于人哉。言讫而出。希仁愧谢。既返谓人曰。江汉多灵。其斯人也。以贞观末卒。年七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庭兰。永乐四年进士,除刑部员外郎,迁平阳知府,擢广西按察使,政声卓异。长于诗,好作奇语。有《蜗濡集》。
甬上耆旧诗·卷四
字廷兰本蜀人徙家于鄞为人魁岸性倜傥嗜学以进士出使粤中经庾岭见大木委道傍因作悼木赋以见志尚书夏公原吉览而奇之荐于朝授刑部员外郎迁郎中持法平出知平阳府平阳俗尚武悍先生戒其属吏曰治民在顺其常性而已能顺之则俗不扰而易安由是所部帖然寻丁外艰方治归部民俱走阙下请留上特报可秩满迁广西按察使数辨冤狱军吏俱畏服之年五十七卒于官先生所在奏治行第一尤以诗文擅名所著蜗濡集行世郡守沈凤峰先生恺序吾乡诗曰四明诗源起自唐贺秘监当时巳与李杜并驰循至宋元攻尚互异篇什不传及洪建以来作者辈出倡雅中朝则有郑千之继以张白斋金本清杨文懿诸贤后先凌竞彬彬以兴先辈戴南江序曰四明诗人萌芽秦汉鸣盛于开元宋元而下其诗失传至洪建中吾乡诗学始盛尽归雅驯尝得名家数十人若谢廷兰章文重金本清张白斋魏云松其杰然者风雅之体于是为备余按两家所述吾乡诗源一以郑千之为举首一以谢廷兰为举首郑先生家学渊源蔚然作者余巳选其全集录冠此卷及读谢先生传意其负才气历落自许词赋流传为当代巨公所重而诸选家仅录诗一首意殊不满近始从范氏天一阁得读其蜗濡集于腐题烂句中时作惊人语老气横厉方称其人若非先辈藏书则风流尽矣余既录其七言七首他若吉州曰乱山过雨迷高下斜路穿云入有无秋云曰晨度空林迷马鬣晚拖疏雨带龙腥樵唱曰数声去疾云生屦一曲归迟月在薪金山寺曰月转天心山压卵塔横灯影水吞虹沙浦曰青裙移棹脚双赤金鲤出波鳞半红幽居曰新声歌罢春生榻老瓦盆乾月满楼并奇句也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瑾字庭兰,鄞人。永乐丙戌进士,出使粤中。以荐除刑部员外郎,迁郎中,出知平阳府,擢陕西按察使。有《蜗濡集》。 田按:庭兰诗好作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