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普闻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 【介绍】: 唐僧。邓州南阳人,徙居扬州,俗姓张。及壮,忽信佛理,舍妻儿出家。登戒后,颇了禅旨。寻住洛阳广爱寺。武宗会昌中被迫归俗。宣宗初,仍归旧寺。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张氏。其先南阳人。后徙广陵。性倜傥。为乡里所畏服。有善相者。谓曰。子身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荣寄。谏曰。素不愿仕进。未知所以荣寄也。曰非独以仕进为荣寄。方壮岁。忽谢遣妻子。求薙染。甫登戒品。因悟心宗。寻挂锡于洛下广孝寺。慕道之宾。纷然参访。民间尤敬事之。设食必位对宾头卢尊者曰。固生罗汉也。会昌沙汰。谏乌帽麻袍。得皇甫氏温泉之别业匿焉。夏尝入定于后冈乔木下。一日雷电。风雨大作。他在者皆惊走。谏跏趺坐自若。徐向空叱曰。恶畜生敢尔。大中初。归洛下。时广陵所生之子长矣。偶来觐。遇谏于院门不识也。乃从问所在处。谏诡指之曰。东南。子去。因阖户不复出。咸通七年。丙戌夏。遍诣檀越辞别。且戒诸弟子玄章等。秋七月朔。旦起盥手焚香。称慈氏如来。右胁卧而逝。年八十馀矣。玄章等。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施诸鸟兽。三日视之。肌貌如生。卒无侵毁者。于是又以西竺法焚之。收合馀烬。起白塔于道旁。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从谏。姓张氏。本南阳人也。徙居广陵生于淮甸焉。为性倜傥器宇崇峙。于闾里间为时畏服。遇相工曰。子身长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荣寄。谏曰。心不愿仕于荣寄何有。相工曰。所寄荷不可测也。越壮室之年。忽深信佛理。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甫登戒地颇护心珠。因悟禅那顿了玄理。方数十载同好之者自远而来请问。谏一一指订俾其开觉。寻游洛下广爱寺挂锡。时禅客鳞集。如孝子之事父母焉。洛中有请谏设食。必排位对宾头卢尊者。其为人之钦奉皆此类矣。属会昌四年诏废佛塔庙。令沙门复桑梓。亦例澄汰。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氏之温泉别业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谏于夏中常就此入定。或补毳事。忽遇颓云驶雨霆电击石烈风兼至。凡在此者惊奔恐慑。谏唯欣然加趺而坐。若无所闻者。或问谏曰。恶畜生何尔。大中初宣皇诏兴释氏。谏还归洛邑旧居。其子一日自广陵来觐。适与谏遇于院门。威貌严庄不复可识。乃问曰。从谏大德所居。谏指之东南可寻。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其割裂爱网又若此也。咸通七年丙戌岁夏五月。忽出诣檀越家。辞别曰。善建福业。贫道秋初当远行。故相闻耳。至秋七月朔旦。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已。右胁而卧。呼门人玄章诫之曰。人身难得而易失。急急于物无心无为流转。无生灭法一切现存。今乃生也有涯。暂与尔别。是日无疾而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一无近者。遂以饼饵覆之。经宿有狐狼迹。唯啖所覆身且俨如。乃议用外国法焚之。收合馀烬起白塔于道傍。人尤归信香火不绝焉。次有杭州径山院释鉴宗。湖州长城人也。姓钱氏。即礼部侍郎徽之孙。父晟有疾。宗割股肉馈啖之绐云。他畜之肉。未几病间。孝誉闻于亲里。乃求出家。时州开元寺有上都临坛十望大德内供奉高闲。闲善草隶。尝对懿宗御前书。甚高华望。宗誓礼为师。后出学涉通净名思益经。遂常讲习。闲公亦示其笔法。渐得凤毛焉。倏往谒盐官悟空大师。随众参请顿彻心源。却复故乡劝人营福。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遂止天目东峰径山焉。道俗归心恢扬法教。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启。敕赐紫衣。背山行满皆分枝化物。至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迁塔于大寂岩下。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追谥大师曰无上。祖门传号为径山第二祖。时吴兴沈修者。自号白牙先生。述德为赞记焉。
神僧传·卷第九
释从谏。
姓张氏。
南阳人。
徙居广陵为土著姓。
身长八尺眉目魁奇。
越壮室之年忽顿悟真理。
遂舍妻子从披削焉。
于是研精禅观心境明白。
不逾十载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
及来洛师遂止敬爱寺。
既年德并成缁黄所宗。
每赴供皆与宾头卢尊者对食。
其为人天钦奉若此。
唐武宗嗣历改元会昌。
爱驭凤骖鹤之仪。
薄点黑降龙之教。
乃下郡国毁庙塔令沙门复。
初谏公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枚之温泉别业。
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
谏公夏日常于中入寂。
或补毳事。
忽一日颓云驶雨。
霆击石傍。
诸兄走往林中。
谏公恬然跏坐若无所闻者。
诸兄致问。
徐曰。
恶畜生而已。
至大中初宣宗复兴内教。
谏公归东都故居。
其子自广陵来觐。
适与谏遇于院门。
威貌崇严不复可识。
乃拜而问从谏所居。
谏公指曰。
近东头。
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
其割裂爱网又如此。
咸通丙戌岁夏五月。
忽遍诣所向信家。
皆谓曰。
善建福业。
贫道秋初当远行。
故相别耳。
至秋七月朔。
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
遂右胁而卧。
呼门人玄章等诫曰。
人生难得。
恶道易沦。
唯有归命释尊励精梵行。
龙华会上当复相逢。
生也有涯与尔少别。
是日无疾奄化。
行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
三日复视之。
饥貌如生无物敢近。
遂覆以饼饵。
经宿有狼狐迹。
唯啖饼饵而丰肤宛然。
乃依天竺法阇维讫。
收馀烬起白塔于道傍。
春秋奉香火之荐焉普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7—869 【介绍】: 唐僧。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禅法于新丰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称“洞山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卒谥悟本禅师。有《大乘经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幼年出家,从五泄灵默披剃,21岁受具足戒,历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后至湖南醴陵攸县参云岩昙晟,受其心印。宣宗大中末在新丰山大行禅法。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称洞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悟本禅师。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得其弟子曹山本寂发挥,创立曹洞宗。《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良价纂有《大乘经要》1卷。其语录收入《大正藏》。良价喜以诗偈阐扬佛理,撰《宝镜三昧歌》、《玄中路》、《新丰吟》、《纲要偈》等。其语录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存其诗偈36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会稽诸暨俞氏子。
稚岁即从师于五泄山。
逮二十一年。
方获薙染。
往嵩山受具戒。
未几见南泉愿禅师。
值马祖讳辰。
南泉脩斋次。
泉问众云。
未审马大师还来否。
众无对。
价出云。
有伴即来。
泉指价谓众云。
此后生甚堪雕琢。
价云。
和尚莫压良为贱。
到沩山问云。
忠国师无情说法话。
闻之久矣。
未究其微。
请和尚今日与良价道。
沩云。
父母所生口。
终不为汝道。
价云。
还有与和尚同道者否。
沩云。
此去有云岩道人。
汝若见之。
必为汝道。
既到云岩。
便问。
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
岩云。
无情说法。
无情得闻。
价云。
和尚闻否。
岩云。
我若闻。
汝即不闻我说法。
价云。
若恁么。
良价果不闻和尚说法也。
岩云。
我说法汝尚不闻。
何况无情说法。
价述偈云。
也大奇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
眼处声方得知。
遂辞岩。
岩云。
什么处去。
价云。
未卜所止。
岩云。
莫湖南去。
价云无。
岩云。
莫归乡去。
价云无。
岩云。
早晚来也。
价云。
待和尚有住处即来。
岩云。
此去难得相见。
价云。
难得不相见。
又问。
和尚百年后。
忽有人问还貌得真否。
如何秪对。
岩云。
但向伊道只者是。
价良久。
岩云。
价阇梨。
承当个事。
大须子细。
价犹未肯。
后因过水睹影。
乃有偈曰。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他日因供养云岩真。
有僧问云。
先师道只者是。
莫便是否。
价云是。
僧云。
意旨如何。
价云。
当时几错会先师语。
僧云。
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
价云。
若不知有。
争解恁么道。
若知有。
争肯恁么道。
大中末。
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
价问僧云。
世间何处最苦。
僧云。
地狱最苦。
价云不然。
僧云。
什么最苦。
价云。
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价有疾。
僧问云。
还有不病者么。
价云有。
僧云不病者还看和尚否。
价云。
老僧看他有分。
僧云。
和尚争得看他。
价云。
老僧看时即不见有病。
僧无对。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
剃发搭僧伽梨。
命鸣钟。
奄然逝。
时弟子众悲号莫能已。
价忽开目。
喻众曰。
夫出家之人。
心不依物。
是真脩行。
劳生息死。
于悲何有。
召主事僧曰。
营斋。
斋毕吾其逝矣。
于是众情慕恋。
乃持迟其斋。
至于七日。
而后告备。
价亦随众。
且谓其斋为愚痴斋。
盖以其无般若气分也。
及僧唱随意。
则曰。
临行之际。
大率不可喧动。
此斋所以示戒也。
明日浴讫跏趺而逝。
春秋六十三。
戒腊四十二。
后诏谥悟本。
塔号慧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良价。俗姓俞氏。会稽诸暨人也。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深领玄契。续造云岩疑滞顿寝。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价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发披衣令鸣钟奄然而往。时弟子辈悲号。价忽开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沦丧于情太粗著乎。召主事僧令营斋。斋毕吾其逝矣。然众心恋慕从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备。价亦随斋。谓众曰。此斋名愚痴也。盖责其无般若欤及僧唱随意曰。僧家勿事。太率临行之际喧动如斯。至八日浴讫端坐而绝。春秋六十三。法腊四十二。敕谥禅师曰悟本。塔号慧觉矣。 系曰。其却留累日古亦有之。如价之来去自由者。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会稽人。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师骇然异之。指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南阳忠国师无情说法话。沩竖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沩指造云岩。举前无情说法。甚么人得得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问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说法。彰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始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福州长溪人。
节操精苦,时称头陀。
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名刹,遍访名师。
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马殷奏请赐紫。
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
卒于南岳。
撰《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说永泰(今属福建)人。
唐代僧人。
节操精苦,时谓“头陀”。
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丛林,遍访名师。
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
卒于南岳。
撰有《续宝林传》4卷、《南岳高僧传》。
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后二书存诗偈4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于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惟劲。
福州长溪人也。
节操精苦奉养栖约。
破纳拥身衣无缯纩。
号头陀焉。
初参雪峰便探渊府。
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
亦号三生藏。
中见法藏禅师鉴灯。
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
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
非小智之所能。
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
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
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
劲乃叹曰。
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
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
嗟其无识不究本端。
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
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
后世安知。
于今区别。
乃作五字颂。
颂五章。
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
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
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
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
梁开平中也。
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
别著南岳高僧传。
未知卷数。
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
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
物涉疑似难辄区分。
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
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
故曰。
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闻大师惟劲。
福州人也。
素持苦行。
不衣缯纩。
惟坏衲度寒暑。
时谓头陀焉。
初参雪峰。
深入渊奥。
复问法玄沙之席。
心印符会。
一日谓鉴上座曰。
汝注楞严经。
是否。
曰不敢。
师曰。
二文殊如何注。
曰请师鉴。
师乃扬袂而去。
唐光化中。
入南岳。
住三生藏。
藏中有镜灯一座。
华严第三祖贤首大师所制也。
师睹之。
顿悟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
佛佛罗光之像。
因叹曰。
此先哲奇功。
非具不思议善权之智。
何以创焉。
乃著五字颂五章。
览者悟理事相融。
后终南岳。
师著述。
有宝林传四卷。
纪贞元后。
禅门继踵源流。
又制七言觉地颂。
广明诸教缘起。
又著南岳高僧传。
皆流传于世云。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萧公祖师。
蜀人。
生于残唐。
师雪峰存和尚。
行头陀行。
久之。
得悟而发通。
于闽服。
大著神异。
闽人莫知其名。
因称萧公祖师。
古田有白蛇肆害。
师驱之。
溪源有毒龙为雉。
师降之。
至于封山打洞。
无妖不剪。
无怪不除。
合四境之内。
地方千馀里。
魔氛不作。
月皎清光。
人无恶梦。
有偈曰。
剃发还留发。
居尘不染尘。
人称三教主。
了义一归真。
又曰。
一相元无相。
如来如不来。
道全归四果。
显法救三灾。
观师偈意。
是盖大菩萨。
示迹度生。
非专羊鹿位中人也。
师至宋嘉熙间。
始入灭。
住世三百馀岁。
火化于凤冠岩。
祥光烛天。
异香普闻
火尽。
乡民刻木肖师形。
盛骨于内。
请有司立庵奉之。
锡胤弭灾。
随祷而应。
尤效于雨。
虔礼则霈焉随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