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通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王度 朝代:唐初

人物简介

简介
祖籍太原王氏,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铜川县令王隆子,王通弟。
历任御史、著作郎、芮城县令,交好南陈宗室陈叔达。
著有《北朝春秋》《隋书》已经失传,只有志怪小说《古镜记》传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绍】: 唐绛州龙门人,字子安。王福峙子。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作《指瑕》,擿颜师古注《汉书》之失。高宗麟德初,对策高第。任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犯罪当诛,遇赦革职,其父亦因之贬交趾令。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撰《滕王阁序》,为世所称。旋因渡海堕水而卒。有诗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说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高宗麟德三年(666)应制科,对策高第,拜朝散郎(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二)。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府修撰,旋以戏檄英王鸡被斥出府。总章二年(669),入蜀漫游,诗文大进。咸亨四年(673)求补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堕水,惊悸而卒(据杨炯《王子安集序》、刘汝霖《王子安年谱》)。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年谱多家,以清姚大荣《王子安年谱》较为完备。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王勃自觉反对沿袭六朝余波“争构纤微,竞为雕刻”之上官体诗,“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终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亦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风格清新秀丽。诗文集以清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为最通行。《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
唐诗汇评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文中子王通之孙。
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
高宗乾封中,召为沛王府修撰,因戏撰《檄英王鸡文》,高宗斥之。
客剑南。
咸亨四年,补虢州参军。
坐事当死,遇漱,革职,其父亦受寒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省父,次年渡南海时溺水,惊悸而死。
勃聪慧,早有文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你“四杰”。
其诗格调高华,在仍被齐梁浮靡诗风策罩的初唐,显示出转变的趋势。
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残卷存日本)。
今《王子安集》十六卷乃明张燮所辑。
全唐诗》编诗二卷。
清蒋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未冠应幽素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览之怒。斥出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既惧事泄。杀达灭口。事觉当诛。会赦除名。上元二年。渡南海堕水卒。年二十八。(谨按新书作二十九)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子安早握玄珠,天然艳发,登高而赋,钟石毕陈。盖其上薄云天之气,下缠幽寂之忿,蓄以疏才,发以盛藻,直举胸臆,俯瞰前古,宜其无可为节也。
张逊业《校正王勃集序》
王子才富丽径捷,称罕一时,赋与七言古诗,可谓独步;然律及诸作,未脱六朝沿染,而沉思工致,亦未易及也,
诗薮
齐、梁、陈、隋五言古,唐律诗之未成者;七言古,唐歌行之未成者。王、卢出,而歌行咸中矩度矣;沈、宋出,而近体悉协宫商矣。至高、岑而后有气,王、孟而后有韵,李、杜而后入化。
诗薮
大历之还,易空疏而难典瞻;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拾遗、吏部,并极虚怀,非溢美也。
诗薮
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
诗镜总论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唐音癸签
王子安虽不废藻饰,如璞含珠媚,自然发其彩光。
《诗源辨体》
七言古自梁简文、陈、隋诸公始,进而为王、卢、骆三子。三子偶丽极工,绮艳变为富丽,然调犹未纯,语犹未畅,其风格虽优,而气象不足。……然析而论之,王长篇虽少,而稍见错综,与卢、骆体制少异。
《诗辩坻》
王子安七言占风,能从乐府脱出,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勃绝句,若无可喜,而优柔不迫,有一唱三叹之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吴、何,而益谐音律,情词朗秀,结风隽响,但言外无妍,微伤深致。五言短绝,隽永见珍。《采莲曲》、《临高台》亦杂言新体之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天隐。仁宗天圣五年进士。调镇江军节度推官。景祐二年,郑向上逸所撰《乐论》并律管,命与胡瑗等校定钟律。康定元年为太子中允,上《钟律制议》等。历武学教授、国子监丞、睦亲宅教授。以诗得罪,除名勒停窜远州。皇祐二年,召赴大乐所更定钟磬制度。次年,大安乐成。五年,迁屯田员外郎。有《易筌》等。
全宋诗
阮逸,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景祐初知杭州。皇祐中与其师胡瑗同典乐事。至和中为王宫记室,坐事废(《临汉隐居诗话》)。著有《王制井田图》等。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有传。
全宋文·卷四七九
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天圣五年进士。
景祐初,知杭州郑向荐逸知古乐,上其所撰《乐论》十二篇并乐管十三,召诣阙,与胡瑗同校钟律,造钟磬。
康定元年,入为太子中允,上《钟律制议》并图三卷。
庆历初迁太常寺丞,改兼国子监丞。
皇祐中,更铸太常钟磬,召逸与近臣太常议秘阁,遂典乐事。
迁屯田员外郎。
著有《易筌》、《王制井田图》、《文中子注》、《野言》等。
见《宋史翼》卷二三,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八七《宋儒林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32 【介绍】: 金磁州滏阳人,字周臣,晚号闲闲老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工诗书画。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性好学,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有《资暇录》、《滏水集》等。
中州集
秉文,字周臣,滏阳人,閒閒其自号也。
幼颖悟,读书若夙习。
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应奉翰林文字。
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又言狱讼征伐,国之大政,自古未有君以为可、大臣以为不可而可行者。
坐讥讪免官。
未几,起为同知岢岚军州事,转北京路转运司度支判官。
承安五年冬十月,阴晦连日,宰相万公入对,上顾谓万公曰:卿昨言天日晦冥,亦犹人君用人邪正不分者,极有理。
赵秉文曩以言事降授,闻其人有才藻,工书翰,又且敢言,朕非弃不用,以北边军兴,姑试之耳。
泰和二年,改户部主事、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刺史。
一年,改平定州,治化清净,所去人思之。
贞祐初,中国仍岁被兵,公建言时事可行者三:一迁都,二导河,三封建。
朝廷略施行之。
四年,除翰林侍讲学士。
明年,转侍读。
兴定中,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同修国史,知集贤院。
开兴正月,京师戒严,时公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
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竟用是得疾薨,年七十四。
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不观。
著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孟子解各一十卷,资暇录一十五卷,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前后三十卷。
大概公之文出于义理之学,故长于辨折,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
至五言大诗,则沈郁顿挫,学阮嗣宗,真淳简澹学陶渊明,以他文较之,或不近也。
字画则有魏晋以来风调,而草书尤警绝,殆天机所到,非学能至。
宣徽舜卿使河湟,夏人多问公及王子端内翰起居状,朝廷因以公报聘,其为四方所重如此。
论者谓公至诚乐易,与人交不立崖岸。
主盟吾道将三十年,未尝以大名自居。
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不知富贵为何物,盖学道所得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贯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邵武军,立学置田以养士。移守韶州,奏除悍卒,境内肃然。狄青经制广西时,任其为转运使,以功转职方员外郎。官至都官郎中。有《易补注》、《扬子法言注》、《朝制要览》、《延年集》等。
全宋诗
宋咸,字贯之,建阳(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知尤溪县、邵武军。庆历元年(一○四一),以太常博士知琼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由韶州守为广西转运判官,迁转运使。嘉祐六年(一○六一),被劾党附知邕州萧注追官勒停。后注起用,咸已卒。事见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武溪集》卷一○《宋太博尤川杂撰序》、《宋职方忧馀集序》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一三
宋咸(九九五——?
),字贯之,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
登天圣二年进士乙科,知尤溪县,累官知邵武军。
庆历元年,除太常博士、知琼州。
皇祐中,迁职方员外郎,知韶州,为广西转运使,官终都官郎中。
咸幼好学,博通群书,著有《小尔雅注》、《法言注》、《孔丛子注》(以上存)、《易训》、《易补注》、《毛诗正纪》、《外义》、《论语增注》、《朝制要览》、《过文中子》、《延年集》、《剑池编》等。
见《青箱杂记》卷四,《宋史翼》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洛阳人,字不曜。
无室庐,无妻子,往来河东,佣人自给。
文帝开皇末,始结庵河渚以栖身,卖药为业,自称河渚先生。
善卜筮,人有请者,惟书“老”、“易”二字。
独与王绩善,尝对酌甚欢。
弹琴饵药,以终其世。
王通以为虞仲、无逸。
仇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
王通门人。
习六经之义,受王佐之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
性明悟聪敏。
王通受学,治《礼记》。
与房乔、魏徵齐名。
王通尝誉琼明而毅,可谓达道之君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90—644 【介绍】: 唐初绛州龙门人,字无功。
王通弟。
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六合县丞。
性简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乱还乡里,著书东皋,自号“东皋子”。
唐高祖武德中,以前朝原官待诏门下省,特判日给酒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太宗贞观初以疾罢归,以琴酒自娱。
预知终日,命薄葬,自为墓志。
工诗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为王绩之误。《全唐诗》收诗3首,皆出自《文苑英华》卷二一三。《全唐诗》又见于王绩名下。其中《咏妓》一首,见《王无功文集》卷三,题作《裴仆射宅咏妓》。另《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辛司法宅观妓》二首,乃误收卢照邻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5,一说590—644 《全唐诗》中王绩,乃王绩之误。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五岁至长安求仕。隋炀帝大业中,中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因简傲嗜酒,屡受勘劾。大业十年(614)托风疾弃官归里,复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十三年返归故里。隋季板荡,绩奔亡河北。高祖武德五年(622),以六合丞待诏门下省。太宗贞观四年(630),其兄王凝得罪大臣,兄弟均抑而不用。绩复托风疾归隐故乡。十一年,任太乐丞,不足两年,又挂冠归田。十八年自撰墓志,忧愤而死。生平见吕才《王无功文集序》、《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绩遭逢世乱,失意归隐,仰慕阮籍、陶渊明,寄情诗酒。著《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文以抒怀。其文疏朗萧散,骈散兼长。其诗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云:“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评为“意境高古”,“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唐宋间,吕才编《王绩集》五卷本与陆淳删《东皋子集略》二卷本并行于世。元代以降,五卷本不见著录,仅有三卷本(实为陆淳所删二卷本)流传。王国安《王绩诗注》即据此作注。今人韩理洲据清人抄本成《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溢出诗60余首,文10余篇,最称完备。《全唐诗》收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69首。
唐诗汇评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兄通,隋末名儒,号文中子。绩于隋大业末,应孝悌廉洁举,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归里。高祖武德中,以前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因足疾罢归,乃结庐河渚,纵意琴酒,又躬耕东皋,时人号东皋子。绩简放嗜酒,其诗平淡质朴。有《王绩集》(吕才编)五卷,后仅以《东皋子集》三卷行世,五卷本遂隐,近重新发现刊行,其中诗较《全唐诗》王绩卷溢出六十馀首。今人王国安有《王绩诗注》。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中应孝弟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弃官还乡里。躬耕于东皋。时人号为东皋子。贞观十八年卒。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绩)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周氏涉笔》
旧传四声,自齐、梁至沈、宋,始定为唐律。然沈、宋体制,时带徐、庾,未若王绩剪裁锻炼,曲尽情玄,真开迹唐诗也。
升庵诗话
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四友斋丛说
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馀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又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之乱头粗服而好者,千载一渊明耳。乐天效之,便伤俚浅,唯王无功差得其仿佛。“陶王”之称,余尝欲以东皋代辋川。辋川诚佳,太秀,多以绮思掩其朴趣,东皋潇洒落穆,不衫不履,如“来时常道贳,惭愧酒家胡”、“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至若“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真齐得丧、一死生之言。旷怀高致,其人自堪尚友,不徒音响似之。
《载酒园诗话又编》
彭泽、东皋皆素心之士。陶为饥寒所驱,时有凉音;王黍秫果药粗足,故饶逸趣。
石洲诗话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性情疏放,发为心声,直质放言,有汉魏间意。唯无往复之致,故或朴而不雅。乱头粗服,不没其佳,唯其有真气耳。
僧唯俨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9 【介绍】: 唐僧。绛县人,俗姓寒。年十七师事惠照。代宗大历八年纳戒,谒石头禅师,住药山寺。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谒唯俨问道,唯俨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翱顿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唯俨。
俗姓寒。
绛县人也。
童龀慷恺敏俊逸群。
年十七从南康事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
住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遐迩喧然。
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
与李景俭相善。
俭除谏议荐翱自代。
及俭获谴。
翱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
翱闲来谒俨。
遂成警悟。
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翱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俨乃呼翱应唯。
曰太守何贵耳贱目。
翱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邪。
俨指天。
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
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初翱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交。
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
为文黜浮华尚理致。
言为文者韩柳刘焉。
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
故荀孟复之。
杨墨之流洗然遗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文中子有作。
应在乎诸子左右。
唐兴房魏既亡失道尚华。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
吾约二三子同致君复尧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
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无何翱邂逅于俨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复遇紫玉禅翁。
且增明道趣。
著复性书上下二篇。
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
犹地雷之复见天地心矣。
即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其书露而且隐。
盖而又彰。
其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
其理则从真舍妄。
彰而乃显自心。
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
吾道萎迟翱且逃矣。
俨陶鍊难化护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犹或云易。
又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俨能开发道意。
以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
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
俨抚掌大笑云。
都未晓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书。
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
可谓外柔顺而内刚逆也。
故曰。
得象而忘言矣。
经云。
治世语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焉。
俨公一笑声彻遐乡。
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
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韩。绛县人。童龀慷慨。敏俊逸群。年十七。薙染慧照禅师。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所。乃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耶。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住药山焉。一夜明月陟山巅大笑一声。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尽云是东家。明辰展转寻问。直至药山。徒众云。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自兹振誉。遐迩喧传。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坐李景俭谪。出为朗州刺史。翱闲来谒俨。遂成警悟。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耶。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寻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偈。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俨于大和二年。合掌而寂。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