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湛祐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性美,字恒明。
姓王氏,顺天人也。
生而敦厚,资禀聪颖,而气力雄健,刻厉有为。
髫龄丧母,美泣曰:“慈亲长逝,我愿入山。
”其父允之,送入广济寺剃度。
时主席洗元,道风藉甚。
美执弟子礼,不少怠,周旋进退,悉中机宜,洗元大奇之。
及长,有志焚修,京市辐凑,颇厌諠杂,乃退隐玉泉山二圣庵。
闭户禁足,草衣木食,并日而餐。
时明崇祯元年也,清室方兴,用兵攻取,进逼燕京,掠玉泉山而过,所获男女,少者衣以彩绘。
美亦在虏中,因使之监守兵行,与诸妇处。
日夜诵经不绝,人皆敬服。
兵退,悉全节归。
崇祯十五年,清兵复从墙岭下,守将逆战半日,擒杀数千人,陈尸遍野。
及清人还师,战场外,血肉糜烂,腥秽薰蒸,过客触之辄病。
美恻然悯之,荷长锹率弟子掘土,深五尺,举尸埋焉。
或见颡有泚,掩其鼻,及托故不行者,美因说法,感以至诚,发其善念,用是不复憎恶。
辛劬月馀,乃毕其事。
然天阴夜黑,时闻哭声,往往白昼见形,人有逢之,无不死者。
美复建水陆大会四十九日,自兹以后,灾戾消灭,人庆安居。
初,美之被虏也,军士以手指之曰“瓦迷瓦迷者”,华言杀主者,以其方外头陀,令勿杀。
美因于万众奔窜中,仍还故居,低徊不忍去。
明使来略地,亦不之疑。
盖真实无欺,取信远人,人亦望而知为长者。
美住二圣庵时,地甚逼隘,四方禅客,归之达六千聚。
乃迎满月讲《华严疏钞》,众闻之,皆有省悟。
美以一人饭六千众,人皆果腹而已。
独半餐饭而不菜,咸以“白斋”称之。
尝刺血书《华严经》,足不履城市,而名啧啧禁庭。
时兵吏两曹,以至御史内院,访谒不绝,马蹄车辙,时交于门。
司礼监太监王永祚尤加敬礼,为置蔬圃十亩,附益寺基。
流贼李自成犯阙,荼毒生灵。
清兵入关,扫除寇乱,定鼎燕都。
而八旗所处,皆故明宅第。
戎马从横,多散处寺院。
有乐山僧为广济耆宿,恐力不支,因马化龙舍柳林地十二顷,迎美于二圣庵,乃复入广济寺。
初乐山之来请也,众以京邑荒残之后,车骑蹂躏,旦夕数惊,皆不欲行。
满月亦拘守二圣庵中,峙䠧不前。
美独毅然以护法自任,飞锡而至。
于是从百馀人,相随入院。
诸藩府闻之,皆仰其清德,追述旧事。
言及保全妇节,掩埋战骨,尤津津不置。
檀那慕之,来者阗塞,其门如市。
更请满月,敷讲席于广济,演《护国仁王经》。
八王随喜,见美有加礼。
方中原鼎革,京国汹汹,草创未定,而法会不衰。
象教复起者,美之力也。
五年春,王师南下,用兵淮江。
京卫物价腾涌,谷食尤甚。
寺无恒产,仰食檀施,而僧侣日众,相依不去,时有在陈之叹。
一日忍饥键户,瞑目禅床。
忽有叩户声,启扉视之,则米车五两,粲粲盈门。
问所从来,则冯居士显功,夜梦中有人告曰:“广济绝粮,胡不将去。
”如是者三,故相馈耳。
其灵感如此。
玉光律师者,寺中老宿也。
因朝五台,回翔京阙。
美即迎居方丈,执弟子礼甚恭,事详本传。
广济为都门律席,实美倡之。
尝南渡江,览雨花、牛首诸胜。
东至灵隐,考槃三月。
后过金陵,印藏经五千四十八卷。
十六年秋,自江南归,玉光把手甚欢。
康熙二年,始建藏经阁庋之。
沈宫詹荃为题额焉。
寂于康熙六年正月十三日。
将示疾时,呼弟子德光复初天孚,告曰:“吾大愿已足,从此逝矣,汝辈好为之。
”众愕然。
乃起,沭浴更衣,趺坐叠掌而逝,塔于玉泉山。
释海禄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海禄,字万中,大兴人也。
髫年祝发兴隆庵。
顺治五年,玉光律师宏戒广济。
禄与同侣相诫曰:“我辈新徒,戒力未坚,当先登律堂深求造诣。
坐作进退,悉合规矩,非可微涉经训,徒资谭论也。
况近来沙门佻挞日甚,不守毗尼,何称佛子。
”时玉光总持律部,操德精严,见禄衣敝履穿,坐无越席,行无越思,经岁不闻笑语,步行绥绥尘不为动,有諠于侧者,则凝坐寂然,视若无睹。
因其纯笃,拔为教授,阐心诱道,孳孳不倦。
有好学者,则与之究解,贯彻终始,忻然说怿。
偶有桀黠,薰其德馨,潜化默运,不觉自新,日迁于善。
玉光益敬爱之。
每有问答,未尝妄下一语,出见大众,澹然寡言,而胸中空洞不著一物,人我俱亡。
清顺治八年,玉光既灭,恒明老人乃迎之升座。
摄尔旧衲,行止如故,主席六载,说戒硁硁,众有不和,但责执事。
由是两序翕然,不严而畏。
尝作《持戒简要颂》,明月易晓,以训后学,幽燕弟子多遵守之。
薰修之馀,遍检三藏,因著《正法经》五卷,其他撰作,多在别集。
每乘月独步,裴回阶间,闻诵读声,辄即其门,伫立不去,久之乃叩户启扉,复与研味,迎机而道,多所造就。
游其门者几二千人。
其最上弟子则有天孚湛祐
以康熙十年寂于广济寺寮,荼毗,归灵骨于二圣庵塔院。
鸳水何元英为之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