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永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丁觇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洪亭人。
善为文,工草隶。
萧绎在藩,镇荆州时,书记事皆出自丁觇,仕至尚书仪曹郎。
后迁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
卒于扬州。
觇书法与释智永齐名,世称“丁真永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李氏。
临原人。
专志定学。
旁听大乘经论。
宇文废法。
南游梁。
与仙城山沙门慧令同师。
俄徒京邑聪师之旧堂。
昼夜常坐。
光景灿然。
人见之惊。
以为镫烛也。
其乡里有柳静者。
尝为德广郡守。
素不信。
乃别请意于家。
供养百日。
且使其子四人抑禀等。
夜往窥之。
果见其室大明静。
由是始归向。
开皇初卒。
是日谓弟子慧兴曰。
客至可多辨斋馔。
及中而慰吊者填门矣。
永禅师南乡人。
梁有国日。
明帝尝供养之。
开皇初。
坐逝。
众闻音乐香气者七日夜。
方露尸伞盖山上。
未即葬。
同寺全律师。
辄临其尸曰。
幸留七日以待。
至七日全亡。
舁尸侧。
而永之尸始摧变。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慧意。姓李。临原人。听大乘经论专习定行。宇文废法南投于梁。与仙城山慧命。同师寻讨心要。后住景空于聪师旧堂综业常住。不事灯烛昼夜常明。有乡人德广郡守柳静。殊不信法。乃请意于宅。别立禅室百日行道。静息抑禀等四人每夜潜往。举家同见禅室大明意坐卓然。方生信向。乡邑道俗率受归戒。开皇初卒。将逝谓弟子慧兴曰。今日有多客来。可多办斋食。及中意果端坐而化。时襄阳开皇有法永禅师者。南乡人。梁明帝常供养。预知运绝。苦辞还襄欲终。七日七夜闻音乐异香满寺。因而坐终。送伞盖山上露坐。有同寺全律师。临永尸曰。愿留神相待至七日。满至期全亡。送尸永侧。永尸飒然摧变。时岑阇梨者。姓杨。临原人。于寺西伞盖山南泉立诵经堂。常诵金光明。感四天王来听。后读藏经皆不忘。计诵三千馀卷。服布乞食。钵中之馀饲房内鼠。百馀头皆驯扰争来就人。鼠有病者岑以手摩捋之。而不拘事检。或揭坩酒食。或群小同戏呵叱僧侣。或诵经书歌咏逆述来事。昼则散乱夜则礼诵禅思。与同众沙门智晓交顾招集禅徒。自行化裕。供给定学。自知终日急唤拔禅师付嘱。上佛殿礼辞遍寺众僧。咸乞欢喜。于禅居寺大斋将散。谓岑曰。往兜率天听般若去。岑曰。弟前去我七日即来。其夜三更坐亡。至四更识神往遍学寺。寺相去十里。至汰法师床前。明如昼。云晓欲远逝故来相别不得久住。汰送出三重门外。别讫来入房中踞床忽然还暗。呼弟子问云。闻师与人语声。取火通照三门并闭。方悟晓之神力出入无间。即遣往问。果云已逝。岑后七日无何坐终。其二体骨全成无缝。又有昊纯等禅师。多有灵异。相从坐化。略不叙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唐越州馀姚人,字伯施。
虞世基弟。
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
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
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仕隋为起居舍人。
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卒谥文懿。
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排行七。
文章婉缛类徐陵。
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入隋,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
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
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
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少受学于顾野王。
为文祖述徐陵,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
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入隋,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建德,引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掌文翰。
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
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入唐为秦府参军。累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年八十一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图像淩烟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会稽剡人。性轻清,常诵《法华经》,颇爱文学,善书法。杨广为晋王时召令写书,智果不从,乃被囚于江都。后广为太子,巡视扬、越。智果在狱上《太子东巡赋》,乃获释,召居东都慧日道场以终。
全隋文·卷三十四
智果,会稽剡人。
住吴兴永欣寺,受书法于智永
入隋,住东都慧日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会稽剡人。材美有志节。诵法华经。知大义。尤玩文笔。时人颇推重焉。字画逼右军。炀帝在晋邸。或以其书上。召令挥洒。果难之。叹曰。吾出家人。乃为王门役耶。诡以目昏辞之。王怒囚之江都。使守宝台经藏。及入正东宫。出巡江都。因上太子东巡颂。其序略曰。智果振衣出俗。慕义游梁。感昔日之提奖。喜今晨之嘉庆。遂下令释之。赐钱一万。金钟二。召入京师。居慧日寺。终东都。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
释智果。会稽剡人。率素轻清慈物在性。常诵法华颇爱文笔。经史固其本图。摛目得其清致。时弘唱读文学所欣。俗以其书势逼右军。用呈蕃晋王。乃召令写书。果曰。吾出家人也。复为他役。都不可矣。一负声教之寄。二违发足之诫。王逼吾身。心不可逼。乃云。眼闇不能运笔。王大怒。长囚江都。令守宝台经藏。及入京储贰出巡杨越。乃上太子东巡颂。其序略云。智果振衣出俗。慕义游梁。感昔日之提奖。喜今辰之嘉庆。遂下令释之。赐钱一万金钟二枚。召入慧日。终于东都。六十馀矣。时慧日沙门智骞者。江表人也。偏洞字源精闲通俗。晚以所学追入道场。自秘书正字雠校著作。言义不通皆咨骞决。即为定其今古出其人世。变体诂训明若面焉。每曰。余字学颇周。而不识字者多矣。无人通决。以为恨耳。造众经音及苍雅字苑。宏叙周赡达者高之。家藏一本以为珍璧。晚事导述变革前纲。既绝文褥颇程深器。缀本两卷陈叙谋猷。学者秘之。故斯文殆绝。京师沙门玄应者。亦以字学之富。皂素所推。通造经音。甚有科据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泉州莆田人,字纬乾。林披次子。少负奇志,耻为农,乃与欧阳詹刻意文学。德宗贞元七年以宏词擢第,郡人举进士自藻始。累官岭南节度副使。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纬乾,郡望济南(今属山东),莆田(今属福建)人。
林披子。
德宗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
莆人登进士第自此始。
历校书郎、判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仕终岭南节度副使。
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闽川名士传》、黄滔《黄御史集》卷五《莆山灵岩寺碑》、《宣和书谱》卷一〇等。
林藻与其弟蕴及欧阳詹俱为闽中名士,闽人有“欧阳独步,藻蕴横行”(《莆阳比事》卷一)之语。
善行书,“其婉约丰妍处,得智永笔法为多”。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藻字纬乾。莆田人。贞元七年进士。官岭南节度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俗姓袁。
居越州永钦寺。
智永弟子。
相传王羲之兰亭真迹,藏于七代孙智永所,智永传辨才。
太宗求之甚切,遣萧翼诡取之。
因赐辨才财物,辨才惊惋,岁余卒。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初僧。
俗姓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梁司空袁昂玄孙。
越州永兴寺僧、书法家智永弟子。
智永卒时,将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交其保存。
太宗贞观间,奉召入长安内道场,时年已80余。
太宗问及真迹,谎称已于乱中丢失。
归越中后,太宗遣监察御史萧翼设计骗去真迹。
后惊悸病重,逾年即卒。
时约在贞观十八年(644)后数年间。
事迹见《法书要录》卷三所收何延之《兰亭记》。
全唐诗》存其诗1首。
古今禅藻集》卷七另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1369 【介绍】: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元诗选
伯琦,字伯温,饶州人。
集贤待制应极之子,自幼随父宦游京师,入国学为上舍生。
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
至正间,令南士得居省台,除兵部侍郎。
遂与贡师泰同擢监察御史。
两人皆南士之望,时论荣之。
十四年,起江东肃政廉访使。
宁国陷,改调浙西。
十七年,行省丞相达识帖睦尔承制假参知政事。
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者十馀年。
除南行台侍御史,不赴。
张氏亡,乃归鄱阳,寻卒。
所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及诗文稿若干卷。
伯温别号「玉雪坡真逸」。
仪观温雅,尤善篆隶书法。
至正初元,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
伯温迁授经郎,命篆宣文阁宝,仍题扁于阁。
摹王右军《兰亭序》及智永《千文》,刻石阁中。
自是累转,皆在宣文、崇文之间。
故《近光》、《扈从》两集,其宠遇隆渥可證也。
及被留吴中,张氏为造第宅于乘鱼桥北。
厚其廪给,日与诸文士以文墨留连,因亦忘归。
明太祖平吴,元臣之用事于吴者,多被诛戮,而伯温与陈敬初俱获免。
敬初以廉谨见容,而史称伯温遭时多艰,善于自保,良不虚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娃,宁宗杨后妹。
以艺文供奉内廷,书法极似宁宗,马远画多其所题(《书史会要》卷六)。
其诗与杨后诗署名多相混。
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唐鼎元(1894——1988),字玉虬,号髯公,江苏省常州人。生平从事中医古文献及古典文学教学研究,一九三七年曾被聘为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名誉委员,逝世前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业馀攻诗,造诣极深,创作甚丰。早年有《入蜀稿》、《国声集》、《五言楼诗草》、《景杜集》、《芳国咏》、《怀珊集》等问世。其中《入蜀稿》、《国声集》曾获一九三二年全国学术奖文学类三等奖。玉虬诗各体皆精,尤以七古、七律最富特色,七古“学杜韩、长庆二体,而于杜韩工力尤深”,“七律激越处忽作变徵声。管为之破,金石为之裂”。抗战期间的诗作,慷慨悲壮,激越昂扬,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词学图录
唐玉虬(1894-1988) 名鼎元,一名念祖,字式公,一字髯孙,号髯公。
安徽宣城人。
允甲子,荆川公14世孙。
钱名山弟子。
早岁读书寄园,晚年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著名医家、诗人。
书学智永千文、虞世南破邪论、欧阳询心经,篆学峄山碑,隶学曹景完碑,间亦作画。
工诗词。
有《唐荆川先生年谱》、《五言楼诗草》、《国声集》、《入蜀稿》、《景杜集》、《怀珊集》、《珊若精先玉虬诗》等。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