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卷三~23~
《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西王母〉~344~ 例句
听者即王母,泠泠和瑟琴。 储光羲 升天行贻卢六健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 储光羲 田家杂兴八首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储光羲 题应圣观 过海独辞王母面,度关谁识老聃身。 刘威 赠道者 王母何窈眇,玉质清且柔。 刘复 游仙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刘禹锡 和乐天柘枝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张碧 惜花三首 阿母从天降几时,前朝惟有汉皇知。 施肩吾 赠凌仙姥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 施肩吾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 李商隐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因随八马上仙山,顿隔尘埃物象闲。只恐西追王母宴,欲忧难得到人间。 李爱弦 随驾游青城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李白 寄远十一首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 李白 寓言三首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 玉真仙人词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李白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李白 飞龙引二首 唯应去抱云和管,从此长归阿母宫。 李群玉 和吴中丞悼笙妓 莫将秋宴传王母,来比春华寿圣皇。 李义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还如王母过,遥度五云车。 李虞仲 初日照凤楼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乾。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 杜甫 宿昔 王母来瑶池,庆云拥琼舆。 柳泌 玉清行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沈佺期 幸白鹿观应制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法振 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 甚悦我皇心,得与王母对。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崙侧。 王维 赠李颀 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王母嫣然感君意,云车羽旆欲相迎。 王翰 古蛾眉怨 长年愿奉西王母,近侍惭无东朔才。 赵彦昭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缥袟桐君录,朱书王母符。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都字 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陆畅 解内人嘲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 项斯 送宫人入道 王母初自昆仑来,茅盈王方平在侧。 鲍溶 会仙歌
《列子集释》卷三〈周穆王篇〉~90~
《穆天子传》卷一~8~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马·周穆王八骏〉~353~ 简释
八骏:指骏马。唐韦应物《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万马自腾踏,八骏按辔行。”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5~
《太平广记》卷七十〈女仙十五·许飞琼〉~433~
《本事诗·事感》 例句
碧玉妆粉比,飞琼秾艳均。 孟郊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解佩空怜郑交甫,吹箫不逐许飞琼。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汉皇曾识许飞琼,写向人间作画屏。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 飞琼奏云和,碧箫吹凤质。 聂夷中 公子行二首 王母欲过刘彻家,飞琼夜入云軿车。 顾况 梁广画花歌 典故龟山 相关人物西王母
旧题汉·桓驎《西王母传》 例句
羽车潜下玉龟山,尘世何由睹蕣颜。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有仙人游怅然成二绝 典故旷原 相关人物穆天子 西王母
《穆天子传》卷三《旷原大猎章》
《穆天子传》卷四《里西土之数章》 例句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典故曼倩风流 琐窗偷觑 相关人物刘彻(汉武帝) 西王母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八〈居处部十六·〉~039~2~ 典故千年桃 相关人物西王母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 例句
其桃千年,始著花些。 顾况 朝上清歌
《山海经·山经》卷二〈西山经〉~54~
《山海经·海经》卷七〈海内北经·西王母〉~306~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青鸟〉~577~ 简释
青鸟:指神仙,或爱情的使者。唐李侨《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传书青鸟迎萧凤,巫岭荆台一通梦。” 例句
寄音青鸟翼,谢尔碧海流。 刘复 游仙 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 刘损 愤惋诗三首 青鸟罢传相寄字,碧江无复采莲人。 刘沧 代友人悼姬 仙界日长青鸟度,御衣香散紫霞飘。 刘沧 过铸鼎原 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 刘禹锡 吐绶鸟词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刘禹锡 怀妓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刘禹锡 飞鸢操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刘驾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芳信沉青鸟,空祠掩暮山。 喻凫 王母祠前写望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崔国辅 七夕 问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常建 春词 西母青禽轻飘飘,分环破璧来往劳。 李咸用 轻薄怨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李商隐 中元作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李商隐 昨日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李商隐 汉宫词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李商隐 圣女祠 伫看青鸟入,还陟紫云梯。 李峤 幸白鹿观应制 不学兰香中道绝,却教青鸟报相思。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李白 代寄情楚辞体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李白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岂不及阿母之家青鸟儿,汉宫来往传消息。 李白 宝观主白鸲鹆歌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 有所思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李白 相逢行 焚香欲使三清鸟,静拂桐阴上玉坛。 李益 避暑女冠 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白云辞上国,青鸟会群仙。 权德舆 送王炼师赴王屋洞 曾城自有三青鸟,不要莲东双鲤鱼。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三鸟随王母,双童翊子先。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闻道昆崙有仙籍,何时青鸟送丹砂。 皇甫冉 题蒋道士房 今日长歌思不堪,君行为报三青鸟。 万楚 小山歌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薛涛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雍裕之 四色 三清小鸟传仙语,九华真人奉琼浆。 韦应物 骊山行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韩愈 华山女 紫书分付与青鸟,却向人间求好花。 顾况 梁广画花歌 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 鲍溶 怀仙二首 青鸟飞难远,春云晴不闲。 鲍溶 怀尹真人 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鲍溶 望麻姑山 典故献图开益地 神母呈图 西母献图 相关人物舜 西王母
《太平御览》卷八十一 典故王母蟠桃 相关人物西王母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4~ 典故巡瑶水 相关人物周穆王 西王母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南朝齐·王元长(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例句
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 杜甫 九成宫
《穆天子传》卷一 例句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刘驾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姚崇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即此神仙对琼圃,何烦辙迹向瑶池。 徐彦伯 苑中遇雪应制 瑶池醉月劳仙梦,玉辇乘春却帝恩。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李白 上之回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不知瑶水宴,谁和白云篇。 李群玉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当思八荒外,逐日向瑶池。 李群玉 骢马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杜牧 杜秋娘诗 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 杜牧 骕骦骏 惜哉瑶池饮,日宴昆崙丘。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倒悬瑶池影,屈注苍江流。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杜甫 秋兴八首之五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瑶池供寿酒,银汉丽宸章。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之一 天人持此扶衰病,胜得瑶池水一瓶。 杨巨源 石水词二首之二 好临王母瑶池发,合傍萧家粉水开。 皮日休 行次野梅 瑶池惭洞澈,金镜让澄明。 卢纶 清如玉壶冰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 郑俞 赋得玉水记方流 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六 瑶池何悄悄,鸾鹤烟中栖。 韩翃 经月岩山 昼洒瑶台五云湿,夜行金烛七星齐。 韩翃 赠别华阴道士 君乘之觞于瑶池之上兮,三光罗列而在下。 顾况 朝上清歌
《山海经·西山经》
《穆天子传》 简释
玉山:喻男子体形或醉态。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典故紫云车 相关人物西王母
《博物志》卷八《史补》 例句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杜牧 张好好诗 | 《漢語大詞典》:阿母 拼音:ā mǔ (1).母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晋书·潘岳传》:“ 岳 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2).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 济北王 阿母自言足热而懣。” 司马贞 索隐:“是王之嬭母也。” 张守节 正义引 服虔 曰:“乳母也。”《后汉书·左雄传》:“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 王圣 为 野王君 。” (3).年老的妇女。 唐 白居易 《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诗:“迴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 唐 张夫人 《拜新月》诗:“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絶,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 (4).指神话人物 西王母 。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俄有 黄翁 指 阿母 以告 朔 曰:‘昔为吾妻,託形为太白之精。’” 唐 刘禹锡 《步虚词》之一:“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 黄大痴 ,滑稽玩世人不知。疑似 阿母 旁,再謫偷桃儿。” 吴有章 《清宫词》诗:“ 阿母 开筵长康寿,仙官拥仗从游戏。” (5).指鸨母。 唐 薛宜僚 《别青州妓段东美》诗:“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 唐 韩琮 《题商山店》诗:“佯嗔阿母留宾客,暗为王孙换綺罗。”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唯私本船篙工,则与良妇犯姦无异,阿母忿相责詈,不少宽容。” 《漢語大詞典》:八骏(八駿) 拼音:bā jùn (1).相传为 周穆王 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 赤驥 、 盗驪 、 白义 、 踰轮 、 山子 、 渠黄 、 华騮 、 緑耳 。” 郭璞 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 絶地 ,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 ,行越飞禽;三名 奔霄 ,夜行万里;四名 越影 ,逐日而行;五名 踰辉 ,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 ,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 ,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 ,身有肉翅。” 明 胡应麟 则认为 王嘉 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后亦用以泛指骏马。 唐 杜甫 《骢马行》:“岂有四蹄疾於鸟,不与八骏俱先鸣。” 明 徐渭 《赠陈君》诗:“ 王良 御八骏,技絶物有神。”(2). 明成祖 的八匹名马。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马》:“ 龙驹 、 赤兔 、 乌兔 、 飞兔 、 飞黄 、 银褐 、 枣騮 、 黄马 , 成祖 八骏名。” (3).指皇帝的车驾。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其后虽八骏忘返,然鸞舆竟还矣。” 《漢語大詞典》:八马(八馬) 拼音:bā mǎ (1).即八骏。 唐 李商隐 《九成宫》:“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宋 苏轼 《戚氏》词:“鸞輅驻蹕,八马戏芝田。”(2). 唐 时宫门所设仗马。《新唐书·百官志二》:“飞龙廏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下,乃退。” (3).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叫来的相公搳拳打通关,五魁、八马,已早闹的烟雾尘天。” 《漢語大詞典》:白环(白環) 拼音:bái huán 白玉环。《竹书纪年》卷上:“六年, 西王母 之来朝,献白环玉玦。”《后汉书·马融传》:“纳 僬侥 之珍羽,受 王母 之白环。”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不知何国致白环,復道诸山得银瓮。”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函封远致,不知何国之白环;瑑刻孔章,咸曰 寧王 之大宝。”《漢語大詞典》:飞琼(飛瓊) 拼音:fēi qióng (1).仙女名。后泛指仙女。《汉武帝内传》:“ 王母 乃命诸侍女…… 许飞琼 鼓震灵之簧。”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王母 欲过 刘彻 家, 飞琼 夜入云軿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环佩湿,似月下归来飞琼。”(2).指飘飞的白色物,如雪、玉兰花等。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词:“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 清 陈维嵩 《二郎神·玉兰花饼》词:“万片飞琼,抛街填井。” 《漢語大詞典》:龟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在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北。《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唐 孔颖达 疏:“ 鲁 境又同有 龟山 、 蒙山 ,遂包有极东之地。”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龟山 蔽 鲁国 ,有斧且无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浙江 又北逕 山阴县 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 龟山 之称也, 越 起 灵臺 於山上。”(2).山名。在 浙江省 。 (3).山名。在 四川省 。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涪州》:“ 龟山 在 黔江 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4).山名。在 福建省 将乐县 东北。《大明一统志·延平府》:“ 龟山 在 将乐县 北三里,山形如龟, 宋 杨时 归休於此,因号 龟山 。” (5).山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城 东北, 长江 之滨,与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称 鲁山 、 大别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盱眙县 。相传 禹 治 淮 ,获水神 无支祁 ,镇之 龟山 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7).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 《漢語大詞典》:金母 拼音:jīn mǔ (1).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 西王母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昔 汉 初,有四五小儿路上画地戏。一儿歌曰:‘著青帬,入天门,揖 金母 ,拜 木公 。’……所谓 金母 者, 西王母 也。”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五:“西海辞 金母 ,东方拜 木公 。”《云笈七籤》卷一一四:“ 西王母 者, 九灵 太妙龟山 金母 也。” 清 钱谦益 《题仙山楼阁图·崇祯诗》之一:“羣真繽纷互来往,似謁 金母 朝 木公 。”(2).道教语。纳金于鼎,以炼真丹,谓其金曰“金母”。《古文参同契》“待欲养性,延命却期” 蒋一彪 集解引 后蜀 彭晓 注:“真金在鼎内,则为坎男,是离女之夫,及在鼎外,反为离女,是坎男之妻,故金母受太阳之气而产灵汞也。” (3).沙金中之大者。亦称狗头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黄金》:“又 川北 潼川 等州与 湖广 沅陵 、 淑浦 等,皆於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名曰金母,其餘皆麩麦形。” 《漢語大詞典》:旷原(曠原) 拼音:kuàng yuán 广阔的原野。《穆天子传》卷四:“自 西王母 之邦,北至於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 宗周 至於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 郭璞 注引《山海经》:“羣鸟所集泽有两处,一方百里,一方千里,即此大旷原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 閬风 入辙跡,旷原延冥搜。” 杨伦 笺注:“以 周穆 为比,取讽荒游。”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记怀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歷不见,终死旷原。”分類:原野 《漢語大詞典》:绿耳 拼音:lǜ ěr 亦作“绿駬”。 古骏马名。传说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四:“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华騮,而左緑耳。” 唐 韩愈 《寄卢仝》:“近来自説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緑駬。” 宋 石介 《感兴》:“倚鞍思骏骨,抚轡念緑駬。”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然而走其野而无 九方 之法以相之,则赤驥、緑耳与駑马、草驹齐价矣。”分類:八骏 《漢語大詞典》:青鸾(青鸞) 拼音:qīng luán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佩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漢語大詞典》:青鸾翼(青鸞翼) 拼音:qīng luán yì 指信使。 宋 周邦彦 《还京乐·大石》词:“怎得青鸞翼,飞归教见顦顇。”亦省作“ 青翼 ”。 宋 柳永 《法曲第二》词:“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青翼驀然来报喜,鱼牋微諭相容意。”参见“ 青鸞 ”。分類:信使 《漢語大詞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漢語大詞典》:青鸟使(青鳥使) 拼音:qīng niǎo shǐ 神话传说 西王母 有三青鸟代为取食报信。后因以“青鸟使”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唐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 赤松 家。” 唐 李商隐 《昨日》诗:“昨日 紫姑神 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赴约》:“暂为青鸟使,忙把锦笺传。”参见“ 青鸟 ”。分類:西王母 《漢語大詞典》:青鸟书(青鳥書) 拼音:qīng niǎo shū 指书信。 元 王实甫 《四块玉》套曲:“又不见青鸟书来,黄犬音乖。每日家病懨懨懒去傍粧臺。” 明 胡奎 《梦游庐山》诗:“望断 蓬莱 青鸟书,琪花落尽无人折。”参见“ 青鸟 ”。《漢語大詞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漢語大詞典》:青禽 拼音:qīng qín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 鉤弋夫人 卒,上为起 通灵臺 ,常有一青鸟集臺上。”后遂以“青禽”为悼念死者之典。 宋 谢翱 《鄞女墓》诗:“网草新垂月中露,青禽夜宿菱塘渚。” 明 夏完淳 《招魂》:“层楼积栋,刻云烟些。青禽纷语,依木成妍些。”(2).即青鸟。喻信使。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七:“青禽承逸轨,文驪镜重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二:“遥裔双綵凤,婉孌三青禽。” 王琦 注引《山海经》:“三青鸟,皆 西王母 使也。” 明 王玉阳 《纪情》套曲:“冷萧萧风狂雨骤,恨悠悠经年拖逗。远迢迢青禽信来,急匆匆特地相撋就。” (3).即 青琴 。古神女名。 唐 温庭筠 《马嵬佛寺》诗:“ 曼倩 死来无絶艺,后人谁肯惜 青禽 ?” 《漢語大詞典》:青雀 拼音:qīng què (1).鸟名。桑扈的别名。《淮南子·说林训》“桑扈不啄粟” 汉 高诱 注:“桑扈,青雀,一名窃脂。” 唐 王维 《青雀歌》:“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 赵殿成 笺注:“青雀,《尔雅》:‘桑扈窃脂。’ 郭璞 注:‘俗谓之青雀。’”参见“ 桑扈 ”。(2).鸟名。即鷁。水鸟名。《礼记·曲礼上》“则载青旌” 汉 郑玄 注:“青,青雀,水鸟。” (3).指青鸟。神话传说中 西王母 所使之神鸟。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鴈之嘉祥。” 唐 李商隐 《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迴,君王长在 集灵臺 。”《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彩鸞舞后肠空断,青雀飞来信不传。” (4).见“ 青雀舫 ”。 (5). 唐太宗 第四子 魏王 泰 的小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上谓侍臣曰:‘昨 青雀 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 胡三省 注:“ 泰 ,小字 青雀 。” 宋 范成大 《重读唐太宗纪·立晋王》诗:“ 承乾 谋父保天年, 青雀 图兄亦两全。” 《漢語大詞典》:三鸟(三鳥) 拼音:sān niǎo 古代神话中 西王母 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 郭璞 注:“皆 西王母 所使也。” 汉 刘向 《九叹·忧苦》:“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洪兴祖 补注:“三鸟, 王母 使者。” 南朝 梁 江淹 《陆平原羁宦》诗:“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 唐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诗:“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漢語大詞典》:三青鸟(三青鳥) 拼音:sān qīng niǎo (1).传说中的仙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清 王夫之 《九昭》:“介三青鸟以先鸣兮,诛凤凰於 西母 。”(2).借指使者。 唐 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漢語大詞典》:王母 拼音:wáng mǔ (1).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2).称上古时代的女首领。《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王弼 注:“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 西王母 ,应该就是女酋长。” (3).神话传说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神。 汉 张衡 《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西望 瑶池 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咱两个奉 王母 仙旨,将这仙桃来献 桃源洞 二仙子。” 明 何景明 《游猎篇》诗:“ 犇戎 造父 两为佐,大人 王母 遥相待。”《新民歌三百首·踏上梯田上云霄》:“踏上梯田上云霄,去摘 王母 大蟠桃。” (4).鸟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杜子美 《玄都坛歌》云﹞‘王母昼下云旗翻’,説者多不晓王母,或以为 瑶池 之 金母 也。中官 陈彦和 言…… 蜀 中贡一种鸟,状如燕,色紺翠,尾甚多而长,飞则尾开,颤裊如两旗,名曰王母。则 子美 所言,乃此禽也。”后世官妓之帔子状如王母鸟飞时尾开之形,故以指官妓。 元 杨显之 《酷寒亭》楔子:“我当了三年王母,如今纳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漢語大詞典》:西母 拼音:xī mǔ (1). 西王母 。 晋 傅玄 《正都赋》:“ 东父 翳青盖而遐望, 西母 使三足之灵禽。” 唐 李贺 《马诗》之七:“ 西母 酒将阑, 东王 饭已乾。”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 西母 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结。”参见“ 西王母 ”。(2).指 清 慈禧太后 。俗称 西太后 。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传书信口訶 西母 ,改制称尊託素王。” 分類:西王母 《漢語大詞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1).古国名。《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西王母 在西,皆四方昬荒之国。”《淮南子·墬形训》:“ 西王母 在 流沙 之濒。”(2). 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人。旧时以为长生不老的象征。《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于 瑶池 之上, 西王母 为天子謡。” 明 归有光 《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世传 赤松子 服水玉止 西王母 室中,随风雨上下。 炎帝 少女追之,亦得仙去。” (3).鹿的别称。 晋 葛洪 《抱朴子·登陟》:“称东王父者,麋也;西王母者,鹿也。” 《漢語大詞典》:许飞琼(許飛瓊) 拼音:xǔ fēi qióng 传说中的仙女名。 西王母 之侍女。《汉武帝内传》:“﹝ 王母 ﹞又命侍女 许飞琼 鼓震灵之簧。” 唐 孟棨 《本事诗·事感》:“﹝ 许浑 ﹞赋诗云:‘晓入瑶臺露气清,坐中唯有 许飞琼 ,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入道》:“仙娥貌比 许飞琼 ,嬝娜真堪掌上擎。”《漢語大詞典》:瑶池 拼音:yáo chí (1).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史记·大宛列传论》:“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 、 瑶池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唐太宗 《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 镐 可游,何必 瑶池 之上乎?”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 瑶池 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 《昆仑行》诗:“据说, 西王母 兴建 瑶池 ,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2).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唐 陆扆 《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 《漢語大詞典》:瑶水 拼音:yáo shuǐ (1).即 瑶池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至如 夏后 两龙,载驱璿臺之上; 穆满 八骏,如舞 瑶水 之阴。” 刘良 注:“ 瑶水 , 瑶池 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停鸞讌 瑶水 ,归路上鸿天。”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 宋 徐积 《管春风》诗:“春风消息苦不远, 瑶臺 、 瑶水 冰霜浅。”参见“ 瑶池 ”。(2).形容冰雪覆盖的河流。 唐 许浑 《玩残雪寄江南尹刘大夫》诗:“素质添瑶水,清光散玉峯。” 《漢語大詞典》:玉山 拼音:yù shān (1).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 玉山 ,是 西王母 所居也。” 郭璞 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传》谓之 群玉之山 。” 唐 李商隐 《玉山》诗:“ 玉山 高与 閬风 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珠辉翠映,凤翥鸞停, 玉山 蓬顶, 上元 挥袂引 双成 , 上元 挥袂引 双成 , 萼緑 回肩招 许琼 。” 徐朔方 注:“ 玉山 , 西王母 住的仙山。”(2).用玉堆成的山,形容豪富。 唐 皮日休 《忧赋》:“ 西汉 则 王根 为玉山, 东京 则 郭况 制金穴。” (3).对秀丽山峰的美称。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宴东峰亭》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 (4).比喻色白如山状之物。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此喻白云。 唐 杜牧 《奉和仆射相公嘉雪》:“银闕双高银汉里,玉山横列玉墀前。”此喻雪山。 宋 苏辙 《放闸》诗:“渊停初镜净,势转忽云崩。脱隘尚容与,投深益沸腾。玉山纷破碎,阵马急侵陵。”此喻浪涛。 (5).《晋书·裴楷传》:“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 裴叔则 ( 裴楷 字)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后因以“玉山”喻俊美的仪容。 北周 庾信 《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邱墟,风神磊落,玉山秀立,乔松直上。”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玉山突兀压乾坤,出得朱门入戟门。”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嬋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 清 纳兰性德 《贺人婚序》:“临琪树於 崔生 ,照玉山於 裴叔 。” (6).山名。即 蓝田山 。 唐 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 玉山 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仇兆鳌 注引 邵长蘅 曰:“ 东山 ,即 蓝田山 ,又名 玉山 ,在 长安 蓝田县 东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