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不肯过江东 八千子弟 八千弟子 江东小 乌江渡 羞面江东 相关人物项梁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6~ 例句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3~ 简释
楚歌: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唐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典故斗酒彘肩 相关人物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 典故范增 相关人物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25~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0~ 典故鸿门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张良 樊哙 范增 项羽 项庄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例句
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之一 典故纪信诈帝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纪信 项羽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 例句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李瀚 蒙求 典故梅鋗十万 相关人物梅鋗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汉书》卷三十四《吴芮传》 例句
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罗隐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典故扪足 相关人物项羽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76~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 简释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浅之人。宋苏拭《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例句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吴融 废宅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神骓 相关人物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3~ 例句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典故碎玉斗 相关人物张良 范增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例句
忆昔范增碎玉斗,未使吴兵著白袍。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典故乌江羽 相关人物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6~ 典故徙帝 相关人物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记》 例句
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 《漢語大詞典》:拔山 拼音:bá shān (1).比喻力大。《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盖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赵朴初 《刮地风·咏风暴》曲之一:“拔山卷海看风威,枷锁齐飞。”(2).比喻极其困难。《汉书·刘向传》:“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 《漢語大詞典》:楚歌 拼音:chǔ gē (1). 楚 人之歌。《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卒闻 汉 军之 楚 歌,以为 汉 尽得 楚 地, 项羽 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2).引申指悲歌,表示陷入困境。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谢翱》:“击石为 楚 歌,竹石俱损伤。” 陈沂 《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突然他感觉出来了,这不是音乐,而是 楚 歌。”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面 拼音:chǔ gē sì miàn 见“ 楚歌四合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合 拼音:chǔ gē sì hé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 楚 歌之四合,知 汉 卒之重围。”亦作“ 楚歌四起 ”、“ 楚歌四面 ”。 元 马致远 《庆东原·叹世》曲之二:“帐前滴尽英雄泪, 楚 歌四起,乌騅漫嘶。” 清 陈维嵩 《河传·虞美人花》词:“ 楚 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 江 东。”参见“ 楚歌 ”。《漢語大詞典》:鸿门(鴻門) 拼音:hóng mén (1).高门,显贵之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这个是远方朋友,想亦是鸿门之客,老兄拜揖。”(2).古地名。在今 陕西 临潼 东。 楚 汉 相争, 项羽 驻军并会宴 刘邦 于此,故又称 项王营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 项羽 兵四十万,在 新丰 鸿门 。 沛公 兵十万,在 霸上 。” 晋 潘岳 《西征赋》:“ 籍 含怒於 鸿门 , 沛 跼蹐而来王。”《齐东野语·诗用史论》引 宋 钱舜选 诗:“ 项羽 天资自不仁,那堪 亚父 作谋臣。 鸿门 若遂樽前计,又一 商君 又一秦。” 明 李东阳 《鸿门高》诗:“ 鸿门 高,高屹屹。日光荡,云雾塞。双舞剑,三示玦。” (3).古地名。 汉 西河郡 县名。 唐 时为 河东道 之边。故地在今 山西省 代县 、 朔州市 一带。 唐 李商隐 《即日》诗:“ 赤岭 久无耗, 鸿门 犹合围。” 冯浩 注:“《汉书·地理志》: 武帝 元朔 四年,置 西河郡 ,统三十六县,有 鸿门县 ,又有 离石县 。其地与 雁门 、 马邑 相接, 唐 时 河东道 之边也, 乌介 入犯正其地。” 《漢語大詞典》:猴冠 拼音:hóu guān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之二:“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分類:不相称 《漢語大詞典》:记姓名(記姓名) 拼音:jì xìng míng 相传 项羽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 怒之。 羽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见《史记·项羽本纪》。后遂以“记姓名”为不必多读书之典。 唐 韦蟾 《长乐驿谑李汤给事题名》诗:“只应学得 虞姬 壻,书字纔能记姓名。”《漢語大詞典》:扪足(捫足) 拼音:mén zú 以手摸足。《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伤匈,乃捫足曰:‘虏中吾指!’” 司马贞 索隐:“捫,摸也。”《魏书·傅永传》:“昔 汉祖 捫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漢語大詞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广志》:“沐猴,即弥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三国 吴 陆玑 疏:“猱,獼猴也, 楚 人谓之沐猴。” 晋 左思 《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