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词库 分类诗词 作品不分行
东京赋 东汉 · 张衡
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
「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宫邻,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择肉西邑。
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
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
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
征税尽,人力殚。
然后收以太半之赋,威以参夷之刑。
其遇民也,若薙氏之芟草,既蕴崇之,又行火焉!
惵惵黔首,岂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
乃救死于其颈!
驱以就役,唯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高祖膺箓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
所推必亡,所存必固。
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作洛之制,我则未暇
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
损之又损之,然尚过于周堂。
观者狭而谓之陋,帝已讥其泰而弗康。
且高既受命建家,造我区夏矣。
文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武有大启土宇,纪禅肃然之功。
宣重威以抚和戎狄,呼韩来享。
咸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铭勋彝器,历世弥光。
今舍纯懿而论爽德,以《春秋》所讳而为美谈,宜无嫌于往初,故蔽善而扬恶,祗吾子之不知言也。
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
汤武谁革而用师哉?
盍亦览东京之事以自寤乎?
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民志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
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
彼偏据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
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审曲面势,溯洛背河,左伊右瀍。
西阻九阿,东门于旋。
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
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大室作镇,揭以熊耳。
底柱辍流,镡以大岯。
温液汤泉,黑丹石缁。
王鲔岫居,能鳖三趾。
宓妃攸馆,神用挺纪。
龙图授羲,龟书畀姒。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周公初基,其绳则直。
苌弘魏舒,是廓是极。
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度堂以筵,度室以几。
京邑翼翼,四方所视。
汉初弗之宅,故宗绪中圮
巨猾间舋,窃弄神器。
历载三六,偷安天位
于时蒸民,罔敢或贰。
其取威也重矣!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
授钺四七,共工是除。
欃枪旬始,群凶靡馀。
区宇乂宁,思和求中。
睿哲玄览,都兹洛宫。
曰止曰时,昭明有融。
既光厥武,仁洽道丰。
登岱勒封,与黄比崇。
逮至显宗,六合殷昌。
乃新崇德,遂作德阳。
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
昭仁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
飞云龙于春路,屯神虎于秋方。
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
温饬迎春,寿安永宁。
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濯龙芳林,九谷八溪。
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渚戏跃鱼,渊游龟𧓈。
永安离宫,脩竹冬青。
阴池幽流,玄泉洌清。
鹎鶋秋栖,鹘鸼春鸣。
鴡鸠丽黄,关关嘤嘤。
于南则前殿灵台,敕和安福。
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奇树珍果,钩盾所职。
西登少华,亭候修敕。
九龙之内,寔曰嘉德。
西南其户,匪雕匪刻。
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于东则洪池清篽,渌水澹澹。
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献鳖蜃与龟鱼,供蜗螷与菱芡。
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
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瑰异谲诡,灿烂炳焕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于是观礼,礼举仪具。
经始勿亟,成之不日。
犹谓为之者劳,居之者逸。
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
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规天矩地,授时顺乡。
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左制辟雍,右立灵台。
因进距衰,表贤简能。
冯相观祲,祈禠禳灾。
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
百僚师师,于斯胥洎。
藩国奉聘,要荒来质。
具惟帝臣,献琛执贽。
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
尔乃九宾重,胪人列。
崇牙张,镛鼓设。
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夏正三朝,庭燎晢晢。
撞洪钟,伐灵鼓,旁震八鄙,軯磕隐訇
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是时称警跸已,下雕辇于东厢。
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
负斧扆,次席纷纯,左右玉几,而南面以听矣。
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羔皮帛之贽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将将焉,信天下之壮观也。
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访万机,询朝政,勤恤民隐,而除其眚。
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
发京仓,散禁财
皇寮,逮舆台。
命膳夫以大飨,饔饩浃乎家陪
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君臣欢康,具醉熏熏。
千品万官,已事而踆。
勤屡省,懋乾乾。
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戋戋。
上下通情,式宴且盘。
及将祀天郊,报地功,祈福乎上玄,思所以为虔。
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
然后以献精诚,奉禋祀,曰:允矣,天子者也。
乃整法服,正冕带。
珩紞纮綖,玉笄綦会。
火龙黼黻,藻繂鞶厉。
结飞云之袷辂,树翠羽之高盖。
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六玄虬之弈弈,齐腾骧而沛艾。
龙辀华轙,金錽镂锡。
方釳左纛,钩膺玉镶。
銮声哕哕,和铃鉠鉠。
重轮贰辖,疏毂飞軨。
羽盖威蕤,葩瑵曲茎。
顺时服而设副,咸龙旂而繁缨。
立戈迤戛,农舆辂木。
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𨌥弩重旃,朱旄青屋。
奉引既毕,先辂乃发。
鸾旗皮轩,通帛綪旆。
云罕九斿,闟戟轇轕。
髶髦被绣,虎夫戴鹖。
驸承华之蒲梢,飞流苏之骚杀。
总轻武于后陈,奏严鼓之嘈囐。
戎士介而扬挥,戴金钲而建黄钺。
清道案列,天行星陈。
肃肃习习,隐隐辚辚。
殿未出乎城阙,旆已反乎郊畛。
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于明神。
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雷鼓鼘鼘,六变既毕。
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元祀惟称,群望咸秩。
飏槱燎之炎炀,致高烟乎太一。
神歆馨而顾德,祚灵主以元吉。
然后宗上帝于明堂,推光武以作配。
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
尊赤氏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
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蒸蒸之心,感物曾思。
躬追养于朝祧,奉蒸尝与礿祠。
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毛炰豚胉,亦有和羹。
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万舞奕奕,钟鼓喤喤。
灵祖皇考,来顾来飨。
神具醉止,降福穰穰。
及至农祥晨正,土膏脉起。
銮辂而驾苍龙,介驭间以剡耜。
躬三推于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供禘郊之粢盛,必致思乎勤己。
兆民劝于疆埸,感懋力以耘耔。
春日载阳,合射辟雍。
设业设虡,宫悬金镛。
鼖鼓路鼗,树羽幢幢。
于是备物,物有其容。
伯夷起而相仪,后夔坐而为工。
张大侯,制五正。
三乏,厞司旌
并夹既设,储乎广庭。
于是皇舆夙驾,𨌅于东阶,以须消启明。
扫朝霞,登天光于扶桑。
天子乃抚玉辂,时乘六龙。
鲸鱼,铿华钟。
大丙弭节,风后陪乘。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
礼事展,乐物具。
王夏阕,驺虞奏。
决拾既次,彫弓斯彀。
达馀萌于暮春,昭诚心以远喻。
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
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骛。
日月会于龙狵,恤民事之劳疚。
因休力以息勤,致欢忻于春酒。
执銮刀以袒割,奉觞豆于国叟。
降至尊以训恭,送迎拜乎三寿。
敬慎威仪,示民不偷我有嘉宾,其乐愉愉。
声教布濩,盈溢天区。
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三农之隙,曜威中原。
岁惟仲冬,大阅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悉率百禽,鸠诸灵囿。
兽之所同,是谓告备。
乃御小戎,抚轻轩。
中畋四牡,既佶且闲。
戈矛若林,牙旗缤纷。
迄上林,结徒营。
次和树表,司铎授钲。
坐作进退,节以军声
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陈师鞠旅,教达禁成。
火列具举,武士星敷。
鹅鹳鱼丽,箕张翼舒。
轨尘掩迒,匪疾匪徐。
驭不诡遇,射不剪毛。
升献六禽,时膳四膏。
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成礼三殴,解罘放麟。
不穷乐以训俭,不殚物以昭仁。
慕天乙之弛罟,因教祝以怀民。
仪姬伯之渭阳,失熊罴而获人。
泽浸昆虫,威振八宇。
好乐无荒,允文允武。
薄狩于敖,既璅璅焉。
岐阳之蒐,又何足数。
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
方相秉钺,巫觋操茢。
侲子万童,丹首玄制。
桃弧棘矢,所发无臬。
飞砾雨散,刚瘅必毙。
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
然后凌天池,绝飞梁。
捎魑魅,斮獝狂。
斩蜲蛇,脑方良。
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魃于神潢。
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八灵为之震慑,况鬾蜮与毕方。
度朔作梗,守以郁垒。
神荼副焉,对操索苇
目察区陬,司执遗鬼
京室密清,罔有不韪。
于是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卜征考祥,终然允淑。
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于原陆。
同衡律而壹轨量,齐急舒于寒燠。
省幽明以黜陟,乃反旆而回复。
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俟阊风而西遐,致恭祀乎高祖。
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于潜户。
度秋豫以收成,观丰年之多稌。
嘉田畯之匪懈,行致赉于九扈。
左瞰旸谷,右睨玄圃。
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且归来以释劳,膺多福以安悆。
总集瑞命,备致嘉祥。
圉林氏之驺虞,扰泽马与腾黄。
鸣女床之鸾鸟,舞丹穴之凤皇。
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惠风广被,泽洎幽荒。
北燮丁令,南谐越裳。
西包大秦,东过乐浪。
重舌之人九译,佥稽首而来王。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
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
登封降禅,则齐德乎黄轩。
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孔安。
遵节俭,尚素朴
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
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
贱犀象,简珠玉。
藏金于山,扺璧于谷。
翡翠不裂,玳瑁不蔟。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
民去末而反本,咸怀忠而抱悫。
于斯之时,海内同悦,曰:『吁!
汉帝之德,侯其祎而』!
盖蓂荚为难莳也,故旷世而不觌。
惟我后能殖之,以至和平,方将数诸朝阶。
然则道胡不怀,化胡不柔?
声与风翔,泽从云游。
万物我赖,亦又何求?
德宇天覆,辉烈光烛。
狭三王之趢趗,轶五帝之长驱。
踵二皇之遐武,谁谓驾迟而不能属?
东京之懿未罄,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故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
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觉,乐而无节,后离其戚,一言几于丧国,我未之学也。
且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况纂帝业而轻天位
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常翘翘以危惧,若乘奔而无辔。
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虽万乘之无惧,犹怵惕于一夫。
终日不离其辎重,独微行其焉如?
夫君人者,黈纩塞耳。
车中不内顾
佩以制容,銮以节涂。
行不变玉,驾不乱步。
却走马以粪车,何惜騕袅与飞兔。
方其用财取物,常畏生类之殄也。
赋政任役,常畏人力之尽也。
取之以道,用之以时。
山无槎蘖,畋不䴠胎。
草木蕃庑,鸟兽阜滋。
民忘其劳,乐输其财。
百姓同于饶衍,上下共其雍熙。
洪恩素蓄,民心固结。
执谊顾主,夫怀贞节。
忿奸慝之干命,怨皇统之见替,玄谋设而阴行,合二九而成谲。
登圣皇于天阶,章汉祚之有秩。
若此,故王业可乐焉。
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
好殚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
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檗栽。
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况初制于甚泰,服者焉能改裁,故相如壮上林之观,杨雄骋羽猎之辞。
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罝解罘。
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
臣济奓以陵君,忘经国之长基。
故函谷击柝于东,西朝颠覆而莫持。
凡人心是所学,体安所习。
鲍肆不知其臭,玩其所以先入。
咸池不齐度于䵷咬,而众听或疑。
能不惑者,其唯子野乎?
客既醉于大道,饱于文义。
劝德畏戒,喜惧交争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夺气禠魄之为者,忘其所以为谈,失其所以为夸。
良久乃言曰:鄙哉予乎!
习非而遂迷也,幸见指南于吾子。
若仆所闻,华而不实;
先生之言,信而有徵。
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汉之德馨,咸在于此。
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得闻先生之馀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走虽不敏,庶斯达矣」。

观沧海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四言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纤纤丝履,灿烂鲜新。
灵草寻梦,华荣奏口。
表以文组(《初学记》作「綦」。),缀以珠蠙。
步蹈安审,接迹承身
⑴ 《书钞》一百三十六,《初学记》二十六,《御览》六百九十七

星图赞 东晋 · 郭璞
茫茫地理,灿烂天文。
四灵垂象,万类群分。
眇观六沴,咎徵惟君。

古今乐录曰:团扇郎歌者。晋中书令王珉捉白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情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王东亭闻而止之。芳姿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珉闻更问之。汝歌何遗。芳姿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饷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⑴ ○玉台新咏十作桃叶答王团扇歌。《乐府诗集》四十五。《诗纪》四十一。

惟斯碗之所生,于凉风之峻湄。
采金光以定色,拟朝阳而发辉。
丰玄素之炜晔,带朱荣之葳蕤。
缊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翩飘遥而浮景,若惊鹄之双飞。
隐神璞于西野,弥百叶而莫希。
于时乃有明笃神后,广彼仁声。
夷慕义而重使,献兹宝于斯庭。
命公输使制匠,穷妍丽之殊形。
华色灿烂,文若点成。
郁蓊云蒸,蜿蜒龙征。
光如激电,影若浮星。
何神怪之巨伟,信一览而九惊。
虽离朱之聪目,由炫耀而失精。
何明丽之可悦,起群宝而特章。
俟君子之闲宴,酌甘醴于斯觞。
既娱情而可贵,故求御而不忘
⑴ 《艺文类聚》七十三,《御览》八百八

阊阖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秋气城中冷,秋砧城外发。
浮声绕雀台,飘响度龙阙。
宛转何藏摧,当从上路来。
藏摧意未已,定自乘轩里。
乘轩尽世家,佳丽似朝霞。
圆珰耳上照,方绣领间斜。
衣薰百和屑,鬓插九枝花
昨暮庭槐落,今朝罗绮薄。
拂席卷鸳鸯,开幔舒龟鹤。
金波正容与,玉步依砧杵。
红袖往还萦,素腕参差举。
徒闻不得见,独夜空愁伫。
独夜何穷极,怀之在心恻。
阶垂玉衡露,庭舞相风翼。
沥滴流星辉,灿烂长河色。
三冬诚足用,五日无粮食。
扬云已寂寥,今君复弦直
⑴ ○玉台新咏六。《诗纪》九十二。又《类聚》六十七引月、发、阙、摧、来、已、里、家、霞、斜、花、落、薄、鹤、与、杵、举、伫十八韵。韵补五引薄、鹄二韵。

碣石寒光远,□□秋色高。
长沙正下叶,曲岸已飞涛。
君王怅晚节,延伫竭神皋。
复属西园夜,轻辇暂游遨。
游遨未云赏,苍茫孤月上。
枝间影合离,波上光来往。
此夕未央宫,应照仙人掌。
掌高明转净,夜深留睿想。
处处敞高扃,流照满珠庭。
重轮(文苑作经。)入雅曲,合璧应祥经。
灿烂浮珠网,参差间玉星。
山幽有芳桂,林静发新蓂。
蓂开布帝城,分枝共月明。
斜晖渐西落,弥□轸(文苑作轸□。)归情。
骖驾且来游,圣藻命舒愁。
询刍以蠲病,参妙本难酬。
良史称天闳,因时命应刘。
楚王追绿兕,齐后出青丘。
驰原落云翼,截水曳吞舟。
无劳子虚咤,即事可忘忧
⑴ ○文苑英华百七十九佚作者名。古诗类苑一。《诗纪》百二十六。

䆗窱神居远,萧条更漏深。
薄烟净遥色,高树肃(文苑作肃。)清阴。
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
连珠欲东上,团扇渐西沈。
澄水含斜汉,脩树隐横参
时闻送筹柝(文苑误作折。),屡见绕枝禽。
圣情记馀事,振玉复鸣金
⑴ 《初学记》误作并。
⑵ ○《初学记》一作奉和月夜观星诗。文苑英华百五十二。《诗纪》百二十五。

秋赋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观四时之代序。
对三秋之爽节。
云既净而天高。
潦将收而水洁。
凝珠露之凄冷。
镜青山之滉澈。
燕违幕而巢空。
雁惊偫而行绝。
于斯时也。
登绮阁。
临飞观。
开雾縠之疏幌。
褰轻绡之碧幔。
映金波之皎洁。
明玉绳之灿烂。
看夜鹊之绕枝。
望牵牛之隔汉。
莲尚香于江浦。
草犹青于河畔。

唐初 · 李峤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来合浦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彩逐灵蛇转,行随舞凤来。
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圣人乘时兮里社鸣。圣人御宇兮天下平。
百姓日用而不尽。四方风动而化行。
外镇武将。内罗偫英。
既居尊以体道。思顺文而偃兵。
何朔塞之丑类。尚居边而屡惊。
皇赫斯怒。授钺四七。
告历登坛。选时习吉。
流紫泥之明诰。闻黄石之秘术。
旌旗翩翻而彗云。刀剑灿烂而含日。
望元塞而徐迈。度青门而迥出。
天子乃整师旅。振威德。
班列品类。巾拂辀勒。
杂沓参差。骈阗逼侧。
隐隐轸轸。锵锵翼翼。
锐兵含气。武士作色。
后殿未出于朝廷。前驱已罗乎郊国。
大哉圣主。乘时而抚。
内修恩德。于以广文。
外整兵戈。于以克武。
设鱼丽。布鹅鹳。
良将劲卒。威武刚断。
欲使凶渠斩首。豺狼慑窜。
一劳而逸。永清疆畔。
尔其有征无战。缣缃所陈。
兵不可恃。惟道是亲。
昔周君有敌。虽戎衣一解。
而夏禹将战。反修德七旬。
前君尚以行化而感迷悛。况我皇上圣德通神。
别有穷途下客。流落羁栖。
书剑不用。山川几迷。
失路空叹。亨衢未跻。
幸逢明圣。触类归正。
既怀投笔之用。希遇封侯之聘。

景龙三年九月九日。帝与偫官壶口山升高。时有紫气。光彩照日。赋曰。
吾王不游。人何以休。
望壶口之千里。值重阳之九秋。
山对翠屏。动晖光之赫赫。
云成紫盖。扶晚日之油油。
宛转浮空。轮囷不散。
应一人之盛德。为万岁之荣观。
氤氲瑞色。无孤峰断阵之嵯峨。
摇曳晴空。杂玉叶金枝之灿烂。
亦何异出苍梧。入大梁。
为汉武之盖。升轩辕之堂。
忽兮改容。形难为状。
纷纷郁郁。用表灵贶。
乃同芒砀之间。非比昆崙之上。
岂徒合以肤寸。垂以飘扇。
河汾永兮天之眷。紫气凝兮人罕见。
位当用九。果符九日之祥。
运极通三。永御三云之殿。

白者物之正色。
采自人之发挥。
有善政之功何不合。
执必迁之性讵能非。
所以投质而丹青必应。
改作而元黄莫违。
玉色可移。
酒变美人之貌。
素容可化。
尘缁游子之衣。
始以洁白为佳。
无文是宝。
流行于一掬之绿。
迁移于五彰之好。
假乎异物。
奚谓莫知其他。
变而从宜。
匪曰不恒其道。
是知白之美者。
采必加诸。
始谓不愆其素。
终成求媚之虚。
洁其身敢望于润色。
污为染勿讶其文如。
露变盘中之文。
氤氲而乍结。
云改封中之色。
灿烂而潜舒。
然知素以为贵。
文而后进。
弃彼涅而不缁。
从我动而无竞。
知其白不足以含章。
美其文必滋乎彩润。
岂旧染于奸色。
因物有迁。
自委质以成文。
非我无信。
于是推其嗜好。
穷其妍否。
虚白为文藻之宗。
绘事为朴素之后。
坦然明白。
佩此以饬身。
婉而成章。
是期乎假手。
若以考自然之性。
明发彩之功。
专其容。
知变以为义。
形于色。
不杂而为忠。
英英之云。
抱日之文何染。
凿凿之石。
补天之力何工。
如以素质莫问。
奇文是启。
耀之以不惭之文。
居之以勿执之体。
可黄可黑。
将兴墨子之悲。
或素或青。
未易殷王之礼。
不然者。
何以麻衣虽白兮采服斯有。
如雪之洁兮如濡已受。
黔生白鹄之羽。
赤点青蝇之首。
发颜色兮不辱其身。
离坚白兮莫失其守。
懿夫明斯理者。
然后知吾道之不苟。

维贞元五年夏四月。容州刺史经略使侍御史谯县男戴公至部之三月。以疾受代。回车瓯骆。六月甲申。次于清远峡而薨。春秋五十八。明年正月庚申。返葬于金坛玉京原之旧封。宜叙世德。以识幽穸云。公讳叔伦。字幼公。本谯国人。其先在宋为公族。于汉为儒宗。东汉则有司徒涉。西晋则有司农𨔵。𨔵后南渡。始居丹徒。八叶至宋临湘侯明宝。明宝曾孙梁左丞皓。皓元孙皇德州司士好问。公之曾王父也。王父修誉。父慎用。皆自縻天爵。不顾翘车。传次君之礼文。尽通奥旨。师安道之晦德。尤恶知名。故世风纯庆。及公而发。公早以词艺振嘉闻。中以材术商功利。终以理行敷教化。师履素王之训。周旋君子之儒。淑声休问。苾芬四畅。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文本菁华。而长于比兴。粲为采章。锵如珩璜。鼓钟于宫。累辟大府。分命于计相也。则为湖南河内留后。自秘书正字三迁至监察御史。曳裾于贤王也。则为湖南江西上介。由大理寺司直再转至尚书祠部郎中。其阜人成化也。则东阳一同之人沐旬岁之治。抚人饫三年之惠。容人被踰月之教。夔人闻诏而欢。承讣而哀。不及蒙其泽。历官十一。而云安不书。所至之邦。必刻金石。始在转运府也。董赋于南荆。会蜀将杨琳。拥徒阻命。诏书告谕。初无革志。宵引锐卒。劫胁使臣曰。归我金币。可以纾死。公山立不挠。勇生于仁。端其词气。强于师旅。暴叛知感。乞盟于公。黎明。率其徒西向拜泣。指期诣阙。冢臣列状。天子召对。而推功于府。不伐其劳。时谈翕然。勇让具举。其在临川也。清明仁恕。多省费方略。蜀郡崇儒之化。南阳均水之法。精力区处。民以便安。田壤耕辟。狱犴清净。居一年。玺书褒异。就加金紫。未几而有容州之拜。且都督府所治。列城十三。训戎抚俗之任。招徕式遏之寄。非通方明略。无以威怀。盖皇慈所轸。先于柔远。方将布恺悌于夷落。致风俗于休嘉。议者以九伯二男。可跂而至。天则不吊。末如之何。君直清笃厚。博物通理。有大学之明诚。大雅之疏达。静如渊泉。动如镆干。不缁不磷。与令闻终始。起布衣儒服。位视方隅。归全之日。才具祭器。去国见麾幢之盛。返葬备裧輤之仪。列松槚于旧封。展牲牢于新荐。哀荣之礼。乡党称焉。初公娶京兆韦氏。永州刺史采之女。继室以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殷之女。皆淑明柔嘉。不幸早世。允子曰郅曰邡。年甫及龀。哀如成人。公仲兄新城长伯伦。以予夙承公欢。且有遗托。既不获让。是用直书。铭曰。
信都九江,文礼章章。
百代弥光,司徒佐汉。
司农匡晋,乃炽而昌。
世无违德,时有通塞。
或行或藏,克生容州。
贵为诸侯,其道直方。
政成中和,播为颂歌。
化被二邦,列爵疏土。
灿烂龟组,鸾声锵锵。
宜享繁祉,以媚天子。
今也则亡,还葬故里。
仙山之趾,德音不忘。

王者崇北辰之位。正南面之威。
赫朱燎以具举。列彤庭而有辉。
助彼皇明。可烛于夜色。
叶兹睿哲。引曜于宵衣。
信乎令典有作。旧章不违。
当其冠剑铿锵。环佩昭晰。
峨峨争赴。肃肃就列。
听玉漏而未央。仰紫宸而初爇。
珠旒将出。方熠熠以星悬。
䌽仗徐来。巳煌煌而电设。
九仪稍布。六乐爰分。
代星光之照曜。杂佳气之絪缊。
腾辉于鸳鹭之行。若离若合。
委照于熊罴之旅。或友或偫。
昭昭彰彰。紫气红光。
声明煜炜。百物荧煌。
睹炎上之有赫。知临下之无荒。
远而瞻之。谓焚裘之烟昭俭于晋帝。
迫而察之。似流屋之火呈瑞于周王。
金釭莫齐。银烛非竞。
长风乍拂。高燄弥盛。
华衮灿烂以相鲜。猛虡攫拿而交映。
其容烈烈。其明杲杲。
附寒者觉其春深。假寐者疑其曙早。
则知统四海。朝百辟。
励夙兴。勤夕惕。
佐盛仪而有待。惜流光而无斁。
昭其明也。叶天鉴之穆清。
望而畏之。契天威之咫尺。
彼爟火秦举。神光汉觌。
何足示来仪之容。呈入觐之绩。
则知我皇立人之程。为国之经。
旂淠淠而咸造。鸾锵锵而可聆。
万宇乂。多士宁。
岂徒美君子之至。在宣王之庭。

彼潜织兮。泉室之人。
曳文绡兮结冰缕。灼锦彩兮照花新。
背穷海以入贡。望君门而效珍。
于以献之。爰彰至德。
非同㡛氏之练。更异仙家之织。
临风始启。全含琪树之芳。
向阙爰开。遥写蜃楼之色。
固奇工之所就。岂常情之可识。
当其彩缕方织。鸣梭静闻。
绚霞光于阴火。缀缛藻于卿云。
舞凤翔鸾。乍徘徊而抚翼。
重葩叠叶。纷宛转以成文。
疑映地之花折。似饮渚之虹分。
弄杼斯成。既呈妍于泉客。
垂衣可仰。欣有奉于明君。
启瑶缄而骇视。方雾縠而难拟。
离披耀彩。临玉砌以莲舒。
灿烂生姿。映金门而霞起。
固将保其所异。孰能识其所以。
投炽焰而靡燎为灰。濯清流而不濡于水。
原夫献琛方至。捧箧员来。
临虚庭而障倚。俯洞户以屏开。
蝶翩翻而误起。鸟眄睐以惊回。
物无情而自感。化有孚而斯应。
以文为贵。宁同巷伯之诗。
表德方来。且异美人之赠。
非同禹贡。不谢尧时。
对天庭而照烛。向丽景而葳蕤。
皎洁凝光。爰识冰蚕之绪。
霏微发色。不惟园客之丝。
既而焕彼文章。作为黼黻。
方可重于远人。宁有讥于玩物。

象赋 唐 · 林琨
载详图籍。爰寻古往。
功辟二仪。物标万象。
既拆之于混沌。亦闻之于惚恍。
虽处中而可求。信居外而能想。
阴阳式布。造化斯分。
江河草木。日月烟云。
或毓灵而禀气。或照曜而氛氲。
不因象而可睹。岂无声而得闻。
仰察天文。傍观地理。
灿烂星布。巍峨岳峙。
或守位而不易。或镇方而恒止。
不因象之所尊。岂为君而胜纪。
至若刻凤之琴。盘龙之镜。
开玉轸以交错。写菱花而辉映。
声信美而具出。质含虚而转静。
不因象而可识。岂克爱而为盛。
则有大乐鼓吹。圣人舆跸。
备礼而制。乘时而出。
宛转国门。逶迤天术。
不因象之为用。岂二仪而不失。
物皆有象。象必可观。
听之则易。审之则难。
借如玉京上天。贝阙中海。
其名可识。其象安在。
象以影随。影图象遍。
居暗莫察。因明则见。
众象之德。唯人是则。
任以去留。委其通塞。
则有心沉迹沦。栖迟问津。
无才补国。用道藏身。
颍水寻隐。商山访真。
欣逢道远。应时来宾。
既无容而可托。空以象而为亲。

惟上天之阴骘。
至诚感通。
灵液肇吉。
能分五色之异。
以候一时之出。
祥风烁乎茂草。
瑞景晞乎朝日。
元黄杂错。
缀玉树以相鲜。
丹绀交辉。
映金盘而乍失。
既能偶圣以呈贶。
宁有普天之不率。
飞液花坞。
流光蕙圃。
青荧玉缀。
灿烂珠吐。
灵药讶仙童捧来。
润石疑女娲欲补。
花禽拂著。
宛如陈宝之鸡。
平野染成。
焕若徐方之土。
当其金乌戢耀。
玉兔腾光。
夜寂空知警鹤。
寒轻犹未为霜。
徒想状天。
酒类神浆。
岂辨彰施而披棘。
尤分杂错以沾裳。
满林岭而霞駮。
遍莓苔而锦章。
自然郁为天祚。
庆我皇唐。
何必徵勒毕之言。
以为国泰。
吉云之说。
乃辨时康。
嘉其风中煜爚。
空际浮烁。
缀瑶草以纷敷。
泫庭柯而照灼。
彼瀼瀼刺其感叹。
此湛湛欢其宴乐。
徒用兴其咏歌。
曾何睹其交错。
未若含瑞表德。
耀彩逢时。
乍绮分于彼。
或星合于兹。
为阴阳之淳粹。
作花木之葳蕤。
喜气度关。
徒虚语耳。
荣光出水。
曷足方之。
是知天降休祥。
圣为明證。
淡汪濊之仁泽。
得文质之善称。
天何言哉。
国有感而善应。

昔在凤翔日,十岁即相识。
未有好文章,逢人赏颜色。
可怜何郎面,二十才冠饰。
短发予近梳,罗衫紫蝉翼。
伯舅各骄纵,仁兄未摧抑。
事业在(一作若)杯盘,诗书甚徽纆
西州戎马地,贤豪事雄特
百万时可赢,十千良易借
寒食桐阴下,春风柳林侧。
藉草送远游,列筵酬博塞
萎蕤云幕翠,灿烂红茵赩
脍缕轻似丝,香醅腻如膱
将军频下城,佳人尽倾国
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
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
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
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
未能解(一作愧)生狞,偏矜任狂直。
曲庇桃根盏,横讲捎云式
乱布斗分朋,惟新间谗慝
耻作最先吐,羞言未朝食。
醉眼渐纷纷,酒声频餩餩
扣节参差乱,飞觥往来织(飞觥:传杯。)
强起相维持,翻成两匍匐
边霜飒然降,战马鸣不息。
但喜秋光丽,谁忧塞云黑。
常随猎骑走,多在豪家匿。
夜饮天既明,朝歌日还昃
荒狂岁云久,名利心潜逼。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
闲因适农野,忽复爱稼穑(爱:卢本作“忧”。)
平生中圣人,翻然腐肠贼(21)
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
脱迹壮士场,甘心竖儒域(22)
矜持翠筠管(23),敲断黄金勒(24)
屡益兰膏灯(25),犹研兔枝墨(26)
崎岖来掉荡,矫枉事沈默。
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屴崱:形容态度端正。)
与君始分散,勉我劳修饰。
岐路各营营,别离长恻恻。
行看二十载(行看:见卷3《遣兴十首》注。),万事纷(一作丝)何极。
相值或须臾(27),安能洞胸臆。
昨来陕郊(一作郏)会,悲欢两难克。
问我新相知,但报长相忆。
岂无新知者(知者:蜀本、卢本作“新知”。),不及小相得。
亦有生岁游(28),同年不同德。
为别讵几时,伊予坠沟洫。
大江鼓风浪,远道参荆棘。
往事返无期,前途浩难测。
一旦得自由,相求北山北(29)
⑴ (吴生小字何郎)。(可怜:可爱。《方言》卷一:“怜,爱也。汝颍之间曰怜。”)
⑵ 事业:才能。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四:“唐末五代,权臣执政,公然交赂,科第差除各有等差,故当时语云:‘及第不必读书,做官何须事业?’”在:原作“若”,据蜀本、卢本改。杯盘:此代指饮酒事。
⑶ 徽纆:绳索。《易·坎》:“上六,系用徽纆。”陆德明释文:“刘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此比喻束缚。
⑷ 西州:指凤翔。凤翔府在长安之西,故云。
⑸ 借:蜀本、杨本作“惜”。何焯校:“宋板作惜者误。”
⑹ 寒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晋文公负其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介子推抱树焚死。后人悯其不幸,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遂相沿成俗。而其实禁火乃周代之旧制,介子推事为后人所附会。
⑺ 藉草:坐卧于草地之上。《文选·孙绰〈游天台上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⑻ 博塞:即六博、格五等博戏。《庄子·骈拇》:“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成玄英疏:“行五道而投琼(即骰子)曰博,不投琼曰塞。”
⑼ 赩:大赤色。《玉篇·色部》:“赩,大赤色。”
⑽ 鲙缕:细切之菜肴。鲙,《集韵·太韵》:“脍,《说文》:‘细切肉也。’或从鱼。”
⑾ (一作织)。(香醅:茶水上所结之薄膜。膱:原作“织”,与下文韵重,据卢校及文意改)
⑿ 倾国:倾倒一国之人,形容女性极其美丽。《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⒀ 桃根盏:酒杯名。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桃叶渡》:“桃叶者,王献之爱妾名也,其妹曰桃根。”
⒁ 捎云式:疑为李捎(一作梢)云所创立之酒令。李肇《国史补》卷下:“国朝麟德中,璧州刺史邓弘庆始创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梢云而大备,自上及下以为宜然。大抵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盖工于举场而盛于使幕。”
⒂ “乱布”二句:谓参与者分成不同小组,一比高低,为取胜而不断变化花样,暗耍手段。斗,比赛,争胜。分朋,分组。苏轼《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⒃ (爱墨切)。(餩餩:打嗝声。《广韵·去夬》:“餩,通食气也。”)
⒄ 昃:太阳偏西。《说文·日部》:“ (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⒅ 时辈:当时有名之人物。《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
⒆ 敕:告诫。《说文· 部》:“敕,诫也。”
⒇ 中(zhòng)圣人:醉酒之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21) 腐肠贼:腐蚀肠胃之贼,古人多指美酒佳肴。汉枚乘《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22) 竖儒域:指科举考试。竖儒,即竖儒,对儒生之鄙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司马贞索隐:“竖者,僮仆之称。沛公轻之,以比奴竖,故曰‘竖儒’也。”
(23) 翠筠管:竹管,此代指毛笔。翠筠,翠竹。毛笔之管用竹制成,故云。
(24) 黄金勒:用黄金制成之衔勒,形容极其珍贵。
(25) 兰膏灯:古代用泽兰子炼成油脂,用以点灯,故云。《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26) 兔枝墨:《玉台新咏考异》:“兔枝二字未详,吴氏注谓当作兔皮,所引《晁氏墨经》,支离不切,当阙所疑。”吴均《古意》诗:“泪研兔枝墨,笔染鹅毛素。”
(27) 值:遇。五代徐锴《说文系传·人部》:“值,一曰逢遇。”
(28) 生岁:出生之年份,此处谓年龄相同。
(29) 北山:即钟山。《文选·孔雉圭〈北山移文〉》吕向解题:“钟山在郡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山,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此代指归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