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词库 分类诗词 作品不分行
筝赋 晋 · 陈窈
伊夫筝之为体,惟高亮而殊特。
应六律之修和,与七始乎消息。
括八音之精要,超众器之表式。
后夔创制,子野考成。
列柱成律,既和且平。
度中楷模,不缩不盈。
总八风而熙泰,羌贯微而洞灵。
牙氏攘袂而奋手,钟期倾耳以静听。
奏清角之要妙,咏驺虞与鹿鸣。
兽连轩而率舞,凤踉跄而集庭。
泛滥浮沈,逸响发挥。
翕然若绝,皎如复回。
尔乃秘艳曲,卓砾殊异。
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⑴ 《艺文类聚》四十四,又《初学记》十六引三条。

玄览赋 南梁 · 萧绎
岁次旃蒙,月建司空,变凌阴之吕,扇广莫之风,萧子褰帷九水,作牧三宫,乃盱衡而言曰:惟天惟大,惟尧则之;
惟地惟厚,惟王国之。
粤我皇之握镜,实乃神而乃圣。
陈六联于八则,弘九职于三令,运璇枢而御宇,执玉衡而齐政,大矣广矣,无德而称。
俯《齿取》《齿禺》于轩羲,谅斗笞于子姒;
包《河图》与《洛书》。
括龙官乎凤纪,超大德于百王;
高鸿名于万祀,惟天纵于副后。
逾启诵而惟首,既伦儒于肃成;
复断狱于长寿,岂止丕庄屈膝。
将令班郑捧帚,譬衢樽而待酌;
若悬钟之须扣,前逾紧象之外。
声高洙、泗之右,伊俯己之颛愚;
谬联萼于天衢,筮东门而画野。
创南国而分墟,诏伯宗以为傧;
诰内史而策书,用分兹于茅社。
从侯服而俾子,类金兽以封建;
非桐圭以锡处,尔其湘水之东。
即我龟蒙,魏甘露而分邑,吴太平而定中。
镇麟山之崔嵬,傍龙迹其穹隆;
金城高而相属,石燕起而依风。
岂连镳于分陕,羡追踪于二公。
彼琅台之作守,有彭泗之嘉名;
殊并海之分地,异鱼石之所城。
经沈子之高墉,盖水运之堤封;
谢礼乐之干橹,阅武骑之輣冲。
轼锦车而前骛,驱鱼轩而继踪;
无复鸾歌凤舞,唯对绿柳青松。
留吴宫之宿燕,响平陵之夜钟;
飞余辔而西征,戍太真之旧营。
鸣节鼓之金镯,屯戎车于石城;
戮滔天之封豕,斩横海之长鲸。
每辍书而叹息,景树德之风声;
从王役于镜中,浮文鹢而载鸿。
经谢亭而帐饮,想彦伯之高风;
度五城而骋望,见三冀之无穷。
故以飞云苍准,白鳢青桐;
金吾舍利,鸣鹤紫宫。
眺方岳乎云闲,望赤坂之珠殷;
想真长之送别,怀思旷之还山。
此桧楫而方远,彼松舟而未闲;
倦旅泊于新丘,同渭水之不流。
或千人而并唱,乍万人而相钩;
毁桥由于瑗度,凿空资于仲谋。
睇三茅之灵秘,怀九转之仙记。
紫台石室之文,青首银函之字;
独有披雾之心,弥轸凌云之志。
扪殷碑之怆望,挹延州之高让;
井觱沸而𫂈夕蟺,势崎岖而低昂。
见传巴之度曲,开安歌之浩唱;
想观乐乎朝阳,忆纡衣乎夕张。
回途船之美风,耸余棹乎云阳;
彼桑梓之必敬,况松榆之旧乡。
将游目于五湖,乃浩览于姑苏;
临阊门之跨水,耸重阙而开都。
睇太伯之卜祀,爰避国于句吴;
去西浒之乐政,尊东夷之楷模。
时渡谷水之阳,尚想嘉禾之方;
壮庆亭于吴后,雄槜李于越王。
观泉亭之涌波,崖巍巍而峨峨;
张素盖而萦州屿,驰白马而越江池。
鼓淇涛于万里,曾未动于纤罗;
及戾止乎东欧,登玉笥与铜牛。
山东武而遥集;
雁南海而飞浮;
岩亭亭其似盖,飞苕苕其若楼。
登舜桥而延首,瞰禹井而淹留;
御史之状犹在,督护之门不修。
虽滥同于借寇,愧人瘼之何求。
皇览揆余之忠诚,诏入谒于承明,既摄州于淮海,且作尹乎中京。
慕张生之谪伏,挹边延之励精;
珥金貂而待问,鸣玉佩而趋庭。
兼三河及三辅,总九纬乎九经;
扬王庭之俊选,闻裒然于前则。
时滥假于中台,掌邦教之观国;
乍南宫而荐士,且右乡而表德。
判辟雍之乐语,辩金马之儒墨;
驱安居以骋望,壮天居之丽极。
详夫皇王爰处,本无定所。
尧都平阳,舜在冀方;
玄王居亳;
成周卜洛。
故知黄旗紫盖,域中为大。
天地之所合,风雨之所会;
荫美气之葱葱,浮卿云之霭霭。
耸梁山而成阙,萦长淮而似带。
昔者甘泉晖章,平乐未央,凌霄飞雨,麒麟凤凰,九华仁寿,百福明光。
玉阶紫闱,雕柱锦墙;
木兰为栋,文杏为梁。
温台冬燠,秋窗夏凉,甲乙之帐,庚辛之方,未有祗园之右。
齐之仁寿,用拟舟航,长为称首,日殿月宫,金池珠丛,七重迢递,千柱玲珑,虹桥左跨,雁苑南通。
紫绀之堂临水,青莲之台带风。
及夫皦光未旭,更筹曙促,犹然阳燧之火,尚执骊龙之烛。
或带桃花之绶,乍响玄山之玉。
爰八命而建旟,诚非亲而勿居。
应鸣鞞于龙角,覆缇幕于熊车。
开辕门于淮渚,泛船皇之容与。
吟紫骝之长歌,奏玄云之叠鼓。
开右座而纳文,设左广而投武。
既风起而云飞,复摧班而拉虎。
泛楼船而郁纡,忆霸楚之雄图。
悲骓马之不逝,忘鹿逐之长驱。
岂乌江之天险,资赤帝之神符。
于是途经灌垒,水分当利。
彼吾王之连和,延魏后之交质。
赵将军之建节,辛侍中之奉使。
亮鼎足其何言,限修江而为二。
泊九井而问津,盖六服之都会。
方函谷之设险,譬鲁阳之襟带。
观弃繻之裂帛,见高车之辅轪。
顾濡须之故巇,每当食而忘饭。
斗二虎于江干,争两龙于修坂。
既凯捷而来旋,遂鸣铙而独返。
彼铜山之可伤,何骄容之无方。
已筑长洲之苑,复实海陵之仓。
遂称兵而内侮,宜朝起而夕亡。
原西陵以肇基,始冲梯于士治。
载为前茅之首,实表勤王之师。
同薏苡之兴谤,成贝锦之深疑。
良弓藏而高鸟尽,入不谦而出不辞。
游雷中而徜徉,遇日吉而辰良。
祀公瑾以桂酒,荐忠肃以椒浆。
宾讨曹之英策,盖谋桓之秘方。
衣披披而屡舞,神欣欣而乐康。
吊刘安于下雉,聊载怀于惇吏史。
或策杖而龙飞,或叱石而羊起。
将鸡鸣于天上,遂埋魂于蒿里。
匪仙道之云伪,盖为仁其由己。
经钓台而高迈,过鄂渚而西浮。
变青门之三袭,为黄尘之一丘。
城逶迤而中断,阶坡陀而半留。
分沙羡而启镇,即开蕃于夏州。
星尚连于翼、轸,舍兼分于斗、牛。
丽沧浪之水清,良信美乎濯缨。
嗟其钓而非钓,复何虑而何营。
羌有愿而不获,拂兰桡而上征。
冬已谢而春辞,联方舟而水嬉。
看白沙而似雪,望却月而成眉。
临石渚其如镜,玩弱柳其犹丝。
停赤壁而延伫,联怆望而方思。
吴水乡之舟楫,魏陆产之皋猎。
本吴长而魏短,况地利与天时。
结愤风而炎上,潦原火于惊飔。
灰雾霏而击马,箭参差而丽龟。
成班车之逸气,碎当途于鹿麋。
分洞庭于吴上,限东益于巴丘。
如淄、渑之相别,似泾、涓之分流。
虽滔滔而直泻,终耿耿而横浮。
想兰香之荐枕,怀娥媓之夜游。
若夫子瑜设险之记,阎遨游涌之地,既下车而践境,早询求于方志。
晓泊鬻拳之津,夕瞻荒谷之寺。
居柳下而布德,坐棠阴而高视。
班六条于宰邑,贤十部于从事。
每题舆于仲举,岂虚名乎叔治。
藉务隙于登临,乃纷吾之本志。
时复设羽盖,扬旌旆,乘雕玉,从贝带,浮云起,登高唐,泛枉渚,望涔阳。
荆棘生于龙门之下,狐兔穴于马牧之旁。
临章华而流眄,见旧楚之凄凉。
试极目乎千里,何春心之可伤。
其旧渚宫也,夹江带阡,布濩井田,通逵交迸,高门接连。
人要水心之剑,家给火耕之田。
既追随而得性,实燕处而超然。
若平台之中,观阁相通,雄梁渡水,壮翼临空,金堤之路,铜鞮之宫,阁写陵霄,楼布丽谯。
横走马而为观,拟牵牛而作桥。
尔乃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三色黄甘,千户朱橘
桃荫井而成蹊,萍浮江而泛实,蝉鸣枝而候稻,范飞冠而吐蜜。
复有水底石发,山筋地骨;
书带新抽,屏风牙发。
反魂长生,灵寿女贞,金盐玉豉,尧韭舜荣。
交让之目,代谢之名;
忘忧长乐,桃杷鼓筝。
竹则筼筜绿箓,交战策皮。
泪沾虞后,龙还葛陂。
便娟防露,檀栾夹池。
聊右书而左琴,且继踵于华阴。
彼门人之门道,各家求而有心。
先铅仇于鱼鲁,乃纷定于陶阴。
识三家之云谬,知五门之可寻。
时仰禀于皇猷,讨巴、濮于裨鯈;
乃棱威于华、墨,出车槛之云修。
观月窟之入附,睹日勒之来游。
既虎牙而成号,又龙额而为候。
仰皇德之洪深,疑朱离于侏任。
见白题之蹋鼓,看鸟孙之学瑟。
献挂条之良赆,奉桃枝之怪琛。
嗤聚米于马援,哂画地于臧旻。
彼蠢尔之为鲠,伊凭凌而未静。
异黄金于黑山,非绿林于青岭。
余喟然以指踪,实济宽而持猛。
负步光之文剑,惊汉阳之夕景。
麾灵琚之左转,光玳簪而右参。
白云生而阵合,红尘起而军暗。
于是驱骕骦,命蹶张,回翠盖之金爪,临绛宫之玉堂。
拟都护之戊己,模荆尸之甲裳。
作齐军之减灶,教燕师之臣墙。
观田畯复于虞泽,命车右而前驱。
犹从戎于细柳,若驱马于长榆。
矜猿鸣之抱木,伤兔走之依株,每愀然而作色,方载驰而转轼阅放鹿而兴悯,对乱鳞而动恻,矧高宴于城隅,驻五马而踟蹰。
乃有青琴碧玉,绛树绿珠。
西河王豹,东野绵驹;
兰缸夕然,合璧斜天。
照流风之回雪,映出水之初莲。
非吾心之所悦,曾未始而流连。
滥叨荣于分陕,逾一纪之星躔。
子既生而冠字,嗟留滞以回邅。
罢临边之瑞节,观楚黎之卧辙。
向秋野之苍茫,对寒江之幽咽。
散归云之郁蓊,吐长风之𬲅笞。
闻羌笛之哀怨,听胡笳之凄切。
惨余袂兮泪成行,攀余辕兮不忍别。
奉信圭而入朝,驱驷马而乘轺。
既总司于戎旅,亦兼饰于丰貂。
登虎踞而目极,忽平原之已超。
带方逵之九轨,接驰道之三条。
彼重门之击析,冯霞起以建标。
杂丹楼以藻井,闲青山于绮缭。
耆落星之从巃,睹㸌火之迢绕。
郁如蓬莱之临沧海,憬如昆仑之出绛霄。
函、夏之所觌,江、汉之所朝。
若夫天不爱道,地不爱宝,宾连紫达,华平朱草,麒麟五色,飞兔双翼,集我君圃之旁,游我帝梧之侧。
于斯时也,天子郊帝于员丘,高玉简于东汉;
迈金版于西周,奏苍璧而服大裘。
乐有云翘之舞,牲非茧栗之牛;
设黄琮而礼地,望方泽乎神州。
节会咸池之琯,冕无繁露之旒。
观三农乎九谷,荐黍稷之穜稑。
命甸师而清尘,诏封人而出宿。
敬青坛而致虞,动翠耜而祈谷。
时季春之上巳,临祓乎沼沚。
杏花发于露寒,棘实浮于蒙汜。
爰长久之御节,采日精于山趾。
天策夜而动星,钩陈朝而按轨。
予是时也,陪玉软,饰金羁,驱騄駬,《贝翟》翠罴,乘倜傥,控权奇,宝剑昭晰,彩𩊐陆离,乍俯马足,时仰月支。
见灵鸟之占巽,观司南之候离。
习执鞭而珥笔,虽日夕而忘疲。
奥重明堂地,景已乎正阳。
乃八片而四达,开上员而下方。
置阴鉴之明木,设圭瓒而盈觞。
谇天官乎冢宰,服端委而辩方。
虔植物之蕴藻,鄙将响之牛羊。
藉鸿私而置传,复惟毂而怀方。
溯蛟川于汇泽,洽鹄塞于浔阳。
何蠡川之浩浩,而匡岫之苍苍。
其匡岫也,盘纡崷崒,𭖷嶙郁律,峻极于天,千霄秀出,岑嵚崎𡾞,鸟兔蔽亏,蜭岈豁闻,背原面野。
坟飞流于天末,鼓雷霆于岩下。
耸高馆于去中,联丛祠于星社。
雕甍绮阁,吁可畏其欲落;
云雾杳冥,萦万岭而俱青。
照曜山庄,岧峣石梁;
雁门馀帐,隆安故床。
镜临江而分影,炉衔花而共香。
若乃羽族徘徊,察风应雷,鸳鸯感梦,干鹊知来。
露华挟雌而啸侣,衔环带垄而含猜。
孔接影而飖扬,𪆼交颈而陪鳃。
尔其彭蠡际天,用长百川;
沸渭渝溢,潋淡连延。
大则浩汗滉漾,细则浇灌潺湲。
遇祈飙之弗爽,彼所报之无帢夬。
且搏摇以九万,乍高风而三千。
其中则有跎灂嘉鱼,燕羽龙须,戴星含石,蒲身雉躯,乍浮圆镜,时泛明珠。
报荡子之长信,送仙人之短书。
耻观鱼而为乐,解舒雁于高缴。
必冀孔愉之龟,当如哙参之鹤。
忾冲冠而发愤,嗟吾人之施薄。
观进退于我生,每笃靖而居贞。
羞为金谷之富,不矫石闾之清。
每鞠躬而遵节,藉王道之既平。
贵静者人所便,予得之于自然。
非三百之不足,惜五十于丰年。
笑纻斜之行潦,喜甘雨于石田。
飞新梅于倡粉,拂轻絮于房绵。
月芝抽而晓落,灯花开而夜然。
菊从风而金散,荷带水而珠员。
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
课七分与六日,推两地与参天。
夕章程而钩股,亦剡注而参连。
幼坟藉以自娱,迄方今而不渝。
云气、芝英之简,悬针、倒薤之书,缄乎蒸栗之帙,饰乎酸枣之珠。
拟河献之留真,希淳儒之席珍。
笑彭聃之下士,联重义而自欣
凿户牖而长望,混木雁而兼陈。
嗟今来而古往,方绝笔于获麟
⑴ 《艺文类聚》作「蕤宾」。
⑵ 《艺文类聚》作「为」
⑶ 《艺文类聚》作「为」
⑷ 《艺文类聚》作「正元」
⑸ 《艺文类聚》作「夕结」。
⑹ 《艺文类聚》无「旧」字。
⑺ 《艺文类聚》作「巴」。
⑻ 《艺文类聚》作「驱骏驷」
⑼ 《艺文类聚》作「希淳于之席珍,临秋水之至乐,登春台而自欣」。
⑽ 《艺文类聚》作「联」
⑾ 《文苑英华》一百二十六;又见《艺文类聚》二十六,有删节。

天配五色。惟春也苍然。
地孕万物。惟玉也坚焉。
玉可久持。故君子比德于玉。
苍实正色。盖圣人形象于天。
岁既阳止。色其著矣。
东方木德之令。苍本灵威之纪。
顺其色繄象服是宜。饰其容信以苍为美。
晶荧兮其莹如碧。追琢兮其平如砥。
实同法服。不敢违于先王。
有异象环。独见用于孔子。
若乃太史告立春之期。天子迎东郊之时。
映乎元冕。节以采茨。
碧若生刍之色。肃乎出蓝之姿。
萦垂组而温润泽矣。系冲牙而左右流之。
质且异圭。终乃磨之无玷。
色虽匪白。谁谓涅而不缁。
故能间五玉。先四服。
混元冕。曜黄屋。
微白虹之皎洁。对苍龙以照烛。
岂非哲匠之所逢。他山之所攻。
采此温如之质。择其善者而从。
得佩之服之于此。琢之磨之于彼。
齐苍璧之获荐。异白玉之见毁。
色膺时用。宁侔纯漆之元。
彩非染成。讵比夺朱之紫。
矧乎四气莫先乎春阳。五位莫首乎东方。
九有具瞻。其尊也帝皇。
万物咸赖。其大也穹苍。
我乃应春气之德。顺阳和之则。
为帝者之行节。候穹苍之正色。
丛四美而具宣。冠偫玉之攸克。
所以标嘉名于时令。宜乎哉垂楷模之无极。

后湖(813年) 中唐 · 元稹
荆有泥泞水,在荆之邑郛
郛前水在后,谓之为后湖。
环湖十馀里,岁积潢与污。
臭腐鱼鳖死,不植菰与蒲。
郑公理三载(严司空绶),其理用喣愉。
岁稔民四至,隘廛亦隘衢。
公乃署其地,为民先矢谟
人人傥自为,我亦不庀徒
下里得闻之,各各相俞俞
提携翁及孙,捧戴妇与姑
壮者负砾石,老亦捽茅刍。
斤磨片片雪,椎隐连连珠
朝餐布庭落,夜宿完户枢
邻里近相告,亲戚远相呼。
鬻者自为鬻,酤者自为酤
鸡犬丰中市,人民岐下都
百年废滞所,一旦奥浩区
我实司水土,得为官事无。
人言贱事贵,贵直不贵谀。
此实公所小,安用歌裤襦(歌裤襦:见本卷《茅舍》注。)
答云潭及广,以至鄂与吴
万里尽泽国,居人皆垫濡
富者不容盖,贫者不庇躯。
得不歌此事,以我为楷模。
⑴ 荆:蜀本、卢本作“问”,卢校“问,疑是闻”,似是。泥:蜀本、卢本作“涽”。
⑵ 邑郛:犹城郭。郛,外城。《说文·邑部》:“郛,郭也。”
⑶ “公乃”二句:谓严绶把办公地点搬到后湖施工现场,为百姓先行谋划。矢谟:施布计画。
⑷ 傥:原作“谠”,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改。
⑸ 庀徒:雇用工匠、役夫。参前篇《茅舍》注。
⑹ 里:蜀本、杨本、董本、马本、类苑、胡本、季本作“俚”,似是。
⑺ 俞俞:和乐愉悦貌。俞,通愉。《庄子·天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成玄英疏:“俞俞,从容和乐之貌也。”
⑻ 姑:婆婆。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妇谓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
⑼ 斤:古代斫木之工具,与斧似,但形小而刃横。《说文·斤部》:“斤,斫木也。”段玉裁注:“凡用砍物者皆曰斧,砍木之斧,则谓之斤。”徐灏笺:“斧斤同物,斤小于斧。”王筠句读:“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不与刀锯相似。”
⑽ 椎:捶击之器具。椎,通槌。《集韵·脂韵》:“椎,通作槌。”隐:筑。《集韵·焮韵》:“隐,筑也。”
⑾ 鬻:卖。《玉篇· 部》:“鬻,鬻卖也。”此泛指买卖。
⑿ 酤:卖酒。《说文·酉部》:“酤,卖酒也。”此泛指买卖。
⒀ 丰:周国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孔颖达疏:“丰……文王旧都也。”市:交易。《尔雅·释言》:“贸、贾,市也。”邢炳疏:“谓市,买卖物也。”
⒁ 岐: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周代曾建都于此。岐与上文丰皆借指江陵。都:汇聚,聚集。《尔雅·释诂三》:“都,聚也。”
⒂ 奥浩:大片可定居之地。奥通墺,可定居之所。《汉书·地理志上》:“九州逌同,四奥既宅。”颜师古注:“奥,读曰墺,谓土之可居也。”
⒃ “我实”句:《唐六典》卷三○:“士曹、司士参军掌津梁、舟车、舍宅、百工众艺之事。”
⒄ 潭及广:潭州与广州,均在江陵之南,此泛指江陵以南地区。
⒅ 鄂与吴:鄂州与苏州,均在江陵之东,此泛指江陵以东地区。
⒆ 盖:本指盖屋之茅苫,此借指房屋。

国家诞敷文命。建学崇政。
置六经于屋壁。作偫儒之龟镜。
剪遗文以辨谬。俾雅诰以详正。
是以儒业益敷。皇风载盛。
敩学既阐。廓宇斯分。
饰素壁而照月。构丹梁而结云。
于是集青衿之侣。延鸿儒之偫。
贞八索。起三坟。
采典谟之沦翳。次编之缤纷。
稽古至今。从百家之正义。
归真背伪。俾四海之同文。
于是博考偫臣。宣明旧典。
既科斗之互缺。亦鱼鲁之相舛。
依鸟迹而难从。访蛇形而莫辨。
定兹金。规程邈之隶书。
遵彼古文。参史籀之大篆。
然后命钟张之艺。诏文学之官。
界四壁以绳直。挥五色之毫端。
粲尔其彩。昭然可观。
虽一劳之克定。乃千载之不刊。
错综既备。班列有次。
欲昭明于六书。先褒贬于一字。
俾去颠讹之惑。用全述作之意。
苟不绝于韦编。将永齐于石记。
至于止戈为武。反正为乏。
将为后生之式。必宪先王之法。
爰及垂露悬针。鹤头蚊足。
酌前修之楷模。为后来之轨躅。
瞻彼垣墙。代兹牍。
篇章焕炳。文雅照烛。
正以先王之修。则曲礼三千。
习以孔门之徒。则冠者五六。
所谓一人作则。万国仪刑。
光我廊庙。异彼丹青。
示人范于古训。正国常于典经。
既文明乎天下。宜远域而来庭。

投赠福建路罗中丞 唐 · 陈陶
七言律诗
越艳听谣不厌听,楼船高卧静南溟。
未闻建水窥龙剑,应喜家山接女星。
三捷楷模光典策,一生封爵笑丹青。
皇恩几日西归去,玉树扶疏正满庭。

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883年) 唐末 · 郑谷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借斧斤
篇篇高且真,真为国风陈。
澹薄虽师古,纵横得意新。
剪裁成几箧,唱和是谁人。
华岳题无敌,黄河句绝伦
吟残荔枝雨,咏彻海棠春
李白欺前辈,陶潜仰后尘
难忘嵩室(公有《嵩山》巨篇),不负蜀江滨(公尝从事蜀中,著《江干集》)
属思看山眼,冥搜倚树身。
楷模劳梦想,讽诵爽精神。
落笔空追怆,曾蒙借斧斤
⑴ 一作帙。近世诗人述作,公篇什最多
⑵ 《华岳》、《黄河》二诗序云:“此皆二京之内巨题目也。”
⑶ 公有《海棠》、《荔枝》二首,序云:“杜子美老于两蜀,而无此咏。”
⑷ 公有《寄符郎中诗》云:“我生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
⑸ 公有《论诗一章》云:“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

洞山泉 唐末 · 克符道者
五言律诗
深沉分派异,方外一轮孤。
海底清天镜,潭中碧眼珠。
千重排雪岸,半偈彻冰壶。
递印宗门后,人天作楷模。

禁林宴会之什 南唐至宋初 · 潘慎修
七言排律
红药深严肃广筵,嘉招仍许厕群仙。
忽窥宸翰云龙动,乍揭天辞日月悬。
散作楷模争宝惜,永刊金石共流传。
况当枚马从容地,仍集班扬侍从贤。
敢窃休明为盛观,愿陈风咏播薰弦。
不辞胜引承欢醉,长洽升平亿万年(宋洪遵《翰苑群书》卷上)

逍遥咏 其十五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论功须是一阳初,二八调和作楷模
固济但牢封密闭,莫教中道有差殊
(原校:宋作缘)时消息专心记,在意停腾运火徐
日月无亏明节候,从容愿所不踌躇
⑴ 原注:夫造万物之基,须向一阳之始。鸿渐于陆,九层之初矣。
⑵ 原注:结气朱英,金花凝液,初二八之交配,毕子母以相生。
⑶ 原注:八卦为炉,四神护卫,犹荆山之蕴玉,若贷岳以泥金。
⑷ 原注:德冠五行,爰从真一,青乃东方为首,黄仍中道称尊,甚勿差殊,极须秘密。
⑸ 原注:将欲神栖于灵除,消息于洞真者,必精专为功,节候为念也。
⑹ 原注:丹台有名,神室用意,既徐徐于火候,恒惕惕于炉前矣。
⑺ 原注:从一阳生,迨十月满,积功累得,自下升高,将最沐浴之时,可近临冠之日。
⑻ 原注:涤除玄览,情抱冲虚,果夙愿心,何踌躇之有也。

若言笔法穷绝艺,书一字,至百字,八法从前亦非细。
分间布白要审详,浓淡均匀看可戏。
一则一,二则二,消息踪由无纵恣。
纸为阵,笔为槊,将军须是有谋略。
墨要乾研清神思,点画临时要廓落。
形势奇状似龙蛇,平头大小宜斟酌。
曲须曲,直须直,意气方刚须雅饰。
闲暇规矩有指归,圆转楷模堪法则。
堪法则,有迟速,相钩相连光熠目。
古隶参杂故不拘,颠草纵横似花蔟。
偃仰莫把笔锋挫,先须顺䟐回收左。
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
研穷体象貌亦同,博学精微先贤播。
化阴阳,势出矣,藏头护尾深有理。
禀乎人性是常情,递相映带可行止。
迟涩飞动似玲珑,慢引急牵如流水。
上捺下挑猛如虎,蜂腰鹤膝不堪睹。
壮士屈臂凤皇飞,张弓发箭胜于弩。
提撕秘思不可传,常存形影勿孤露。
勿孤露,谁别辨,义之平稳知深浅。
自然观察往还来,斗回角立能驱遣。
痾瘵缠身,溺水之禽。
长似死蛇,短似虾蟆。
古人最慎,愚蒙大忌,名为不嘉。

安乐窝中一部书 北宋 · 邵雍
七言排律
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何如。
春秋礼乐能遗则,父子君臣可废乎。
浩浩羲轩开辟后,巍巍尧舜协和初。
炎炎汤武干戈外,恟恟桓文弓剑馀。
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音霸)大铺舒。
几千百主出规制,数亿万年成楷模。
治久便忧强跋扈,患深仍念恶驱除。
才堪命世有时有,智可济时无世无。
既往尽归闲指点,未来须俟别支梧。
不知造化谁为主,生得许多奇丈夫。

苍碑龙螭,突兀古殿侧。
世变文字异,岁久苔藓蚀
谅非好事者,尘土未尝拭。
我来仰首看,百过不自息。
曩者魏方盛,帝丕托威德。
驰驱百万众,南指斗牛域。
誓将殄氛祲,饮马长江邑。
翠华郁回翔,高会誇故国。
肃肃环佩响,煌煌羽旄饰。
鼓钟何镗鎝,淮汉为震仄。
罢飨示得意,摛文永镵勒。
从臣梁孟皇,隶法当世特。
奉诏无与让,淋漓奋其墨。
尔来几千岁,卓卓见筋力。
端庄九鼎重,劲挺群圭植。
威仪商山老,气象汉庭直。
惟昔铭栒戈,先儒固难迹。
况我鄙陋极,视此空叹惜。
常恐日磨灭,不辨点与画。
呼工模于纸,一扫见白黑。
缄包比琼瑶,把玩废寝食。
于时大经九,有诏讲谬忒
刊之太学中,为后代法式。
冲卿邦家彦,学问古今积。
辞端海鲸运,笔力霜鸷击。
况兹服儒官,洒翰固其职。
楷模所流传,历世动千百。
自非体法正,徒使观者惑。
厥初篆草隶,根本君已极。
聊持钉张玩,庶以参得失。

寄太康知县周宣德 北宋 · 徐积
四言诗
冬之季月,月及上弦。
太康书来,慰此皤然。
并其成法,别为一书。
敏而有术,使我嗟吁。
考其大指,官之楷模。
官守其约,事总其要。
何弊不除,何隐弗照。
如陛高台,俯视四旁。
不持度量,是物可量。
挈裘之领,提纲之纲。
维简维能,维能维精。
维精维思,维思维诚。
既诚既明,既信既行。
日有馀力,民亦閒暇。
不肯顽恶,孰为欺诈。
不出一符,不遗一力。
或将尔车,或负尔穑。
四境之内,如云坌集。
一岁之事,先期以办。
私无所扰,公无所患。
至于盗贼,无处伏藏。
情既暴露,脱身奔亡。
吏案可空,刑书可阁。
俾尔室家,既安且乐。
岂唯太康,世蒙其业。
凡百有司,皆来取法。
勿毁其成,在彼后人。
勿有所嫉,勿摇勿倾。
如川斯流,勿窒其行。
美哉太康,不负厥官。
到官之日,坐席未安。
所成者大,所及者远。
何以加之,加于所勉。
又何加焉,不倦于终。
遗之无穷,智者之功。

送李守孝博 北宋 · 徐积
四言诗
外官之重,其惟使乎。
使者之重,兵政刑诛。
持挈纲领,设施楷模。
以实去伪,以清革污。
善本须养,恶根必锄。
非严不肃,非宽不舒。
非威不行,非信不孚。
诸如此类,一不可无。
而况百粤,岭阳海隅。
其俗彍悍,戒吏侵渔。
缓之则怀,扰之则吁。
又况其徼,溪洞蛮居。
虑要先定,戒须早图。
使臣之重,不其然欤。
命使维何,曰山阳守。
维山阳守,其质忠厚。
既明而恕,惟所自有。
以严以威,以左以右。
维恕维平,维详维精。
所济维敏,所孚维诚。
刑无必用,事皆原情。
或虚其狱,或空其庭。
称者盈巷(原作卷,据康熙本、四库本改),传者盈城。
四境之内,尽为欢声。
其体则庄,面无浮气。
其目则瞭,心无所蔽。
不激不诡,不迁不泥。
亦不自务,亦不自恃。
好谋好询,使臣所贵。
维询维谋,何以酬之。
维时武备,为国修之。
我闻番禺,熙宁之前。
弓手之外,枪手三千。
总计一路,何啻万数。
因而循之,不烦招募。
可增其籍,可当土兵。
不费斗粟,不用尺缯。
其便如此,何惮弗兴(原作与,据康熙本、四库本改)
付之善吏,以成其能。
训之练之,按阅有程。
可如汉制,选择骁锐。
号为奔命,无所不备。
岂惟广东,自广而西。
闻命即赴,势张力齐。
如声如响,如鸷如飞。
如决大水,从山赴溪。
盖神速者,用兵之奇。
仍坚其城,仍浚其池。
虽有交趾,正如狐狸。
伏藏窟穴,其何能为(以上《节孝先生文集》卷八)
⑴ 原作微,据明抄本、康熙本、四库本改

寄题登封揖仙亭(1102年) 北宋 · 苏辙
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
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
心知渐失文武馀,萧然直入山中居。
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
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
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
上侍玉宸临九区,烜赫不类山泽癯。
依山作邑贤大夫,夜中焚香溯空虚。
我欲从之驾肩舆,秋风八月来徐徐。

和江子我竹夫人 北宋 · 晁冲之
七言律诗
黄藤白簟倦呼卢,高卧南窗示楷模。
郭芍药情元最密,郑樱桃迹近相疏。
下帷度日甘同梦,隐几终年得异书。
晚向禅房陪杖屦,清秋霜霰意何如(以上《晁具茨先生诗集》卷一○)

北地休奇绩,东闽出隽儒。
文明知世异,才德应时须。
台阁咨纯正,朝廷重楷模。
九原如可作,素业上唐虞。

过林子幽居 北宋 · 李彭
七言律诗
卧听山城罢击柝,策蹇过君霜满须。
窗间山好天欲曙,庭下菜肥人愈臞。
我非当世可领袖,君合于今称楷模。
谢公小草恐未免,怀宝要令真不沽。

清晨澹无营,按行瓜芋区。
二雏能拜起,婴儿千里驹。
抗颜捋髭须,酤酒提胡卢。
幸非李元礼,何劳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