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絷鞿
鞿羁
交辔
镳辔
秉辔
鞭靮
缰勒
负靮
鞿鞚
雕辔
缰络
《漢語大詞典》:絷鞿
马绊和马缰绳。喻牵制束缚。 宋 陆游 《春夏之交风日清美欣然有赋》:“天遣残年脱馽鞿,功名不恨与心违。”
《漢語大詞典》:鞿羁(鞿羈)
马缰绳和络头。比喻束缚。《楚辞·离骚》:“余虽好脩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王逸 注:“鞿羈,以马自喻。韁在口曰鞿,革络头曰羈,言为人所係累也。” 朱熹 集注:“鞿覊言自绳束,不放纵也。”《楚辞·九章·悲回风》:“心鞿羈而不形兮,气繚转而自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既刚且淑,服鞿羈兮。”
《漢語大詞典》:交辔(交轡)
(1).谓将马缰绳交给他人。仪礼·既夕礼:“主人要节而踊。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圉人夹牵之。”
(2).谓并辔而行。 宋 王安石 《祭吴侍中冲卿文》:“出则交轡,处则连榱。”
《漢語大詞典》:镳辔(鑣轡)
马嚼子和马缰绳。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跼鑣轡之牵制,隘通都之圈束。”
《漢語大詞典》:秉辔(秉轡)
手持马缰绳。指驾车。墨子·非儒下:“秉轡授绥,如仰严亲。”《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韩哀 秉轡而驰名。” 晋 潘岳 《藉田赋》:“ 常伯 陪乘,太僕秉轡。”
《漢語大詞典》:鞭靮
鞭子和马缰绳。借指随从效力。新唐书·封常清传:“我慕公义,愿事鞭靮,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深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何垠 注:“《檀弓》:执靮而从。”
《漢語大詞典》:缰勒(韁勒)
马缰绳和笼头。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乃知 戴嵩 笔,能出 韩干 徒。 干 马精神在韁勒, 嵩 牛怒鬪无牵拘。”
《漢語大詞典》:负靮(負靮)
手执马缰绳。引申为近侍。 南朝 梁武帝 《赠范云诏》:“虽勤非负靮,而旧同论讲。”
《漢語大詞典》:鞿鞚
马缰绳和笼头。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十二:“故冠缨不可以服鹿,鞿鞚不可以驭龙。”
《漢語大詞典》:雕辔(雕轡)
精美的马缰绳。 宋 康与之 《应天长·闺思》词:“缓雕轡独自归来,凭栏情绪。”一本作“彫轡”。
《漢語大詞典》:缰络(韁絡)
马缰绳和笼头。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五:“ 刘长卿 有《湘中纪行》十诗……词妙气逸,如生马驹不为韁络所掣,读之使人飘飘然有凭虚御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