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剌剌  拼音:là là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拍击声。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去程风剌剌,别夜漏丁丁。」
2.语助词。表示加重语气。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倒做这等魇镇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我不去!」《红楼梦》第二六回:「薛蟠道:『越发说的人热剌剌的丢不下。』」
《漢語大詞典》:号怒(號怒)
(1).大怒。 南朝 梁 刘孝仪 《弹贾执傅湛文》:“雍容之宾,未游於雕苑;号怒之容,日醉於雷池。”
(2).怒号。指风声疾厉。 唐 李白 《北风行》:“日月之赐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宋 司马光 《夏夜》诗:“须臾号怒息,清月照壁颊。”
分類:大怒风声
《漢語大詞典》:飒尔
形容风声。 唐 李白 《秋思》诗之一:“芜然蕙草暮,颯尔凉风吹。” 宋 曾巩 《将之浙江延祖子山师柔会别饮散独宿空亭遂书怀别》诗:“浩观万物变,颯尔生凉飈。”
《國語辭典》:刁刁  拼音:diāo diāo
动摇的样子。多用以形容草木。《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晋。郭象。注:「调调、刁刁,动摇貌也。」明。唐顺之 过清溪庄值主人不在诗:「翳翳孤村景,刁刁众木吟。」
《漢語大詞典》:颾颾
(1).象声词。形容风声。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淹泊遂所止,野风自颾颾。”
(2).风凛冽貌。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实在歌诗况辱知音敢不先唱辄奉五言四十韵寄献以抒下情》:“汾云晴漠漠,朔吹冷颾颾。”
(3).衰老貌。 元 仇远 《答胡苇杭》诗:“两山翼翼青如舞,双鬢颾颾白始休。”
《漢語大詞典》:飕飂(颼飂)
象声词。形容风声。 清 高咏 《李中丞歌》:“邇来 江 南数十州,荒村废井风颼飂。”
《漢語大詞典》:翏翏
象声词。长风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陆德明 释文:“长风声也。 李 本作‘飂’。” 宋 苏轼 《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 清 恽敬 《说山》:“登三之一,城郭人民如垤蚁,风翏翏然。”
《國語辭典》:透风(透風)  拼音:tòu fēng
1.通风。《红楼梦》第六七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个,又透风,又不蹧蹋。」
2.暗通消息,泄漏秘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县大惊,细细在衙门里追问,才晓得是门子透风。」《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预先透风给各学堂监督,传谕他们教习率领学生,一齐穿著体操衣服,手执花圈,前来送殡。」
3.将东西让风吹吹,透透气。如:「橱子里的衣服该拿出来透透风。」
《漢語大詞典》:飗飗(飀飀)
(1).风吹貌。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湛方生 《风赋》:“亦有飘泠之气,不疾不徐,飀飀微扇,舋舋清舒。” 南朝 梁 陆倕 《思田赋》:“风飀飀以吹隟,灯黯黯而无光。” 唐 刘长卿 《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幽琴》:“飀飀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飗飗的西北风滚过荒原,圈圈打旋,嗷嗷怪叫。”
(2).形容动作轻疾如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雷曹:“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縋下。 乐 危之。其人笑言:‘不妨。’ 乐 如其言,飀飀然瞬息及地。”
(3).象声词。多形容风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飀飀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於是伐枯积朽,爝火烧之,烟入洞中,为风所吸,声飀飀然。”
《漢語大詞典》:刁调(刁調)
(1).动摇貌。多形容草木。镜花缘第八八回:“眇孤蓬之振根兮,每刁调而难住。”
(2).形容风声。 清 梅曾亮 《陈石士先生文》:“波水四伏,山声刁调。”参见“ 刁刁 ”。
《國語辭典》:刁刁  拼音:diāo diāo
动摇的样子。多用以形容草木。《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晋。郭象。注:「调调、刁刁,动摇貌也。」明。唐顺之 过清溪庄值主人不在诗:「翳翳孤村景,刁刁众木吟。」
《漢語大詞典》:飒洒(颯灑)
(1).象声词。状风声。
(2).舞动貌。后汉书·班固传下:“登玉輅,乘时龙,凤盖颯洒,和鸞玲瓏,天官景从,祲威盛容。”
《漢語大詞典》:飋飋
象声词。多指风声。 唐 王周 《西山晚景》诗:“半引弯弯月,微生飋飋风。”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我看了些洒红尘秋雨的这丝丝,更和这透罗衣金风飋飋。”
《国语辞典》:忒楞  拼音:tè lèng
拟声词。形容鸟飞声、风声。元。杨讷《西游记》第二三出:「杜子春炼丹成虚诳,则为心不诚也有许多模样,将一个小孩儿提起来石上撞,则一惊那金丹忒楞化粉蝶儿飞扬。」也作「忒楞楞」、「忒楞楞腾」。
《漢語大詞典》:朴簌(樸簌)
亦作“ 朴蔌 ”。
(1).象声词。拍翅声。 唐 温庭筠 《塞寒行》:“燕弓弦劲霜封瓦,朴蔌寒鵰睇平野。” 清 《潇潇雨·落叶》词:“朴簌沙鸥背,惊梦难栖。”
(2).象声词。风声。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圣别》:“秋风朴簌,夕阳西下速,死别生离。”
《漢語大詞典》:飒焉(颯焉)
(1).形容风声。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陜路秋风起,寒堂已颯焉。”
(2).衰飒貌。 北周 庾信 《伤心赋》:“悽其零零,颯焉秋草。”
(3).迅疾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夫辰月变则律吕动,晦望交而蚌蛤应,分至启闭,而燕鴈龙蛇颯焉出没者,皆先之以冥化,而后发於物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