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面色发白(面色发白)  拼音:miàn sè fā bái
面容发白。形容因惊恐、恚怒或身体不适使脸色惨白。如:「那个人面色发白,莫非晕车了。」
《国语辞典》:苫眉努目  拼音:shān méi nǔ mù
皱著眉、睁著眼,形容人面容严冷。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为甚么苫眉努目閒淘气,你来我去无些礼,揎拳攞袖乔声势。」也作「努眼苫眉」。
分类:人面面容
《国语辞典》:鹄面鸟形(鹄面鸟形)  拼音:hú miàn niǎo xíng
形容人饥饿枯瘦、面容憔悴。元。王恽〈入奏行美圣政而重民急也〉诗:「扶羸载瘠总南逋,鹄面鸟形犹努力。比之坐毙不相保,趁熟庶几延旦夕。」也作「鸟面鹄形」。
《国语辞典》:丰容靓饰(丰容靓饰)  拼音:fēng róng jìng shì
靓饰,以脂粉妆饰。丰容靓饰指面容丰润,妆饰美丽。《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国语辞典》:焦面大士  拼音:jiāo miàn dà shì
焦面,肤色焦黑的面容。大士,菩萨的通称。焦面大士为民间宗教神明之一,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据说观世音看见孤魂野鬼抢食的场面,化身为面貌凶恶的凶神以主持公道,维护众鬼的秩序。一说焦面大士为一凶神,后为观世音收服,甘为部将。也称为「大世爷」
《国语辞典》:形于颜色(形于颜色)  拼音:xíng yú yán sè
内在思想、情绪映现于面容。如:「他个性内敛,忧喜之事,很少形于颜色。」《隋书。卷二。高祖纪下》:「朕君临区宇,于兹九载,开直言之路,披不讳之心,形于颜色,劳于兴寝。」
《国语辞典》:整脸子(整脸子)  拼音:zhěng liǎn zi
面容严肃少有笑容的人。如:「他是个整脸子,平常难得说笑。」
《国语辞典》:谄词令色(谄词令色)  拼音:chǎn cí lìng sè
说著动听谄媚的话,摆出和善讨好的面容。《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句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国语辞典》:颜色儿(颜色儿)  拼音:yán shai ér
1.黄、白、黑、红、绿等各色。
2.颜料。
3.人的面容气色。
《漢語大詞典》: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空自胸藏锦綉,口唾珠璣;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頦。”
《國語辭典》:灰头土脸(灰頭土臉)  拼音:huī tóu tǔ liǎn
1.形容蓬头垢面,满面风尘。《醒世姻缘传》第一四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也作「灰头土面」、「灰头草面」。
2.比喻碰了一鼻子灰,很没面子。如:「谁叫你要去惹他,自讨没趣,搞得灰头土脸回来。」
分類:面容污秽
《國語辭典》:灰头土面(灰頭土面)  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1.佛教用语。指修行得道者为度化众生而投入红尘,不事修饰。《五灯会元。卷一八。杨州齐谧首座》:「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
2.形容头面污秽。宋。葛长庚〈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词:「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也作「灰头土脸」、「灰头草面」。
《國語辭典》:灰头土面(灰頭土面)  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1.佛教用语。指修行得道者为度化众生而投入红尘,不事修饰。《五灯会元。卷一八。杨州齐谧首座》:「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
2.形容头面污秽。宋。葛长庚〈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词:「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也作「灰头土脸」、「灰头草面」。
《漢語大詞典》:黄干黑瘦(黄乾黑瘦)
面容憔悴貌。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乾黑瘦。”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我我我折倒的骨捱捱身似柴蓬,是是是俺可也病懨懨黄乾黑瘦。”
分類:面容憔悴
《國語辭典》:鹄面鸠形(鵠面鳩形)  拼音:hú miàn jiū xíng
形容人饥饿瘦弱、面容憔悴。《隋唐演义》第八回:「如今弄得衣衫褴褛,鹄面鸠形一般,却去拜他,岂不是迟了!」《六部成语注解订正。户部》:「鹄面鸠形:言饥寒之民面如鹄、形如鸠也。」也作「鸟面鹄形」。
《國語辭典》:皓首苍颜(皓首蒼顏)  拼音:hào shǒu cāng yán
斑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孔。形容老人的容貌。《孤本元明杂剧。午时牌。第一折》:「想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