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划策(划策)  拼音:huà cè
规划计策。如:「与其你一人苦思,不如大家一同划策,也许可想出好法子。」也作「画策」。
《国语辞典》:百谋千计(百谋千计)  拼音:bǎi móu qiān jì
各种谋略、计策。如:「他使尽百谋千计,想将家族事业据为己有。」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这其间详细,索用心机,要搜寻百谋千计。」
分类:谋略计策
《国语辞典》:绝后计(绝后计)  拼音:jué hòu jì
比喻计策过于阴险恶毒,将使出计者自招恶果,断子绝孙。《西游记》第二五回:「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也作「绝户计」。
《國語辭典》:泛头(泛頭)  拼音:fàn tou
虚幻的景象。引申为诡计、陷阱。《西游记》第三一回:「我若认了这个泛头,就与他打啊,噫!我却还害酒哩!」
分類:花招计策
《國語辭典》:缓兵之计(緩兵之計)  拼音:huǎn bīng zhī jì
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比喻暂时设法拖延时间,使事态缓和的方法。《老残游记》第二○回:「许大决意要杀陶三,监生恐闹出事来,原为缓兵之计,告诉他有种药水,名:『千日醉』,容易醉倒人的,并不害性命。」
《國語辭典》:鬼把戏(鬼把戲)  拼音:guǐ bǎ xì
阴险或暗中捉弄人的手段或诡计。如:「你这套鬼把戏,我早就看透了。」
《漢語大詞典》:诡把戏(詭把戲)
即鬼把戏。阴险的手段或计策。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那么‘ 中 日 陆海军共同防敌的军事协定’、‘ 日本 人提倡的 亚细亚 学生会’、‘ 日本 人的 蒙古 的自决’,种种怪现象、诡把戏,都是今日大亚细亚主义下的产物,断断不是新亚细亚主义下的产物。”
《國語辭典》:鬼计多端(鬼計多端)  拼音:guǐ jì duō duān
鬼点子或坏主意很多。如:「那人鬼计多端,同事们都不喜欢他。」《三侠五义》第四○回:「白馥馥一张面皮,暗含著恶态,叠暴著环睛,明露著鬼计多端。」《小五义》第八二回:「那人鬼计多端,别听他这一套言语。」
《漢語大詞典》:规策(規策)
谋略,计策。魏书·术艺传·王显:“又罢六辅之初, 显 为领军 于烈 间通规策,颇有密功。”
分類:谋略计策
《國語辭典》:半筹不纳(半籌不納)  拼音:bàn chóu bù nà
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觑敌军似耍,耍,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也作「半筹莫展」、「一筹不画」。
《国语辞典》:打如意算盘(打如意算盘)  拼音:dǎ rú yì suàn pán
盘算称心如意的计策。如:「少在那里打如意算盘了!小心『偷鸡不著蚀把米』。」
《漢語大詞典》:俦策(儔策)
计策,谋略。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人传孝友,转帆檣於 赤县 ;八 闽 戎节,寓儔策於清尊。”
分類:计策谋略
《國語辭典》:三十六计(三十六計)  拼音:sān shí liù jì
三十六本为虚数,极言计策极多。后好事者附会,凑足三十六实数,名目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灭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漢語大詞典》:绝着
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计策、手段。《天雨花》第十五回:“他必无计挽回,方用此等絶着。” 王愿坚 《党费》:“敌人看看整不了我们,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着。”
分類:想象计策
《国语辞典》:绝户计(绝户计)  拼音:jué hù jì
比喻计策过于阴险恶毒,将使出计者自招恶果,断子绝孙。《金瓶梅》第二六回:「你也要合凭个天理,你就信著人,干下这等绝户计。」也作「绝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