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去取
舍弃或保留。公孙龙子·白马论:“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宋 朱淑真 《读史》诗:“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郭沫若 《集外·鼎》:“编辑者对于作家的文字有去取之权,这是他的正当权利。”
《漢語大詞典》:避俗
(1).避世隐居。 唐 杨凭 《千叶桃花》诗:“若教避俗 秦 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元 卢挚 《渊明归来图》诗:“亡 秦 扶 汉 声隆隆, 渊明 初非避俗翁。”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二回:“这一所住宅,也是个有趣的朋友起在这边避俗的。”
(2).指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来,光阴迅速,不觉已是一载有餘。”
(3).舍弃旧俗。参见“ 避俗趋新 ”。
《漢語大詞典》:避俗趋新(避俗趨新)
谓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國語辭典》:鸡肋(雞肋)  拼音:jī lè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甚价值,丢了却又觉得可惜的事物。《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宋。苏轼〈次韵王滁州见寄〉诗:「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國語辭典》:留恋(留戀)  拼音:liú liàn
有所眷恋而舍不得离去或放弃。《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当下几个人并无心留恋街上的夜景,匆匆回到栈房。」
《國語辭典》:不释(不釋)  拼音:bù shì
1.不放下、不放开。《淮南子。说山》:「执而不释,马氂截玉。」
2.不解除、不消散。《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
3.不舍去、不放弃。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马烦辔殆,不释拥树。」
4.解释不了,说不通。晋。陆机 演连珠五○首之二三:「是以南荆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漢語大詞典》:糜捐
粉身碎骨,舍弃生命。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誓在糜捐,用酬钧播。”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岂徒褒博以为容,愿尽糜捐而报德。”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残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
《國語辭典》:委弃(委棄)  拼音:wěi qì
丢掉。《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资用器械粮食山积,皆委弃而遁。」
《國語辭典》:放开(放開)  拼音:fàng kāi
松开。如:「放开心胸」。《金瓶梅》第六二回:「若得止住不流了,再把口里放开,吃下些饮食儿就好了。」
《國語辭典》:捐生  拼音:juān shēng
1.舍弃生命。指死亡。晋。潘岳〈寡妇赋〉:「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
2.旧时捐纳钱财而取得官职的人。《清史稿。卷一一二。选举志七》:「廷议陇其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
《国语辞典》:废礼(废礼)  拼音:fèi lǐ
舍弃繁琐的礼节。《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國語辭典》:割爱(割愛)  拼音:gē ài
将自己心爱的东西转让给别人。唐。薛能 三学山开照寺诗:「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看看盘川又将用完了,只得忍心割爱,洒泪而别。」
分類:舍弃
《漢語大詞典》:难舍(難捨)
不忍舍弃。景德传灯录·第八祖佛陀难提:“﹝ 伏驮蜜 ﹞虑父母爱情难捨,故不言不履耳。”《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叫庄客挑担儿,亲送十里之程,心中难捨。” 李瑛 《战斗喜报·哨子响了》诗:“滴着难舍的泪,缝呵缝呵,你颤抖的手拉着我的衣襟。”
《漢語大詞典》:奄弃(奄棄)
忽然舍弃。犹永别,谓死亡。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元史·文宗纪二:“朕以先皇帝奄弃方新,摧怛何忍。” 明 文徵明 《先叔父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文公行状》:“盛年奄弃明时,有可惜者。”
《漢語大詞典》:身殉
指为某种信念而舍弃生命。 郭沫若 《万引》:“她也坠楼身殉了。” 巴金 《静夜的悲剧》:“四天后,她在断头台上身殉她的愚蠢行为。”
《國語辭典》:遗照(遺照)  拼音:yí zhào
死者生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