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国毁(國毁)
指乡人毁谤指责。列子·仲尼:“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
《漢語大詞典》:谤政(謗政)
受到指责的政事。《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 郑国 ,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唐 张九龄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且媚于人者,必好其威福;贤於事者,必羞其谤政。”
分類:指责政事
《漢語大詞典》:面诋(面詆)
当面诋毁、指责。宋史·寇準传论:“然挽衣留諫,面詆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宋史·王钦若传:“ 钦若 久不决, 知节 因面詆其短,争於帝前。”辽史·文学传·王鼎:“ 鼎 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詆之。”
《漢語大詞典》:面触(面觸)
当面指责。史记·汲郑列传:“而 黯 常毁儒,面触 弘 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
分類:当面指责
《漢語大詞典》:隐讽(隱諷)
用暗示性的语言加以劝告或指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既入门,夫妻调笑甚懽;而 昌 恒独宿,若无所私。逾年,秋战而捷, 周 益慰。然年渐暮,日望抱孙,故尝隐讽 昌 , 昌 漠若不解。” 郭沫若 《海涛集·神泉》:“在 神泉 天天等风,不由自主地在脑子里爱想着这些问题。而答案呢?隐讽之间也好像已经有了。”
《漢語大詞典》:击抨(擊抨)
抨击,批评指责。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盖 张园 开会羣众对 王之春 借 法国 兵、借 法国 款事痛加击抨,因之触 王之春 之怒。”
《漢語大詞典》:讦斥(訐斥)
攻讦指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宋 马令 《南唐书·诛死传·褚仁规》:“ 仁规 方承恩遇,猥被摧折,不胜忿恚,乃上书自陈无过,而为谗佞所间,辞甚訐斥。”
分類:攻讦指责
《漢語大詞典》:垢病
诟病,指责。 邹韬奋 《经历》十一:“ 约翰 在最初受人垢病的是造成了不少买办,或做外人爪牙的翻译。”
分類:诟病指责
《國語辭典》:赌气(賭氣)  拼音:dǔ qì
负气、意气用事。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被那虔婆板障,赌气离了他们,出来在客店中安下。」《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在府城里考书院总考不高,赌气往上海谋干,幸而认得开通书店里一个掌匮的,留他住下译书,每月十元薪水。」也作「赌鳖」、「气赌」。
《漢語大詞典》:互讦(互訐)
谓互相指责、揭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科道争为主考:“至癸巳冬,而纷纷互訐愈不休。”清史稿·穆宗纪一:“以侍郎 薛焕 、通政使 王拯 互訐,均予降调,并申诫臣工。”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么,报社收津贴,连同业中也互讦过,但大家都自称为公论。”
分類:指责揭发
《漢語大詞典》:回口
受到指责时进行辩驳,或挨骂时反过来骂对方。也叫回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那个做婆婆的,年轻时也做过媳妇来,做媳妇的时候,不免受了他婆婆的气,駡他不敢回口,打他不敢回手,捱了若干年。”
《漢語大詞典》:攻摘
批评指责。明史·文苑传二·罗玘:“一经攻摘,且玷终身。”
分類:批评指责
《漢語大詞典》:攻诘(攻詰)
攻击指责。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其党亦各树旗帜,以相攻詰。”
分類:攻击指责
《國語辭典》:鲠讦(骾訐)  拼音:gěng jié
遇不平之事,直言攻击,不避权势,不从流俗。《新唐书。卷一七四。牛僧孺传》:「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漢語大詞典》:诋谯(詆譙)
呵斥指责。 宋 苏轼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啼鴂催天明,喧喧相詆譙;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弔。”
分類:呵斥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