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盛大  拼音:shèng dà
1.宏大、隆重。如:「董事长举行盛大的筵席,犒赏员工。」《宋书。卷四二。列传。王弘》:「明公位极台鼎,四海具瞻,劬劳夙夜,义同吐握。而总录百揆,兼牧畿甸,功实盛大,莫之与俦。」宋。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读小雅。宾之初筵》:「二章言奏乐以乐其先祖,合此百礼。百礼之中,莫不咸备,有壬有林,言礼之盛大可观也。」
2.兴盛、壮大。如:「军容盛大」。唐。权德舆〈唐故太常卿赠刑部尚书韦公墓志铭并序〉:「自楚元王傅汉丞相节侯、恭侯而下,其族盛大。天爵人爵,沛然两集。」《朱子语类。卷七一。易。复》:「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倒了。」
《漢語大詞典》:有秩
(1).博大,无穷。《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 注引 王引之 经传释词:“秩,大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登圣皇於天阶,章 汉 祚之有秩。”
(2).古代乡官名。 汉 承 秦 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后汉书·百官志五》:“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漢語大詞典》:宏博
(1).宏伟,博大。陈书·张种传:“ 种 沉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 大颠师 论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义不至城郭,自激修行。”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子 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南京太常寺少卿夏公行状》:“﹝ 夏公 ﹞为诗文宏博豪放,举笔千百言,而感世触物,义归於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郭璞 《江赋》,源出 汉 魏 大赋,气魄雄伟,取材宏博。”
(2).特指知识广博。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仲甫 才勇有文,顷从事於 郭崇 ,教其射法,后 崇 反师之,赡辨宏博,纵横可用。” 清 管同 《恩县四女祠碑》:“ 孙公 宏博淹雅,习知古事,千载聵瞀,一辨而明。”
《國語辭典》:广博(廣博)  拼音:guǎng bó
多方面、大范围。多指学识丰富,胸怀广大。《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今小子说一个松江富翁姓潘是个国子监监生,胸中广博,极有口才。」
《漢語大詞典》:精博
精深博大。晋书·华轶传:“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吾儕服其精博,时议称其典要。”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读昭明文选宜看注, 李善 注最精博。”
分類:精深博大
《國語辭典》:辽阔(遼闊)  拼音:liáo kuò
辽远、广阔。《北史。卷四○。韩麒麟传》:「若欲取况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唐。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也作「辽廓」。
《國語辭典》:辽远(遼遠)  拼音:liáo yuǎn
遥远。《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漢語大詞典》:敦大
(1).敦厚宽大。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唐 韩愈 《释言》:“今三贤方与天子谋,所以施政於天下而阶太平之治,听聪而视明,公正而敦大。” 明 方孝孺 《希董堂记》:“ 茅侯 为人敦大和雅,不亢不諂。”
(2).指厚重博大。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大抵此山( 九华 )之奇在脩纤耳,然无含蓄敦大气象,与 庐阜 、 天台 异矣。”
《國語辭典》:恢弘  拼音:huī hóng
1.广阔。如:「他为人宽厚,气度恢弘。」也作「恢宏」。
2.扩大、发扬。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漢語大詞典》:配地
(1).亦作“ 配墬 ”。古代祭地,以后妃袝祭。《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也。”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配地行新祭,因山託故封。”
(2).谓功德与地一样博大深厚。《礼记·中庸》:“博厚配地。” 孔颖达 疏:“博厚配地,言圣人之德博厚,配偶於地,与地同功,能载物也。”
《漢語大詞典》:广远(廣遠)
(1).广大辽远。国语·晋语八:“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於广远也。”后汉书·安帝纪:“被蝗以来,七年于兹……今羣飞蔽天,为害广远。”宋书·州郡志一:“ 冀州 尧 都,土界广远。” 梁启超 《敬告当道者》:“大抵愈波折一次,则其思想之传布也愈广远。”
(2).博大深远。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至其造意广远,据经坚决,寄讽于草木,託兴于亭传,人多惮而不能回也。”
《漢語大詞典》:闳远(閎遠)
博大深远。 汉 赵岐 《〈孟子〉题辞》:“儒家惟也《孟子》,閎远微妙,緼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 宋 苏舜钦 《王子野行状》:“公智识閎远,善谭名理,虽庸人之善,终身不忘。”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高宗 天资閎远,几餘览古,篤嗜过於儒素。” 章炳麟 《讨满州檄》:“事虽未形,规摹则不可以不閎远。”
分類:博大深远
《漢語大詞典》:闳博(閎博)
宏伟博大。史记·礼书:“化隆者閎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旧唐书·崔圆传:“ 圆 少弧贫,志尚閎博,好读兵书,有经济宇宙之心。” 清 方苞 《古文约选序例》:“ 圣祖仁皇帝 所定《渊鉴古文》,閎博深远,非始学者所能徧观而切究也。”
分類:宏伟博大
《國語辭典》:浑涵(渾涵)  拼音:hún hán
1.广博深沉。《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赞曰》:「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2.包容。《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
《漢語大詞典》:宏通
(1).贯通;博大通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 安 常註诸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説不堪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胡道人头白眉毛长,语 安 云:‘君所註经,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宏通,可时时设食。’”旧唐书·齐王倓传:“﹝ 齐王倓 ﹞降志尊贤,高才好学,艺文博洽,智略宏通。” 清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文正公 以雄直之气,宏通之识,发为文章,冠絶今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署 四川 总督 端方 ,才猷敏练,学识宏通,由部属外任监司,洊膺疆寄。”
(2).谓心胸开阔,通达事理。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德言容功,义仁孝忠,温良恭俭,敬让宏通,率履弗越。”
《漢語大詞典》:总龟(總龜)
(1).古代对知识渊博者之誉称。 唐 颜真卿 《丽正殿学士殷君墓碣铭》:“ 贺 呼君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称府者,有称库者……有称总龟者。”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义学之渊海,三藏之总龟。”
(2).用以称内容博大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