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剑龙(劍龍)  拼音:jiàn lóng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墓中有一宝剑,盗者欲取时,剑作龙鸣虎吼,使盗者不敢近。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兵部。剑》。后指宝剑的神灵。唐。李贺〈吕将军歌〉:「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2.动物名。古代的爬虫动物,属晚侏罗世披甲恐龙类。体大,头小,短颈,四肢著地,前肢比后肢短,致背部弓起。是由两足行走类型演化而来,回复至四足行走的姿态。背部有两列三角形的大骨板,可保护脊椎骨和脊髓。尾部有四支骨质刺状体,可用以禦敌。
《漢語大詞典》:白螭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白色龙类动物。《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 王逸 注:“虬,螭,神兽,宜於驾乘。” 明 何景明 《述归赋》:“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两服。”
《国语辞典》:卞氏龙(卞氏龙)  拼音:biàn shì lóng
动物名。爬虫纲恐龙类。身体构造与哺乳动物相似,在大陆地区的云南禄丰三叠纪地层中,曾发现其化石。
《国语辞典》:异特龙(异特龙)  拼音:yì tè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及东非侏罗纪后期的地层中。体重约二吨,体长约十公尺,肉食,牙齿和爪子锐利,尾巴强劲而有力。
《国语辞典》:三觭龙(三觭龙)  拼音:sān jī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体长约三丈,其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及中国蒙古、山东之白垩纪地质系统中。有一骨板由头后缘伸至肩甲,以保护颈部,头上有角一对,形似牛角,头前正中线上,另有一小角,故称为「三觭龙」。
《漢語大詞典》:鲲鲠(鯤鯁)
古代传说中的蛟龙类动物。《淮南子·墬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於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