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公山上鸣鹤
 
心胆闻风折
 
晋家风鹤
 
淮鹤
  
鸣鹤
 
相关人物
苻坚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奕子)谢玄〉~2082~
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而凉州之师始达咸阳,蜀汉顺流,幽并系至。先遣苻融、慕容炜、张蚝、苻方等至颍口,梁成、王显等屯洛涧。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从弟辅国将军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距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石军距张蚝,小退。玄、琰仍进,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获坚乘舆云母车,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山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馀。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赐钱百万,䌽千匹。

简释

风声鹤唳:指因兵败而惊惧。清黄景仁《寿阳》:“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國語辭典》:风声(風聲)  拼音:fēng shēng
1.风的声音。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消息、听闻。《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便有许多人来钻谋这个差使。」
3.树立声教。《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4.声名、声望。《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
《国语辞典》:风声紧(风声紧)  拼音:fēng shēng jǐn
比喻局势紧张。如:「现外头风声紧,你就暂时在此避风头吧!」
分类:局势紧张
《国语辞典》:漏风声(漏风声)  拼音:lòu fēng shēng
泄漏消息。如:「这件事非常机密,千万不可漏风声,以免打草惊蛇。」《三侠五义》第六○回:「贤弟休得如此。岂不闻窗外有耳?倘漏风声,不大稳便。难道贤弟醉了么?」
《国语辞典》:走漏风声(走漏风声)  拼音:zǒu lòu fēng shēng
泄漏消息。《红楼梦》第六四回:「择了日子,人不知,鬼不觉,娶了过去,嘱咐家人不许走漏风声。」
《国语辞典》:走了风声(走了风声)  拼音:zǒu le fēng shēng
泄漏消息。《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一一的吩咐了众人,都不许在外走了风声。」《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一定是昨儿话走了风声,俺妈知道,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
《国语辞典》:泄漏风声(泄漏风声)  拼音:xiè lòu fēng shēng
透露消息。如:「千万别泄漏风声,以免被人捷足先登。」
分类:透露消息
《国语辞典》:不露风声(不露风声)  拼音:bù lòu fēng shēng
不走露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道:『既到这里,但凭妈妈,只要方便些,不露风声便好。』」
《国语辞典》:露风声(露风声)  拼音:lòu fēng shēng
泄露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不妨事,大头在我手里,且待我将息棒疮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还是井落在吊桶里,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风声,等他先做了整备。」
分类:泄露消息
《国语辞典》:探风声(探风声)  拼音:tàn fēng shēng
悄悄打听消息。如:「行动之前,你派些人先去探风声吧!」
《漢語大詞典》:风声妇人(風聲婦人)
指营伎。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高燕公 在 淮南 日,任 江扬 宰,有弟收拾一风声妇人为歌姬,在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公﹞从容谓 牧 曰:‘风声妇人若有顾盼者,可取置之所居,不可夜中独游,或昏夜不虞,奈何?’”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营伎,亦曰风声妇人,取《古文尚书》表厥井里,树之风声之义。”亦作“ 风声贱人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晦辞 于坐间,与官妓 朱良 别,因掩袂大哭。 赡 曰:‘此风声贱人,员外何必如此!’”
《國語辭典》:风声鹤唳(風聲鶴唳)  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
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列阵肥水,谢玄等以八千精兵渡水还击,秦兵大败,溃兵听到风声和鹤鸣,皆以为王师已至。典出《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形容极为惊慌疑惧。宋。李曾伯 醉蓬莱。问金城方略词:「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珍方好,贾蓉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得两府俱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也作「鹤唳风声」。
《漢語大詞典》:风声贱人(風聲賤人)
见“ 风声妇人 ”。
《漢語大詞典》:风声妇人(風聲婦人)
指营伎。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高燕公 在 淮南 日,任 江扬 宰,有弟收拾一风声妇人为歌姬,在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公﹞从容谓 牧 曰:‘风声妇人若有顾盼者,可取置之所居,不可夜中独游,或昏夜不虞,奈何?’”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营伎,亦曰风声妇人,取《古文尚书》表厥井里,树之风声之义。”亦作“ 风声贱人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晦辞 于坐间,与官妓 朱良 别,因掩袂大哭。 赡 曰:‘此风声贱人,员外何必如此!’”
《分类字锦》:风声噤心(风声噤心)
庾信 风声特噤心。
分类:
《國語辭典》:鹤唳风声(鶴唳風聲)  拼音:hè lì fēng shēng
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参见「风声鹤唳」条。明。张景《飞丸记》第七出:「还是你鹤唳风声自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