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分类词汇(续上)
逋耗
不兰奚
东逃西窜
椒举班荆
流亡政府
《漢語大詞典》:逋耗
逃亡、减少。新唐书·郭虔瓘传:“将作大匠 韦凑 上言:‘ 汉 徙豪族以实 关中 ,今畿辅户口逋耗,异时戎虏入盗,丁壮悉行,不宜更募驍勇,以空京甸,资荒服。’”
分類:逃亡减少
《漢語大詞典》:不兰奚(不蘭奚)
蒙语音译词。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 元 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 草堂寺 金长老 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闕少穿著粮食。你每覷当休教闕少者。”
《國語辭典》:东逃西窜(東逃西竄)  拼音:dōng táo xī cuàn
四处奔逃躲避。《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些家僮见了那人,仔细看了一看,大叫道:『有鬼!有鬼!』东逃西窜。」
《漢語大詞典》:椒举班荆(椒舉班荆)
春秋 时, 楚国 椒举 与 声子 友善。 椒举 逃亡到 郑国 ,打算去 晋国 ,在 郑 郊遇到也打算去 晋国 的 声子 ,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復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 楚 。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清 钱谦益 《咸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 椒举 之班荆、 绕朝 之赠策、 荆 高 燕市 之饮泣、 孙 刘 狼石 之坐语、 越石 扶风 之歌、 步兵 广武 之叹,輒为引觴击节,曳袖起舞。”
分類:友善逃亡
《國語辭典》:流亡政府  拼音:liú wáng zhèng fǔ
原指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轴心国侵占的国家,将其政府迁至海外继续运作。如波兰、比利时、荷兰等国将政府迁至英国伦敦。今泛称当某国为外国占领或反对政权控制时,该国在国外建立的政权。如科威特在西元一九九○年遭伊拉克占领时,科威特政府迁往沙乌地阿拉伯的塔伊夫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