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猛足 朝代:春秋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太子申生之臣。骊姬欲立其子奚齐而谗太子于献公。会冬祭,献公称疾不与祭而命奚齐临祭,暗示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乃劝申生当有所谋画,以自安固,不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82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字仲足,亦称祭封人。庄公时为卿。曾谏庄公勿以京邑封共叔段。又于繻葛之战中大败周桓王军。庄公卒,立太子忽为昭公。受宋胁,更立公子突,是为厉公。昭公奔卫。后又更立昭公,厉公奔蔡。不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燕人,慕容俊皇后。光寿末(东晋穆帝升平四年),俊死,子炜嗣位,尊为皇太后。炜幼,乃预朝政。时吴王慕容垂屡立大功,威名显著。太后素忌之,建熙十年,与太傅慕容评密谋杀垂,垂惧奔秦。

人物简介

简介
东晋末刘宋时代僧。生卒年不详。关中(陕西)人。号白足和尚。出家后,常显神通。晋孝武帝太元末年,携带经、律数十部,至高句丽(辽东半岛)弘扬教法,此为高句丽闻道之始。义熙初年,还归关中。东晋末年,值匈奴肆虐,屠戮沙门,以刀斩师,然未能伤。继由长安移住于平城。后逢北魏太武帝废佛法难,帝亲斩之而不死,因惧师之神通,遂痛悔其废佛之过。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关中人。史亡其氏。为沙门大元末。游辽东。授三乘法。为高丽佛教流通之始也。义熙初。还长安又大弘佛教。名振三辅。始两足白行泥淖中不沾污。号白足和尚。有男子王胡者。其叔死数年。忽还家牵胡手。游地狱。且祝曰。当奉事白足阿练。既归。胡遍求得以事之。于是神异显著。晋末匈奴自朔方来。陷关中杀伐多。始遇之而刃不能伤。赫连勃勃嗟异。赦。馀沙门不杀。始因潜山林禅诵。俄拓拔焘王长安。而任崔浩以𡨥谦之之言劝。焘尽诛沙门。以绝其法。使无为民害。焘信之。太平七年。遣兵。烧佛舍。放僧尼。罢道。窜逸者捕斩之。一境为空。久之始知其可化。因焘元会曰。持锡至宫门伍伯白有道人至。焘曰。趣斩之刃下不伤。以白焘。焘大怒抽佩力自斩。不能伤。剑有微痕。如线。令置虎槛中。虎皆怖伏。不敢瞬。焘于是延上殿再拜悔谢。始为说法。焘愧恨感疾。而浩谦皆以恶疾。死。焘忿以事尽诛两族。下书兴复释教。焘死孙浚嗣佛法又盛始。不知所终。
神僧传·卷第二
释昙始。关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晋孝武太元之末。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时长安人王胡。其叔死数年。忽见形还将胡遍游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叔谓胡曰。既已知因果。但当奉事白足阿练。胡遍访众僧。唯见始足白于面。因而事之。晋末朔方匈奴赫连勃勃。破获关中斩戮无数。时始亦遇害。而刃不能伤。勃勃嗟之。普赦沙门悉皆不杀。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后拓跋焘复克长安擅威关洛。时有博陵崔浩。少习左道猜嫉释教。既位居伪辅焘所仗信。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佛化无益有伤民利。劝令废之。焘既惑其言。以北燕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至。至太平末。始知焘化时将及。以元会之日忽杖锡到官。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从门而入。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遽以白焘。焘大怒自以所佩剑斫之。体无馀异。唯剑所著处有痕如线焉。时北园养虎于槛。焘令以始喂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试以天师近槛虎辄鸣吼。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悔其过失。始为说法明辩因果。焘大生愧惧。遂感疠疾。崔寇二人次发恶病。始后不知其所终。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昙始。关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晋孝武大元之末。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盖高句骊闻道之始也。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天下咸称白足和上。时长安人王胡。其叔死数年忽见形还。将胡遍游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叔谓胡曰。既已知因果但当奉事白足阿练。胡遍访众僧。唯见始足白于面。因而事之。晋末朔方凶奴赫连勃勃。破擭关中斩戮无数。时始亦遇害。而刀不能伤。勃勃嗟之。普赦沙门悉皆不杀。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后拓跋焘复剋长安擅威关洛。时有博陵崔皓。少习左道猜嫉释教。既位居伪辅。焘所仗信。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佛教无益有伤民利。劝令废之。焘既惑其言。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至。至太平之末。始知焘化时将及。以元会之日忽杖锡到宫门。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从门而入。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遽以白焘。焘大怒自以所佩剑斫之。体无馀异。唯剑所著处有痕如布线焉。时北园养虎于槛。焘令以始喂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试以天师近槛。虎辄鸣吼。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悔其𮘧失。始为说法明辩因果。焘大生愧惧。遂感疠疾。崔寇二人次发恶病。焘以过由于彼。于是诛剪二家门族都尽。宣下国中兴复正教。俄而焘卒。孙𤀹袭位。方大弘佛法盛迄于今。始后不知所终。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释昙始。关中人也。自出家多有异迹。足白于面。虽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以晋大元末年赍持经律数十部。往化辽东。乘机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梁僧传以此为高句丽开法之始。时当开土王五年。新罗奈勿王四十一年。百济阿莘王五年。而秦符坚送经像后二十五年也。是后四年。法显西入天竺。又二年罗什生来。玄高法师生焉。晋义熙初。师复还关中。唱道三辅。长安人王胡之叔父某死已数年矣。一日梦中忽来现形。接引王胡。游遍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释。谓胡曰。既已知其因果。要当奉事白足阿练用修白业。胡敬诺寤已。遍询众僧。惟见始足白曰面。因即事之。晋末丐奴赫连勃勃袭取关中。斩戮无数。师亦遇害。刀不能伤。普赦沙门。悉皆不杀。而潜遁山中。修头陀密行。未几拓跋焘复剋长安。擅威关洛。时传陵崔浩少习左道。猜疾释教。位居伪辅。为焘所深信。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谓佛教无益于世。民利有伤。劝令废之。焘惑其言。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士。烧掠寺社。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追捕枭斩之。四境之内无复沙门。时玄高等被害。语在本传。师闭绝于兵革所不至处。依隐阅世及太平末。师算知焘化之将至。乃于元会日。手策金锡。即到宫门。有司奏云。有白足道人。从官门径入。仪形可怪焘闻已。即令猛卒斩之。不伤。焘大怒自以所佩利剑斫焉。惟剑所著处有痕如红绵。体无馀异。时有北园养虎子槛。焘驱令贻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焘试遣天师近槛。猛虎辄鸣吼。直欲搏噬。于是焘乃知佛教威神非黄老所及。即奉师上殿顶礼其足。悔责愆咎。师为说因果报应不差。指掌开示。略现神异。焘生大惭惧。改往修来。然祸恶已稔。遂感厉疾。而崔寇亦发恶病。将入死门。焘以谓祸由彼作罪。不可赦。因族灭二家。宣令国内。光复竺教。钟梵相闻。既而孙𤀹袭位。深惩殷鉴。洪阐真风。宝氎制度。其兴也勃焉。师不知所往。 赞曰。火炎昆冈。玉石俱焚。霜严草野。萧兰共悴。师之艰难险阻。诚曰殆哉。虽伐树削迹不足比也。然随时隐现。若青山白云之开遮。遇害亏盈。如碧潭明月之橯樚。捐躯济溺。道之以兴。菩萨法护。正当如此。其适来桑域。决膜生盲。亦乘夙愿而至者耶。
王足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人。骁果多谋。隶邢峦为统军伐蜀,所在克捷。诏行益州刺史,围涪城,蜀人大震。寻宣武帝复以羊祉为益州刺史,足闻而引退。后奔南朝梁武帝。
阿足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详所出。而多居虢之阌乡。性若不慧者。然言论之发。每先中祸福。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风。故礼谒者。骈迹接踵。虽檀施山积。而未尝少加顾也。张臻陕之富家。仅一子。形貌寝陋。而资质愚憃。饕餮无厌。父母钟爱之。恣所欲为。至于耗产废业。莫之敢沮。一日过阿足。而语之故。且求所以慈救者。阿足瞑目久之。曰汝冤尚须数年而后已。今吾悯汝勤至。为除之。乃使择日设大斋。会僧俗。河水上盛治饮食。以啖其子。顷之。命壮夫三数辈。捽而投之河水中。其子浮沈再四竟溺。臻旁视愕然。已而其子忽跃身出水上。戟手骂曰。汝于我非父母也。特怨仇耳。我欲报汝。而赖遇圣者以解释之。自此以往。无复他事。言讫而逝。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开成中。有僧卧病五台。或瞻视之尤勤至。既而其僧病愈。遂与瞻视者别。而谓之曰。我居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他日游方。幸相过也。或后入蜀。遍问所谓茶笼。而人无识之者。道逢一童子曰。某固彼山之役也。愿导以往。至则殿塔凌空。房庑填谷。主人迎笑门外。则昔日五台卧病僧也。乃相持叙间阔。及莫。则起谢曰。子以宿缘获一晤语。然非可以住此者。幸勤进脩。以證无漏。则奉迎之。日未晚也。因命童子送出。行数步。回顾莽然。一说以瞻视病者。寔悟达国师知玄也。一说以国师治寿藏。可思上人深地理学。卜穴于景丹前峰。其峰连属四起如雉堞。而中则夷旷耆艾。皆以为古之茶笼山云。且圣寺之迹。国师尝著专行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阿足师者。莫详出处形质痴浊精神瞢然。时有所言靡不先觉。虽居无定所多寓阌乡。以其踵法云公之尘躅。憧憧往来争路礼谒。檀施山积曾无顾瞻。人有隐忧身婴所苦。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家翁张臻者。产业且多财货增溢。少子息臻恒惧钱帛身后无嗣。后产男。既愚且憃。手足拳挛语言謇涩。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口如溪壑终日无厌。年可十七。父母钟爱纵其须索。迎医求药不远千里。数十年后家业罄穷。或有谓其臻曰。阿足师其实宝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疾。乃夫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告其拯拔。阿足瞑目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数年。悯汝勤拳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领引其男赴于道场。时众知阿足奇异。观者如堵。少选指呼壮夫三数辈。叱曳其子令投诸河。随急流而逝。臻且哀且惊莫测其由。阿足语臻曰。为汝除灾讫。良久其子忽于流数十步外耸身水面。戟手骂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纷。傥或不然未期毕日。挺身高呼。辞理分明都无痴浊之状。须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兹传播。归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导皆此类矣。盖大历建中中也。殆德宗贞元十二年丙子。敕谥为大圆禅师。至今陕虢之间犹崇重焉。
神僧传·卷第九
阿足师者。莫知其所来。形质痴浊神情不慧。时有所言靡不先觉。居虽无定多寓阌乡。憧憧往来争路礼谒。山岳檀施曾不顾瞻。人或忧或疾。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陕州有富室张臻者。财积钜万。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挛手足。既懵言语。惟嗜饮食口如溪壑。父母钟爱尽力事之。迎医求药不远千里。十数年后家业殆尽。或有谓曰。阿足贤圣见世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臻与其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求其拯济。阿足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十年。悯汝勤虔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场。时众谓神通。而观者如堵跂竦之际阿足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子投之河流。臻洎举会之人莫测其为。阿足顾谓臻曰。为汝除灾矣。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数步外立于水面。戟手谓其父母曰。与尔冤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挥。傥或不然未有毕日。挺身高呼都不愚痴。须臾沈水不知所适。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可黎可足。元和十二年立为赞普。长庆元年遣使请盟。会昌二年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崔闲,字诚老,自号无著道人,星子(今属江西)人。尝游京师,后结庐于玉涧,号睡足庵。苏轼谓之玉涧山人。又名玉荆山人(《参寥子诗集》卷一)。卒年七十八。事见《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引《南城志》、《九江府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足,住隆庆府泐潭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景祥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有传。
李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4 【介绍】: 宋无为军庐江人,字西美。幼传家学。徽宗宣和七年以父荫补将仕郎。累官通判邵州,以疾奉祠。归营书室、小圃,日与亲朋宴适其中,自号知足老人。
全宋文·卷四一五○
李琥(一○九八——一一七四),字西美,自号知足老人,无为军庐江(今安徽庐江)人。宣和七年以父恩补将仕郎。绍兴初辟新喻县尉,调兴国军判官,知瑞昌县。签书清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假守惠州。再为昭信军签判,终通判邵州,以疾奉祠。淳熙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七。见周必大《朝奉郎李君琥墓碣》(《周文忠公集》卷七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1192 【介绍】: 宋僧。滁州全椒人,俗姓吴。法号足庵。儿时即喜佛书。嗣长芦青了禅师,后参宗珏法绪,继其任住明州雪窦寺。
全宋诗
释智鉴(一一○五~一一九二),号足庵,俗姓吴。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依长芦真歇了禅师,后为大休宗珏禅师器重,住明州雪窦寺。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八十八。为青原下十五世,天童大休宗珏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雪窦足庵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智鉴,滁州人。元祐时僧长。依真歇于长芦。大休首众即器之。后遁象山,百怪不能惑。复住雪窦,尝居嘉兴梅溪,有诗。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鉴。滁之全椒人。生吴氏。自儿时。已喜佛书。每以白纸为经。跏趺端坐诵之。声琅琅动人。母尝与洗手疡。戏问。是甚么手。对曰。佛手。视母大笑。俄二亲俱丧。依长芦真歇。了出家厉精。胁不至席者数年。时大休珏公。为首座。指为法器。从道法师领戒。入象山之郑行山。缚茆而居。山当海岸孤绝处多妖怪。师吊影其间百怪不能惑。地高无水。祷曰。吾办道来此。神其惠我泉。因锄小坎。移时而水溢。食不继啖。松柏以疗饥。尝深夜打坐。闻庵后岩石震响。如斗击。旦起视之。有巨石飞坠。越庵而立于门并庵。大木无不摧拉。而庵独无恙。一日有巨蟒入庵。矫首怒视。越数日。复旋绕于床。师不顾而去。变怪百出。师举不为动徐亦帖然。一夕深定中。豁然开悟。身心世界。洞如琉璃。自念云。威音王已前。无师自證。威音王已后。无师自證者。皆天魔外道。遂下山。见延寿然曰。日来肚大无物可餐。庵小无床可卧。若能与食展庵则住。不然则去。然与师反覆问答。不能屈。因叩其所得。呈一颂。然喜曰。鉴公彻也。复航海。见大休于岳林。试其机辩无碍。叹曰。佛祖不奈尔何。因为行乞。担二布囊。随得即受。备历艰勤。人所不堪。翠山宗白头。谓师曰。为众竭力。不无其劳。师云。须知有不劳者。宗曰。尊贵位中收不得时如何。师云。触处相逢不相识。宗曰。犹是途中宾主。如何是主中主。师云。丙丁吹灭火。宗以手掩师口。师拂其袖。宗迁雪窦。挽师偕行。荷负众事。时法堂新饰。命师普说。宗窃听。叹曰。吾生有耳。未尝闻也。出世为大休烧香。前后六坐道场。皆王公大人推引。绍熙二年。谢事止于雪窦之东庵。明年七月。示恙。戒弟子曰。吾行矣。送终须务简约。勿素服哀恸。言讫而逝。阅世八十八。坐夏五十三。塔全身于山之左。师天资朴厚。见地稳密。操履苦硬。至死不少变。具大辩才。浩瀚无际。叩之滚滚无倦。受施山积。悉为公费。故六主废刹。积逋动数千缗。不过期月。而百务一新。目其所榻。则丈室萧然悬磬也。加以精诚所感。祷雨晹。救疾苦。其应如响。神祠烹宰。辄为易以素馔。有藏其须发而得舍利者。此皆世俗所创见。师不欲人言之。以为非此道之极致。使其有之。皆亦师之馀也。师道声震海内。而迹曾不越四明之境。故自号足庵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兴崇德人,字庆叔,号知足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舒州录事参军,通判常州、郢州,守临汀,请祠归。病危,自志其墓,止叙平生安分知足之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徙居真州,字冠之,自号易足居士。从张孝祥游,性豪放不羁。有《自鸣集》。
全宋诗
章甫,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张孝祥等多有唱和。陆游《入蜀记》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八月二十八日有“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复与冠之出汉阳门游仙洞”记事,略可知其时代游踪。有《易足居士自鸣集》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贵耳集》作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事见本集有关诗作。 章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自鸣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所收近人胡思敬刊本(简称豫章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五二五
章甫,字冠之,自号易足居士,又号转庵,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徙居真州(今江苏仪徵)。少从张孝祥游,豪放不羁。著有《易足居士自鸣集》十五卷(张端义《贵耳集》卷中云「文集十卷」)。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四库全书·自鸣集》提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岢岚人,晚易名云鹤,自号拟栩。博学强记。家富,待宾客丰腆,自奉甚俭。妻亡不续娶,亦不就举。
全宋诗
王中立,字汤臣,自号足庵,岢岚(今属山西)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诏充西太乙养素斋高士。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主领营建委羽洞天大有宫,四年落成,迁宗阳常净高士。七年,再领西太乙。晚年易名云鹤,自号拟栩道人。事见《阆风集》卷一一《新建委羽洞天大有宫记》、《续夷坚志》卷一。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净肃,字足庵。姓孙氏,永平人也。世居满城,以农立家,陇云耕月,遑言他务。肃生而苕颖,见异常儿,颇有出麈之格。其父携之唐县,礼香山明公落发,给侍之馀,令识梵文,目击千言,娓娓成诵。后闻云峰亨公,走依座右,日复一日,于搥拂之下,发明大事。虽秘传密授,不满初心,深自韬晦,遍参名宿,谒三阳广仰山通报恩资,皆蒙许可。后雪庭掌天下僧权,而主万寿,才学博赡,道德丰盈,遐迩云臻,慨然辐辏,肃亦怀香径造其室,一见心许。缄芥之缘,不差毫忽,遂以衣法付之。诘旦捲衣去,依赵好乳峰禅伯,禀受外典,未及食新,果造幽微。复参东山微九峰信,信欲使续东山,掉臂去之。入燕,栖万安,寄傲南窗,闭关郤扫,杜绝人迹。当是时,嵩少阙人,就命开法于万寿之堂。越明年,宣授河南府僧尼都提领。居九载,革故鼎新,未尝少息,创建方丈二十四楹,古未之有也。当修营之际,辇土移石,必先其力,上下竦然,莫不服从,争先恐后。次主灵岩八载,广阁大厦,椽梠差脱,人多忧之,肃为之一新,其馀僧舍增修,百有馀间,自来缔构,无出其右。会万善虚席,命补其处。及至,重新廊庑,翕然称善。肃三居巨刹,立丛林,锐意兴建,不遗馀力。后退居香山寿圣故刹。年及耳顺,默焉而寂。依制阇维,收骨起塔。弟子智锦,以至元三十年,癸巳重阳,求林泉老衲从伦撰铭立石,以永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