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诈死(詐死)  拼音:zhà sǐ
假装死去。《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梁主疑李克用诈死,趣兵还大梁。」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这老子诈死赖我,我也不怕。」
《漢語大詞典》:诈虞(詐虞)
欺骗。 明 黄淳耀 《和赠羊长史》:“七雄昔横騖,君臣相诈虞。” 清 陈维嵩 《见鸟为狸奴所攫食而叹之用梅村集中松鼠韵》:“嗟尔鸟来前,贵贱理则一;尔我无诈虞,何由被覊縶。” 郭沫若 《蜩螗集·渔翁吟》:“翁言价不知,两不相诈虞。十斤对十斤,不争分与两。”
分類:欺骗
《漢語大詞典》:辩诈(辯詐)
言巧伪而多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辩诈之伪,成於七国。”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年:“ 仪 与 苏秦 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 魏 人 公孙衍 者,号曰 犀首 ,亦以谈説显名。其餘 苏代 、 苏厉 、 周最 、 楼缓 之徒,纷紜徧於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 仪 、 秦 、 衍 最著。”
分類:巧伪
《漢語大詞典》:诈诱(詐誘)
欺诈诱骗。《西游记》第三一回:“你把我浑家估倒在何处,却来我家诈诱我的宝贝。”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御下》:“佯退而实进,已去而復来,声前而掩后,求和以缓备,伪降以纳间,是之谓诈诱。”
分類:欺诈诱骗
《漢語大詞典》:诈疾(詐疾)
诈病。后汉书·邓禹传:“婢怨恚,还説 康 诈疾而言不逊。太后大怒,遂免 康 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上怒曰:‘吾选端士为王僚属者,因欲辅佐王为善耳!今王不能用规諫,而又诈疾,欲使朕逐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
《分类字锦》:去诈(去诈)
礼记用人之知去其诈正义知谓谋计晓逢前事诈者不敢为之故云去其诈孔平仲智若禹之行水赋内畜凊明陶天真而去诈
分类:
《漢語大詞典》:贪诈(貪詐)
贪婪狡诈。《逸周书·命训》:“罚莫大於贪诈。”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实事久弊生,冥顽贪诈,或麤獷兇猾,总非作养人才良法也。” 清 陆陇其 《风俗》:“物力既詘,则继之以贪诈,故靡丽日益,廉耻日消。”
分類:贪婪狡诈
《韵府拾遗 祃韵》:先诈(先诈)
苏颋诗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
《國語辭典》:诈败(詐敗)  拼音:zhà bài
假装失败。《三国演义》第五三回:「来日再战,必然诈败,诱到吊桥边射之。」
分類:假装战败
《漢語大詞典》:诈诞(詐誕)
欺诈虚妄。语本荀子·修身:“匿行曰诈,易言曰诞。” 宋 苏辙 《再论熙河边事札子》:“臣闻 种諤 昔在先朝,以轻脱诈诞,多败少成,常为先帝所薄。”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王伦 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
分類:欺诈虚妄
《漢語大詞典》:诈计(詐計)
诡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败盟后, 唐德宗 还力求和好。 尚结赞 想用诈计,去掉 唐 李晟 、 马燧 、 浑瑊 三个良将,随后攻取 长安 。”
分類:诡计
《韵府拾遗 缉韵》:诈立(诈立)
后汉书何进传陈琳入諌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漢語大詞典》:诈佞(詐佞)
欺诈便佞。旧唐书·杨国忠传:“朕识之不明,任寄失所。近亦觉悟,审其诈佞,意欲到 蜀 ,肆诸市朝。”
分類:欺诈
《漢語大詞典》:威诈(威詐)
淫威和奸诈。汉书·王莽传赞:“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分類:淫威奸诈
《漢語大詞典》:伪诈(僞詐)
欺诈。韩非子·奸劫弑臣:“是以左右近习之臣,知伪诈之不可以得安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齐 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 鲁迅 《破恶声论》:“吾未絶大冀於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也。”
分類:伪诈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