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百八臂金刚藏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胎藏界之曼陀罗,位于第十虚空藏院之忿怒尊。有一百八臂,持各种之器杖。见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五。
二祖断臂
【佛学大辞典】
(故事)禅宗二祖慧可,求道于达磨,不得,乃在雪中以利刀断左臂,示其坚固不动之志。遂得法。后世称为断臂慧可。
八臂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那罗延天也。涅槃经二十四曰:「八臂天摩醯首罗天。」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八臂天此云那罗延天。」(参见:那罗延)
十八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
三头八臂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梁书扶南国传,俗事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儿,或日月,或鸟兽,法苑珠林,修罗道者,体貌粗鄙。并出三头。重安八臂。梁简文大敬爱寺刹下铭,八臂三目。顶带护持。
千眼千臂观世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与千手千眼观世音同。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妙臂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又曰苏婆呼童子。苏婆呼,译妙臂。
妙臂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妙臂菩萨所问经之略称。
妙臂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胜臂印陀罗尼经之异译。
妙臂菩萨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赵宋法天译。苏婆呼童子经之异译。
灼臂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法苦心修行之表示。宋史曰:「开宝浮图灾,下有旧瘗佛舍利,诏取以入,宫人多灼臂落发者。」
胜幢臂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之略名。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依大梵王及观世音之请而说此咒。持者不更受恶趣之生。
臂吒犍稚
【佛学大辞典】
(物名)Pit!aghan!t!ika%,译为打犍槌。比丘尼钞一曰:「西域传云:时至应臂吒犍稚。臂吒此云打,犍稚者所打之木,或用檀桐木等。彼无钟磬,故多打木集人也。」(参见:犍稚)
犍稚
【佛学大辞典】
(物名)Ghan!ta%,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钟,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槌。」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中用椎或槌字者,总为稚之写误也。元照谓书为椎或槌训为地者本也,书为稚直训为地者,后人妄改也。玄应音义十四曰:「犍椎,椎宜作稚,稚音直致切。」同一曰:「犍椎,椎直追反,经中或作犍迟。案梵本,臂吒犍稚。臂吒此云打,犍稚所打之木,或檀或桐,此无正翻。以彼无钟磬故也,但椎稚相滥,所以为误已久也。」同十六曰:「犍稚直致切,旧经多作犍迟。(中略)今经律多作犍椎误也。」次元照释南山行事钞上之一所谓:「出要律仪,引声论翻:犍(巨寒反)、椎(音地),此名磬,亦名为钟。」(案现本之行事钞此处之椎字作稚据元照之意固作椎)。于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若诸律论,并作犍槌,或作犍椎,如字而呼,乃是梵言讹转,唯独声论正其音耳,今须音槌为地。又羯磨疏中,直云犍地,未见稚字呼为地也。后世无知,因此(羯磨疏犍地之文字)一误。于钞文前后以及一宗祖教,凡犍椎字,并改为稚,直呼为地。请寻古本写钞及大藏经律考之,方知其谬。但以稚椎相滥,容致妄改。今须依律论并作犍槌,至呼召时。自从声论,或作椎亦尔。世有不识梵语者,云是打钟之槌及砧槌等,此又不足议也。」然而据南山行事钞(前所引者)。则犍稚虽翻为磬或钟。而据同师之尼钞则谓彼无钟磬,故翻为打木。资持记上一之四曰:「若准尼钞,西传云:时至应臂吒犍槌。臂吒此云打,犍槌此云所打之木,或用檀桐木等。彼无钟磬,故多打木集人。」玄应音义之说(前所引者)亦据之。然元照等疑之。同资持记注曰:「应法师经音义,大同尼钞。然祇桓图中,多明钟磬。而云彼无者,或恐少耳。」名义集七曰:「应法师释云:梵语臂吒,此云打。梵语犍槌,此云所打木。或檀或桐,此无正翻,彼无钟磬故也。音义指归斥云:祇如梵王铸祇桓寺金钟,又迦叶结集挝铜犍槌,岂无钟耶?但天竺未知有磬。五分律云:随有瓦木铜铁鸣者,皆名犍地。」释氏要览下曰:「今详律,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稚也。」祖庭事苑曰:「犍稚,此翻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