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辱害
耻辱和损害。吕氏春秋·用民:“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
分類:耻辱损害
《國語辭典》:辱国丧师(辱國喪師)  拼音:rù guó sàng shī
使国家蒙羞,军士丧命。《明史。卷一九八。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昆、九畴俱宜罪。」
《國語辭典》:忍辱含垢  拼音:rěn rù hán gòu
忍受羞辱。汉。班昭《女诫。卑弱》:「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也作「忍耻含垢」、「忍耻含羞」、「忍辱含羞」。
分類:忍耻耻辱
《國語辭典》:忍垢偷生  拼音:rěn gòu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唐。陈子昂 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也作「忍耻偷生」、「忍辱偷生」。
《國語辭典》:忍辱偷生  拼音:rěn rù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三國演義》第八回:「妾恨不即死;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也作「忍垢偷生」、「忍恥偷生」。
《漢語大詞典》:丧师辱国(喪師辱國)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明史·杨本传:“﹝ 杨本 ﹞从 景隆 讨 燕 有功, 景隆 忌之,不以闻。寻劾 景隆 丧师辱国,遂以孤军独出,被擒,繫 北平 狱,后被杀。”《轰天雷》第二回:“吾国丧师辱国,一见於 热河 之变,再见於 马关 之役,这回要做第三次了。”
《國語辭典》:丧权辱国(喪權辱國)  拼音:sàng quán rù guó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如:「有为青年感于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矢志革命。」
《漢語大詞典》:进退荣辱(進退榮辱)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唐 白居易 《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於前,枯柳生於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漢語大詞典》:进荣退辱(進榮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唐 刘知几 《思慎赋》序:“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此人伦之大分也。”
《漢語大詞典》:解耻(解恥)
雪除耻辱。 汉 扬雄 《太玄·释》:“震震不侮,解耻无方也。” 范望 注:“见侮而解无常辱也。”
分類:耻辱
《國語辭典》:明耻教战(明恥教戰)  拼音:míng chǐ jiào zhàn
阐明雪耻的道理,教导作战的方法,此指平素练兵而言。《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魏书。卷七八。张普惠传》:「文武之道,自昔成规。明耻教战,振古常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