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鹄矶(鵠磯)
黄鹄矶 。在今 武汉市 蛇山 西北,其上有 黄鹤楼 。鵠,通“ 鹤 ”。 清 王夫之 《拟阮步兵述怀》诗:“送客游 鄂渚 ,悲吟望 鵠磯 。”
《骈字类编》:渚矶(渚矶)
元 柳贯 奉皇姑鲁国长公主教题所藏巨然江山行舟图 稍前牛渚矶,却后瞿塘顶。
《骈字类编》:山矶(山矶)
谢灵运 山居赋 山矶下而回泽,濑土上而开道。
《漢語大詞典》:赤壁矶(赤壁磯)
见“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赤鼻矶(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东坡》诗:“ 赤鼻磯 头横曙烟, 吴王城 下浪连天。”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 赤壁磯 ”。 元 宋方壶 《梧叶儿·怀古》曲:“ 黄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漢語大詞典》:牛渚矶(牛渚磯)
在今 安徽省 马鞍山市 西南 长江 边,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于 长江 中的部分,又名 采石矶 ,是沟通 大江 南北的重要津渡。为 晋 温峤 燃犀、 袁宏 高咏以及传说 唐 李白 捉月溺水处。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至 采石镇 渡夹登 牛渚磯 。俯见 大江 ,閔然犀之取祸;傍顾荒臺,痛捉月之殞身;遥瞻西岸,思 樊若水 之献策。”参见“ 犀照牛渚 ”、“ 牛渚咏 ”、“ 捉月 ”。
《漢語大詞典》:鼍矶(鼉磯)
砚石名。因产于 山东 蓬莱 海中 鼍矶岛 ,故名。 明 徐渭 《鼉矶研》诗:“向者宝 端 歙 ,近復珍鼉磯。”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彼洮河与鼉磯,迥莫敢与抗衡者也。”
《骈字类编》:花矶(花矶)
黄庚 渔舍观梅诗 影落花矶和雪钓,香浮老瓮带春斟。
《国语辞典》:彭郎矶(彭郎矶)  拼音:péng láng jī
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北与小孤山相对。也称为「澎浪矶」。
《漢語大詞典》:矶激(磯激)
冲击上涌;激荡。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分類:冲击激荡
《漢語大詞典》:牛矶(牛磯)
即 牛渚矶 。 唐 杜牧 《汝州送孟迟先辈》诗:“仲秋往 歷阳 ,同上 牛磯 歇。”参见“ 牛渚磯 ”。
分類:牛渚矶
《漢語大詞典》:牛渚矶(牛渚磯)
在今 安徽省 马鞍山市 西南 长江 边,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于 长江 中的部分,又名 采石矶 ,是沟通 大江 南北的重要津渡。为 晋 温峤 燃犀、 袁宏 高咏以及传说 唐 李白 捉月溺水处。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至 采石镇 渡夹登 牛渚磯 。俯见 大江 ,閔然犀之取祸;傍顾荒臺,痛捉月之殞身;遥瞻西岸,思 樊若水 之献策。”参见“ 犀照牛渚 ”、“ 牛渚咏 ”、“ 捉月 ”。
《国语辞典》:台矶(台矶)  拼音:tái jī
台阶。用砖石砌成,可供上下的阶梯。《红楼梦》第五一回:「那婆子站在外头台矶上,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个,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
《骈字类编》:凫矶(凫矶)
明一统志凫矶馆在宁波府城南二里唐开元中房琯建
《高级汉语词典》:湾矶
弯曲水流中的石头
《骈字类编》:苍矶(苍矶)
杜牧 题横江馆诗 至竟江山谁是主,苍矶空属钓鱼郎。
《国语辞典》:矶钓(矶钓)  拼音:jī diào
泛指在一般岩石、防波堤上的垂钓,特别是指在岩礁上的垂钓。海钓依地形分有滩钓、船钓、矶钓三种。所以矶钓是海钓的一种。如:「在东北海岸矶钓时要注意别让疯狗浪给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