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淡水  拼音:dàn shuǐ
1.地名。在台北市西北,淡水河河口的北岸。早期淡水港为贸易主要出入港,市面繁荣,而今河口淤塞,风光不再,街景多留有昔日色彩,具历史意义。也称为「沪尾」。
2.含盐分极少的水。
分類:淡水盐分
《漢語大詞典》:淡水交情
不以势利为基础的友情。指君子之交。语本《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亦省作“ 淡水 ”。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淡水三年欢忆,危絃几夜离情。”
《漢語大詞典》:煮盐(煮鹽)
熬干含盐分的水,提取食盐。管子·轻重甲:“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史记·平準书:“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
《國語辭典》:咸水(鹹水)  拼音:xián shuǐ
含盐质的水。一般指可溶性盐类含量大于1‰的水。
分類:咸水盐分
《國語辭典》:盐泉(鹽泉)  拼音:yán quán
含有多量盐质的泉水。《文选。左思。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漢語大詞典》:咸泉(鹹泉)
含盐分的泉水,可以制盐。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四:“ 蜀江 有咸泉。有能相度泉脉者,卓竹江心,谓之卓筒井,大率近年不啻千百井矣。”宋史·食货志下五:“近岁咸泉减耗,多杂沙土。”
分類:盐分泉水
《漢語大詞典》:小盐(小鹽)
即硝盐。用碱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盐分,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元史·奸臣传·阿合马:“ 太原 民煮小盐,越境贩卖,民贪其价廉,竞买食之。”
《漢語大詞典》:咸土(鹹土)
含有盐分的土壤。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地有咸土,煑以为盐。”
《漢語大詞典》:咸壤(鹹壤)
含有盐分的土地。 宋 杨侃 《皇畿赋》:“咸壤宜北乡之羊,野莎美东邑之豕。”
《國語辭典》:盐霜(鹽霜)  拼音:yán shuāng
含盐分的物质乾燥后,表面上所呈现的白色盐粒,色浅粒细有如白霜,故称之。
《漢語大詞典》:碱水
1.亦作"鹻水"。
2.含有盐分的水。
分類:含有盐分
《國語辭典》:盐碱地(鹽鹼地)  拼音:yán jiǎn dì
土壤含有多量水溶性盐类的土地。因含碱性过高,不利作物生长。
《漢語大詞典》:盐沼(鹽沼)
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如我国 柴达木盆地 ,及滨海或大河三角洲前端,都可形成盐沼。
《漢語大詞典》:盐汽水(鹽汽水)
含有盐分的汽水。主要供高温下工作的人饮用。
《國語辭典》:咸水湖(鹹水湖)  拼音:xián shuǐ hú
流水将土中盐分溶解后,搬运入内陆湖,使湖水盐分日益增高,形成咸水湖。如亚洲的里海。缩称为「咸湖」。
《漢語大詞典》:咸汁(鹹汁)
含盐分的汁水。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二:“菹色仍青,以水洗去咸汁,煮为茹,与生菜不殊。”
分類:盐分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