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7 【介绍】: 三国魏汝南人,字德琏。应劭从子。以文章见称。曹操征为丞相掾属。转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卒于疾疫。有辑本《应德琏集》。
全后汉文·卷四十二
玚,字德梿,劭弟珣之子。曹公辟为丞相掾,转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将文学。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252 【介绍】: 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全三国文·卷三十
璩字休琏,汝南人,五官将文学㻛弟,历仕文帝、明帝,为散骑常侍。齐王时迁侍中,为大将军曹爽长史,后复为侍中,典著作。嘉平四年卒,赠卫尉卿。有集十卷。
毛璩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5 【介绍】: 东晋荥阳阳武人,字叔琏。毛宝孙。桓豁以为参军。累迁宁朔将军、淮南太守、益州剌史。桓玄称帝,璩传檄远近,遣将击破玄党,进征西将军,都督益梁秦凉宁五州军事,行宜都、宁蜀太守。桓振陷江陵。璩率众赴难。参军谯纵因蜀人不乐东征,兵变,璩为纵党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510 【介绍】: 南朝梁会稽山阴人,字德琏。贺循玄孙。少传家业。齐时刘瓛荐为国子生,举明经,为太学博士。入梁,武帝召之说《》义。武帝天监四年,初开五馆,场兼五经博士。奉命为皇太子定礼,梁初创定礼乐,场所建议,多见施行。拜步兵校尉,卒。场尤精《》,馆中生徒常数百,弟子中明经对策者数十人。著《礼易老庄讲疏》、《宾礼仪注》等。
全梁文·卷四十八
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宋太学博士道期从孙,齐初为国子生,举明经,除扬州祭酒兼国子助教,历奉朝请太学博士,太常丞,去职。天监初,复为太常丞,掌宾礼,寻兼五经博士,拜步兵校尉,有《礼记新义疏》二十卷,《宾礼仪注》九卷。(本传作一百四十五卷。)《五经异同评》一卷。
崔瑜之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527 【介绍】: 名或作瑜。北魏博陵安平人,字仲琏。崔挺堂弟。少孤,有学业。孝文帝太和中仕奉朝请,后累历蕃佐。南朝齐义州刺史来降,瑜之迎接,赐高邑男。孝明帝孝昌初除鸿胪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吴郡人。武帝时,以征虏记室参军掌军礼。天监四年,补五经博士,主一馆,授生徒,学者甚众。
全梁文·卷五十九
琏,里系未详,武帝诏修五礼,以琏及贺玚、严植之,明山宾、沈宏为五经博士,有《军礼仪》注一百九十卷,录二卷。
封延伯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渤海人,字仲琏,或作仲连。世为州郡著姓,寓居东海。官梁郡太守,为政清静,有高士风。三世同财,为北州所宗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87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德琏。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起家梁临川嗣王行参军。累迁巴州刺史。入陈,历官右军将军。颇奢侈。镇郢州,尝合十余船为大舫,中立亭池,植荷芰,每良辰美景,宾僚并集,泛江置酒,称一时胜赏。卒谥桓。
王德琏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
德琏官司士参军。
张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张鐇子。昭宗乾宁二年,以父卒于泾原节度使任,权知留后,旋拜节度使。四年,加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 【介绍】: 五代时吴国国君杨溥太子。乾贞二年,封江都王。大和初,立为皇太子。天祚中,纳齐王徐知诰女为妃。及南唐受禅,降封弘农郡公,领平庐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李昪升元四年,谒平陵还,大醉暴卒。谥曰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曾琏,与吕蒙正同时(《宋诗拾遗》卷一)生平不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琏,生平不详。因曾作《题金陵杂兴诗后》,姑附苏泂后。今录诗十八首。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师名元琏者。闽人也。得法于首山念禅师。住汝州广慧寺。琏褊颅广颡。瞻视凝远。望见令人意消。尝谓众曰。我在先师会中。见举竹篦子问省驴汉曰。唤作篦子即触。不唤作篦子即背。作么生。省近前掣得。掷地上云。是什么。先师云瞎。省从此悟入。我道省驴汉。悟即大杀悟。要且未尽先师意旨。遮个说话。须是到此田地。方相委悉。情见未忘者。岂免疑谤。又见智门纲宗歌曰。胡蜂不恋旧时窠。猛将那肯家中死。曰祚兄消许多气力作么。我寻常说禅。如手中扇子。举起便有风。不举一点也无。既称宗师。却以实法与人。好将一把火照看。与么开口。面皮厚多少。岩头云。若以实法与人。土也消不得。知么。究取好。莫面面相觑。在此作么。内翰秘书监知郡。杨亿大年问曰。承云一切罪业。皆因财宝所生。劝人疏于财利。况南阎众生。以财为命。邦国以财聚人。教中有财法二施。何得劝人疏财乎。琏曰。幡竿尖上铁笼头。大年曰。海坛马子似驴大。琏曰。楚鸡不是丹山凤。大年曰。佛灭二千年。比丘少惭愧。大年尝书寄内翰李公维。叙师承本末。其词曰。病夫夙以顽憃。获受奖顾。预闻南宗之旨。久陪上国之游。动静咨询。周旋策发。俾其刳心之有诣。墙面之无惭者。诚出席间床下矣。矧又故安公大师。每垂诱导。自双林影灭。只履西归。中心浩然。罔知所旨。仍岁沈痼。神虑迷恍。殆及小间再辩方位。又得云门谅公大士。见顾蒿蓬。谅之旨趣。正与安公同辙。并自庐山归宗云居而来。皆是法眼之流裔。去年假守兹郡。适会广慧禅伯。实嗣南院念。念嗣风穴。风穴嗣先南院。南院嗣兴化兴化。嗣临济。临济嗣黄檗。黄檗嗣先百丈海。海嗣马祖。马祖嗣让和尚。即曹溪之长嫡也。斋中务简。退食多暇。或坐邀而至。或命驾从之。请叩无方。蒙滞俱释。半岁之后。旷然弗疑。如忘忽记。如睡忽觉。平昔碍膺之物。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廓尔现前。固亦决择之洞分。应接之无蹇矣。重念先德。率多参寻。如雪峰九度上洞山。三度上投子。遂嗣德山。临济得法于大愚。终承黄檗。云岩蒙道吾训诱。乃为药山之子。丹霞承马祖印可。而作石头之裔。在古多有。于理无嫌。病夫今继绍之缘。实属于广慧。而提激之自。良出于鳌峰也。忻幸忻幸。大年所叙。详悉如此。岂欲自著于禅林乎。予恨其手编传灯录。至首山之嗣。独载汾阳。而不录广慧机语。何也。 赞曰。广慧机缘语句。虽不多见。然尝一脔知鼎味。大率如刀斫水不。见痕缝。真可谓作家宗师也。平生说法。如云雨。暮年止得一杨大年。鲁国儒生。何其少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琏禅师。泉州陈氏子。褊颅广颡。瞻视凝远。望见令人意消。参首山。山问近离何处。琏曰。汉上。山竖起拳曰。汉上还有这个么。曰这是甚么碗鸣声。山曰。瞎。琏曰。恰是拍一拍便出。他日又见。于火把子话下大悟云。某甲。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后出世汝州广慧院。华严隆为嗣法上首。杨龟山大年。亦出师位下。有寄内翰李公书。叙师承本末云。 系曰。首山一把火。前烧谷隐。后烧广慧。二老故得出头光燄。又有二智嵩。一住三交。一住铁佛。亦首山门下。皎皎者也。不及传。
瑚琏
【佛学大辞典】
(物名)宝珠名。释氏要览中曰:「隋虎丘惠聚法师,汝南周弘正常嘉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