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新凉灯火
 
映污渠
 
无根潦
 
襟裾牛马汝
 
鞭蛆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一〈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案:音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典故
不分牛
  
河伯观海
 
牛马无色
 
不辨牛马

相关人物
北海
 
河伯
 
庄子


《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唐·成玄英疏:「河,孟津也。泾,通也。涘,岸也。涯,际也。渚,洲也,水中之可居曰洲也。大水生于春而旺于秋,素秋阴气猛盛,多致霖雨,故秋时而水至也。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黄河,通流盈满,其水甚大,涯岸旷阔,洲渚迢遥,遂使隔水远看,不辨牛之与马也。」

例句

悠悠想大方,此乃杯水滨。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 孔德绍 王泽岭遭洪水

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 杜甫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杜甫 秋雨叹三首 其二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汉·司马子长(迁)《报任少卿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唐·李善注:「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

例句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李宣远 近无西耗

典故
山谷量牛马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60~
乌氏裸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閒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裸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裸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韦昭曰:「满谷则具不复数。」
《國語辭典》:飞黄腾踏(飛黃騰踏)  拼音:fēi huáng téng tà
比喻得意于仕途。参见「飞黄腾达」条。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飞黄腾踏去,身到凤凰池。」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āng
1.有名的大家。如:「他如此的谬解文意,真是贻笑大方。」《花月痕》第一○回:「款书『荷生题赠采秋女史』八字,写毕,说道:『贻笑大方!』」
2.大地。《淮南子。俶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明。」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ang
1.为人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便是门下从不曾见过像杜少爷这大方举动的人。」
2.态度自然不拘束。《红楼梦》第六七回:「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文明小史》第四○回:「只他们走出来,身子都是挺直,没有羞羞缩缩的样子,我就觉著他比守旧的女子大方得多。」
3.不俗气。《红楼梦》第三七回:「赋景咏物两关住,又新鲜,又大方。」
《國語辭典》:牛马走(牛馬走)  拼音:niú mǎ zǒu
走,仆役。牛马走指为人掌牛马的仆役。为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出:「生事从牛马走。功名未啧时人口。腰间留得剑光寒。冲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