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渴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仰慕其人,如渴者之慕水也。法华经寿量品曰:「心怀恋慕,渴仰于佛。」涅槃经一曰:「善持净戒,渴仰大乘。」
渴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狱卒以热铁丸。著于罪人口中,烧其唇舌,通彻入腹,无不燋烂。十六游增地狱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五。
【三藏法数】
谓狱卒将热铁丸,著罪人口中,烧其唇舌,通彻下过,无不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一铜镬地狱。
渴伽
【佛学大辞典】
(动物)Khad!ga,又作朅伽,祛伽。译曰犀牛。玄应音义一曰:「祛伽婆沙,又作喝伽,皆讹也。正言朅伽。朅音去谒切,此译云犀牛。毗沙拿,此云角,谓犀牛一角也。一亦独也,喻独觉也。」大日经疏十五曰:「独觉本云犀角,论云麟角。」
渴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渴于正法也。大集经二十一曰:「释迦牟尼佛,告诸梵天帝释四王:善男子!我于此恶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利益无明闇冥渴法众生。」
渴鹿
【佛学大辞典】
(譬喻)渴鹿见阳炎以为水,譬迷妄之心也。四卷楞伽经二曰:「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止观一下曰:「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飏燄。苦既即空,不应如彼痴猴,捉水中月。」辅行曰:「渴鹿逐焰者,热及空尘三因缘故而生于燄。渴因缘故,谓之为水。」止观五上曰:「如渴鹿逐炎,狂狗齧雷,何有得理?」
渴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爱著于五欲,如渴而爱水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注曰:「肇曰:渴见阳炎,惑以为水。爱见四大,迷以为身。」行事钞下之二曰:「渴爱难满,如海吞流。」
渴树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果名。形小似枣。百一羯磨五曰:「形如小枣,涩而且甜。出波斯国,中方亦有,其味稍异,其树独生,状如轮榈,其果多有浆。至番禺时。人名为波斯枣,其味颇与乾柿相似。」梵Kharju%ra。
渴树罗浆
【佛学大辞典】
(饮食)八种浆之第八。
爱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渴爱。言爱欲之心,其贪如渴者之求水。圆觉经曰:「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渴誐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译曰剑印。慧琳音义三十六曰:「朅伽,唐云剑。」
能济渴乏
【三藏法数】
谓此珠于旷野无水之处,人众渴乏,能令发清净水,解一切渴也。
渴病
【三藏法数】
谓人必假浆水,以养其体。若不得浆水之饮,则肠胃枯焦,而成一切病也。
饥渴所困
【三藏法数】
谓人或被饥渴之所困逼,不得饮食,而丧其生,是为横死。
止欲渴爱
【三藏法数】
欲即五欲,渴爱者,于诸尘境而生爱著,如渴而思饮浆水也。菩萨因一切有情渴爱所逼,即为开示,令于欲尘之境,不生爱著,譬犹清凉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消渴
【三藏法数】
谓喉吻沾润,渴想随消,故云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