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波澜(波瀾)  拼音:bō lán
1.波浪、波涛。《文选。刘桢。杂诗》:「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变化。《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3.比喻文章气势壮阔。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唐。方干 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国语辞典》:平地波澜(平地波澜)  拼音:píng dì bō lán
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七:「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澜。」也作「平地风波」、「风波平地」。
《國語辭典》:波澜壮阔(波瀾壯闊)  拼音:bō lán zhuàng kuò
比喻气势的雄壮浩大。如:「这首曲子演奏起来的气势,波澜壮阔,震慑全场。」也作「波路壮阔」。
《國語辭典》:波澜老成(波瀾老成)  拼音:bō lán lǎo chéng
形容写文章时才思浩瀚、词意壮健。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
《分类字锦》:波澜不起(波澜不起)
孟郊 列女操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