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功德池
【佛学大辞典】
(杂名)极乐之浴池也。无量寿经上曰:「内外左右有诸浴池。(中略)八功德水湛盈满。」
文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文真邻陀龙池也,又名目真邻陀池,在金刚座之侧。
目支邻陀龙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摩竭陀国金刚座之侧。(参见:目支邻陀)
白鹭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大般若经四处十六会之一处也,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五百九十三卷至六百卷,说于此处,即十六会中之第十六会也。大般若五百九十三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树中白鹭池侧,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白鹭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般若经之异名。以大般若经之第十六会,在白鹭池之侧说之故也。
功德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八功德水之池。在极乐。无量寿经上曰:「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横深浅,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
血污池
【佛学大辞典】
(传说)相传在酆都殿后之左。无论男妇,好宰杀血溅厨灶神佛庙堂经典书章字纸一切祭祀器皿之上者,及虐待婢仆打扑出血者,皆入此池。或云无论男女,凡不顾神前佛后,不忌日辰如五月十四十五日夜八月初三十月初十此四日犯禁交媾者,除降恶疾暴亡外,死后浸入此池。
阿耆婆沵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唐书西域传曰:「提婆大喜,延使者同观阿耆婆沵池。池广十丈,水常溢沸,共传旱潦未始耗溢。或抵以物,则生烟。釜其上,少选可熟。」法苑珠林十六引王元策西国行传曰:「显庆二年敕使王元策等往西国送佛袈裟。至泥婆罗国西南,至颇罗度来村东坎下,有水火池。若将家火照之,其水上即有火焰于水中出。欲灭以水,沃之其焰转炽。汉使等曾于中架一釜煮饭,得熟。使问彼国王?答云:曾经以杖刺著一金匮。令人挽出,一挽一深。相传此是弥勒佛当来成道天冠。金火龙防守之,此池火乃是火龙火也。」
阿耨达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赡部洲之中心,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银琉璃。颇黎饰其岸,金沙弥漫,清波皎镜,八地菩萨以愿力之故,化为龙王,中有潜宅,出清泠水供给赡部洲。见西域记一。按喜马拉亚山之佛母岭,高出海岸一万五千五百尺处,有一湖名玛那萨罗华,即阿耨达池也。殑伽,信度,缚刍,徙多,四河出焉。佛典载,此湖之水。自山谷间曲折流出,分为四大河,一河中有黄金,一河中有金刚石,一河中有红宝石,一河中有琉璃是也。并谓湖中莲花甚多,实则并非莲花,乃是一种小草。近时瑞典人海丁,游历西藏。言喀拉山之东南。有玛拉萨罗瓦湖。即阿耨达池。其湖为淡水湖。无出口。潜流地中。为恒河之源。恒河。即殑伽河也。
放生池
【佛学大辞典】
(杂名)放当死之鱼介,施食施法之池也。本依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之缘,天台智者始立此法。佛祖统纪三十三曰:「放生,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缘起也。智者买断簄梁,悉罢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计诩狱中之难,报修善堂上之恩,此显验也(此三事并见智者纪)。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本朝真宗天禧元年诏复天下放生池。沿江淮州郡上下水五里并禁采捕(二事并见通塞志)。慈云奏西湖为放生池,以四月八日会郡人纵鱼鸟。法智于南湖以佛生日放鱼鸟祝圣人寿,枢密刘均奉敕撰碑。此皆放生之梗概也。」陔馀丛考三十三曰:「唐乾元中命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颜鲁公碑云:环地为池,周天布泽。动植依仁,飞潜受护。宋天禧中王钦若奏以杭州西湖为祝圣放生池。郡守王随记之。东坡奏西湖不可废者五,此其一也。其状云: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然考艺文类聚,梁元帝时,荆州有放生亭碑,则唐以前已有之。又南史梁武时,谢微为放生文,见赏于世。盖梁武帝奉佛戒杀,至以面为牺牲,则放生起于是时无疑。」
迦湿弥罗国龙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西域记三(罽宾)附录引之),部执论疏,希麟音义一。
烈士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此池在鹿野苑之傍。西域记七曰:「从施鹿林东行二三里,至率堵波。傍有涸池,周八十馀步,一名救命,又曰烈士云云。」详记此池之因缘。
拘絺罗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翻梵语九曰:「拘絺罗池,译曰膝也。」
浴池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浴身所设之池塘也。印度为热国,故处处设之,以供澡浴之用。如东土之浴室。法华经曰:「流泉浴池,施佛及僧。」
殊胜池
【佛学大辞典】
(杂名)在帝释殊胜殿前之殊胜池也。俱舍论十一曰:「天帝释所都大城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蔽馀天宫,故名殊胜。」顺正理论三十一曰:「四苑各有一如意池。」六波罗蜜经三曰:「曼陀枳尼殊胜池水,沐浴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