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楷书(楷書)  拼音:kǎi shū
1.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为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也称为「真书」、「真字」、「正楷」、「正书」。
2.以楷隶誊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晋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漢語大詞典》:楷书吏(楷書吏)
专用楷隶誊抄古文书籍的官吏。 晋 代始置。 宋 高似孙 纬略·楷书:“广内置楷书吏,自 晋 始。”
《漢語大詞典》:蝇头楷书(蠅頭楷書)
犹言蝇头小楷。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今年八十有五,犹时以新作见寄,蝇头楷书不减盛壮,斯可敬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