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01,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迁于乔木
丘迟花木
若木
三木论囚
僧老木兰非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山木
商鞅徙木
十哲
天东扶木
土木形骸
颓秀木
朽木不可雕
一巢悬木末
缘木
典故
迁于乔木


《毛诗正义》卷九之三〈小雅·鹿鸣之什·伐木〉~327~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于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三〈醉吟先生〉
刘梦得《嘉话》云:『今谓进士登第为迁莺者久矣,盖自《毛诗·伐木篇》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并无莺字。顷岁省试《早莺求友诗》,《又莺出谷》诗,别书固无證据,斯大误也。』余谓今人吟咏多用迁莺出谷之事,又曲名《喜迁莺》者,皆循袭唐人之误也。故宋景文公诗云『晓报谷莺朋友动』,又云:『杏园初日待莺迁』,舒王云『莺犹寻旧友』。惟汉粱鸿《东游作思友人诗》曰:『鸟嘤嘤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南史》刘孝标《广绝交论》云:『嘤嘤相召,星流电激。』是真得毛诗之意。
典故
丘迟花木

相关人物
丘迟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丘希范(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唐·李善注(文题)引刘璠《梁典》曰:「帝使吕僧珍寓书于陈伯之,丘迟之辞也。」
《新校本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错传第十九爰盎
《新校本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错传第十九爰盎: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丝欲刻治,彼不上书告君,则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例句

江山清谢朓,花木媚丘迟。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典故

《山海经·海经》卷十二〈大荒北经·洞野山若木〉~437~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原作泂,据宋本改)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晋·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清·郝懿行《笺疏》:「若,说文(六)作,云『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木也,象形。』」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7~
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例句

愿折若木枝,却彼曜灵夕。 孟郊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李贺 日出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李贺 苦昼短

典故
三木论囚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报任少卿书〉~860~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唐·李善注:「三木,在项及手足也。魏其侯,已见李陵答苏武书。周礼曰:上罪梏拲而桎。应劭汉书注曰:在手曰梏,两手同械曰拲,在足曰桎。韦昭曰:桎,两手合也。梏音告。拲音拱。桎,之栗切。」
典故
僧老木兰非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六〈题木兰院二首〉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典故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四十二〈梅圣俞诗集序〉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典故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667~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例句

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 严维 书情献相公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典故
商鞅徙木

相关人物
商鞅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223~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典故
相关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贡
 
言子游
 
闵子骞
 
颜回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99~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闵子骞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子游可赠吴侯,卜子夏可赠魏侯。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异于十哲,终或殊于等伦,允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胶庠之雅范。
典故
天东扶木


《山海经·海经》卷九〈大荒东经·孽摇頵羝山与汤谷扶〉~354~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元·郝懿行云:「扶木当为榑木。」
典故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嵇康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例句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典故
颓秀木

相关人物
李康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李萧远(康)《运命论》
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例句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宰予


《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例句

数子皆奇货,唯予独朽株。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并序)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白居易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之初病风

典故
一巢悬木末

相关人物
巢父


《高士传》卷上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

例句

回望一巢悬木末,独寻危石坐岩中。 刘沧 赠天台隐者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为鱼德者,非挈而入渊,为猿赐者,非负而缘木,纵之其所而已。」东汉·高诱注:「喻为政,官方定物,能文者居文官,能武者居武官,故曰纵之其所而已。」东汉·赵岐注:「其不可得知缘乔木而求生鱼也。」

例句

宦情缘木知非愿,王事敦人敢告劳。 独孤及 喜辱韩十四郎中书兼封近诗示代书题赠

《國語辭典》:若木  拼音:ruò mù
古代传说中长在日落地方的树木。《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漢語大詞典》:山木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灵性的人物。语本《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形容人不加修饰的面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晋书。卷四九。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凤之姿,天质自然。」
《國語辭典》:朽木不可雕  拼音:xiǔ mù bù kě diāo
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语出《论语。公冶长》。比喻资质低劣,不堪造就。如:「面对屡劝不听的学生,老师不禁大叹朽木不可雕也。」
《漢語大詞典》:朽株
腐朽的树桩。亦喻指老朽无用的人。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功,虽有 乌获逢蒙 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后汉书·循吏传·孟尝》:“槃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饰朽株以丹青之美,登丑石於珪瓚之丛,凛然无堪,躐是异数。”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当其变更,朽株尽可为患者。”
分類:腐朽树桩
《漢語大詞典》:缘木(緣木)
(1).爬树。《楚辞·九章·思美人》:“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淮南子·说山训》:“为蝯赐者,非负而缘木。”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蜀 有魶鱼,善缘木,有声如啼儿。”
(2).见“ 缘木求鱼 ”。
《國語辭典》:缘木求鱼(緣木求魚)  拼音:yuán mù qiú yú
爬到树上去找鱼。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求鱼缘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