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辛旻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雍熙四年(987)任连州知州。
元达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993 【介绍】: 宋洺州鸡泽人,初名守旻。家业农,而任侠纵酒,尝因逃役而亡命山林间,为乡里患。太宗为晋王,隶帐下,以善射赐名“达”。及即位,补御龙直队长。累官京城巡检。与士大夫交,能折节尽礼,人以是称之。
荣恕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雄州归信人。兄弟异居积年。真宗大中祥符中,家榆树两本自合,感其异,兄弟复义聚,乡人称其雍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元弼,本名旻。年十一事真宗于藩邸,善射。咸平中,在定州与契丹战。景德罢兵,迁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从东封西祀。大中祥符九年进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仁宗天圣三年,召为枢密使。累封徐国公。为人重密有智数,知传记及术数之学,言象纬辄中。章献太后微时曾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预政,宠遇最厚。安佚富盛逾四十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谥荣僖。
全宋诗
张耆(?~一○四八),初名旻,字元弼,开封(今属河南)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咸平中为天雄军兵马钤辖。天禧二年(一○一八)为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拜枢密使(同上书卷一○三)。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节度使。明道元年(一○三二)加右仆射,为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同上书卷一一一)。出判许、襄、邓、孟、陈、寿诸州,封徐国公。庆历三年(一○四三)以太子太师致仕(同上书卷一四四)。八年,卒,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宋史》卷二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二○
张耆(?——一○四八),先名旻,字元弼,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年十一,给事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头供奉官。咸平中历天雄军、镇州、定州、并、代州兵马钤辖,贬潞州都监。真宗东封,迁殿前都虞候,再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罢,判河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陈州。累迁镇安军、淮南节度使、判寿州。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昭德军节度使。章献太后崩,出判许、襄、邓、孟、陈、寿等州,封徐国公。卒,谥荣僖。《宋史》卷二九○有传。
释幻旻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幻旻,姓叶氏,玉山人。童时出俗,入兴教兰若,师僧省覃。既纳戒乃访道四方,来虎林见慧明,于灵隐即服膺,所说尽得其法,久之命监寺。而寺大火,方究典守,众惧祸及,或有遁去,旻独曰:“我总寺事,罪尽在我,尔曹不必惧也。”吏不穷询,止坐爨者,人咸伟之,及慧明告终,旻帅众白府,请慧照聪镇其寺,仍以监寺辅之,戮力相与。复其寺不十年,所葺屋庐,嶷然千馀间。盖伟于旧庆历中朝廷闻其名,赐之紫衣,其后又赐号“普照”。及慧照谢世遗书,举旻自代。官疑其事,更命他僧主之。旻事其僧,愈恭无豪发,见于声彩。知府龙图季公知之,乃以上天竺精舍命旻以长老居之,及观文孙公莅杭,特迁主灵隐。升席之日,孙公重旻衣冠贵游,不翅百人,预会爇香,听其说法,而道俗老少,摩肩趋者万计。是日人声马迹,溢满山谷。法席之盛,罕有其偷。曼天性宽平慈恕,居寺六年,规制整饬,灿然大备。嘉祐己亥年仲冬,忽感微疾,先日招契嵩与语,将授以寺,语气详正,无异平昔。十三日鸡呜,问夜何其,即起漱洗,安坐而尽,寿六十一,僧腊四十一,塔于呼猿涧直北寺垣之内,契嵩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邕州上林人,号白云先生。闭门读书,无所不通,乡人以书楼目之。哲宗元祐间应举不第,隐居罗洪洞。善养生,寿至百余岁。
全宋诗
韦旻,上林(今广西田东东南)人。哲宗元祐间应举不第(《宋诗拾遗》卷一○)。隐于罗洪洞,自号白云闲叟(清乾隆《广西通志》卷八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23 【介绍】: 金朝皇帝,女真完颜部人,本名阿骨打,改名旻。辽天庆三年,继兄乌雅束为都勃极烈,袭节度使。四年,誓师反辽。次年,称皇帝,国号金,都会宁,改元收国。后改天辅。在位九年。始起时兵不过二千五百人,数年之间,扩地直至燕、云。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旻赐号圆机。世人称云古佛。兴化蔡氏子也。母梦吞摩尼珠遂妊。生五岁不履不言。一日母抱游西明寺。见佛像遽趣合掌作礼称南无佛。见者大异之。稍壮宦学大梁。弃依景德寺德祥出家得度。遍扣禅林皆得染指。后亲沩山哲禅师无所入。谒泐潭乾公具陈所得。潭不为印可。一日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问之。不契。侍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长嘘曰。会么。旻拟对。潭便打。有顷复拈草示之曰。是甚么。亦拟对。潭便喝。机旋于是顿悟玄旨。便作拈花势曰。这回瞒旻上座不得也。潭曰。便道。旻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礼三拜。潭首肯印之。后开法于灌溪。迁圆通以符道济之记也。学者如川赴海。朝廷闻其道。宰臣会请锡以命服。赐圆机之号而尊宠之。于是遐迩钦化。少长咸被其法泽。未详厥终。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名道旻。兴化仙游蔡氏子。其母梦吞摩尼珠。已而孕。生五岁。足不能履。口不能言。母抱游西明寺。见佛像。遽履地合掌。称南无佛。因作礼。人大异之。及官学大梁。忽厌尘俗。去依景德寺得祥律师。以诵经得度具戒。遍参宗匠。从真如哲公最久。晚闻泐潭乾禅师道望。往依焉。一见知其在大沩众称旻古佛者。深器之。师以力参。所得举以似乾。乾未之许。一夕侍立次。乾举世尊拈花因缘令下语。益不契。繇是尽弃其所闻。久之随经行次。乾以拄杖加肩。长嘘云。会么。师拟对。乾即打之。有顷拈一枝草示云。是什么。师拟对。又喝之。师豁然悟。即作拈花势云。此去更不疑老汉舌头也。乾挽住云。更道更道。师云。南山起云。北山下雨。鼻孔解语无讨处。即礼拜。乾可之。他日谓曰。庐山胜绝。汝缘熟在彼。遂辞焉。建中靖国元年。出世江夏之灌溪。迁庐山圆通。初道济禅师创革圆通。临终嘱曰。吾塔以青石为之。他日塔红。即吾再来。及师至之夕。塔为之红。遐迩惊叹。知师盖道济后身也。由是宗风鼎盛。衲子云奔辐凑。师孤节苦行。终其身。僧问。如何是佛法向上事。师曰。劈箭溪头水倒流。进云。藏头露影时如何。师便打。进云。谢师答话。师云。瞎问十二时中如何履践。师云。风不来。树不动。僧于言下有省。政和初。蔡太师京。奏赐椹服圆机师名。范左丞致虚初自内翰。出师豫章。过圆通。语次叹曰。行老矣。堕在金紫囊中去。此事稍远。师亟呼内翰。翰应诺。师曰。也不远。翰云。好更望指示。师曰。此去豫章有四程。翰伫思。师曰。见即便见。拟议即差。翰颔之而喜。枢密吴公居厚拥节归钟陵。见师曰。顷赴省。试过圆通。赵州关因问讷老。透关底事如何。讷云。且去做官今五十馀年。师曰。曾明得透关底事么。密云。八次经过常存念。然未脱洒在。师举扇云。请使扇。密挥扇。师曰。有甚不脱洒处。密大喜云。更请末后句。师摇扇两下。密云。亲切亲切。师曰。吃嘹舌头。谏议彭公汝霖手写观音经施师。师拈起云。遮个是观音经。那个是谏议经。彭云。此是某亲写。师云。写底是字那个是经。彭笑云。却了不得也。师云。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彭云。人人有分。师曰。莫谤经好。彭云。如何即是。师举经示之。彭抚掌大笑云。嗄好。师曰。又道了不得。相国安公南迁。见师曰。一生做官。今日被谪。觉见从前但一梦耳。师曰。相公觉耶。公曰。此皆本有。但未甚明了。师召相公。公举首。师云。了也。公曰。犹被事碍。师云。离京几程到此。公曰。四十二日。师云。甚处被碍来。公笑曰。极得力。师云。直下受用去(公云。如何受用。师曰。朝朝相似)。合掌钦喜。师曰。但空诸有。勿实所无。公云。幸遭遇。不敢忘。左司都贶问曰。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如何凑泊。师云。全身入火聚。都云。毕竟如何。师云。蓦直去。都沉吟。师曰。可更吃茶。都云。不消得。师曰。何不恁么会。都忽有省。笑曰。太近邪。师云。十万八千。都即有偈曰。可可思议。是大火聚。便恁么去。不离当处。师曰。犹有遮个在。都云。便请直指。师云。便恁么去。铛是铁铸。都云。尽善尽善。九江守李端夫问曰。识心虚凝。忽然诸境现前时如何。师云。石火烧身。守豁然省曰。打破虚空也。师云。什么处下手。守鸣指一下。师云。不恁么却恁么。守叩曲折而去。师之全机得大自在。开发尤多。三年冬。以院事卑得法弟子守惠。请老于朝。朝廷从之。有旨。令守惠次补寺任。明年冬十月九日。集众说偈曰。泥牛昨夜大哮吼。惊得须弥藏北斗。南北东西没处寻。拈得鼻孔失却口。复云。至道虚寂。迥脱根尘。光境俱亡。灵机绝待。真常任运。宁属去来。应周无方。不存格则。牢关敲磕。掣电难通。直须千眼顿开。可以死生无间。自兹决别可葬全身。三百年后当兴佛事。临行一著不落见知。折半破三好生荐取。随声抚膝一下。泊然而逝。阅世六十八。坐五十夏。门人奉遗命塔其全身。唯取平时所聚须发火之。悉为舍利。州上其事。赐号妙空之塔。师居圆通十有二年。随机接物。力法匪躬。然绝不许记其语句。其徒有不忍弃之者。相与私缀之。师廉知诫曰。尔必欲隳吾素志。却后三十年乃可拈出。及通惠禅师如其约而出之。左司陈公瓘览小参语云。若有一疑。如芥子许。是汝善知识。即尊重囋叹。衍以为之序。既而枢密张公德远。侍郎冯公济川。皆韪其言。 赞日。圆通来应塔红可也。殁谓三百年后当兴佛事。或身后好事者为之辞。何则旻固尝悟彻者也。彻则万化同功。群机普赴。奚适而非旻邪。先佛云。吾无生不生。无在不在。如是则圣贤抚会。尘尘尔念念尔。奚三百年之局乎。果去矣。必三百年而复来。则营营形数之间。无乃小乘乎。且无边刹海不隔毫端。十世古今不移当念之旨。安在哉。李君商老状其事而暴美之。不究宗门抚会之妙。当并按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旻,赐号“圆机”,兴化蔡氏子也,母梦呑摩尼珠而生。五岁不履不言,一日母入西明寺,抱儿见佛,置于蒲圃,遽趣合掌作礼,随声称“南无佛”。见者大异之。稍壮,宦学大梁,忽焉弃去,依景德寺德禅出家,得度,遍扣禅林,皆得染指。后亲沩山哲,无所入,谒泐潭乾公,具陈所得,潭不为印可。一日,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话,问之不契。侍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长嘘曰:“会么?”旻拟对,潭朴之。有顷,复拈草示之曰:“是甚么?”亦拟对,潭又喝之,于是顿悟玄旨,便作拈花势,曰:“这回瞒旻上座不得也。”潭曰:“便道。”旻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礼三拜,潭首肯印之。后开法于灌溪,迁圆通,学者宗之,如川赴海。朝廷闻其道,锡以命服,并圆机之号。于是遐迩钦化,人被其泽。未详所终。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八二
仲旻,南宋僧人,绍兴中尝为明州宝云传教院住持,管内僧正,赐号真教大师。

人物简介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二
附顺天志:金张旻有题天坛诗。
欧阳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闵。宋吉州永新人,字彦昭。孝宗隆兴初任新化县主簿,儒雅朴素,莅政公勤。以承务郎致仕。有《尽心录》。
王旻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端平元年(1234)任德安府知府。
何道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泰宁人,字伯清。洪武中为大理评事,谳狱多所平反。迁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幸。迁江西按察副使、广东按察司佥事,寻督浙江工匠营建北京,凡六年。宣德初,左迁永州知府,兴学校,明教化。从宦二十年,所至皆著能绩。后家居杜门不出,日以诗酒自娱。卒年六十九。
胡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胡□子。工画人物,亦能山水。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钱高,字景旻,号古山。无锡人,孝常季子,隐于泰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