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吉安府泰和人,字正言。景泰五年进士。授编修。成化初为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读,历侍读学士。谋为礼部侍郎,为吏部尚书尹旻所格,既而以中旨得之。后任南京吏部侍郎。二十二年,以万安、李孜省力,为户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旋进兵部尚书。次年,弘治帝即位后罢。又数年而卒。
维基
尹直(1431年—1511年),字正言,号澄江,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年,充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总裁欲革去景泰帝号,曾建议不可去除帝号。《英宗实录》修成,进侍读,任侍读学士。成化六年(1470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成化十一年(1475年)任礼部右侍郎。因父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改南京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春,召佐兵部。针对占城王弃国来求援、贵州镇巡官邀功谎奏苗反,两事提出正确意见,而后被重用,任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此后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尹直明敏博学,练习朝章,而急于进取。个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尹直初觊礼部侍郎,而尹旻推荐他人。尹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举笏谢。尹旻回之:「公所谓简在帝心者。」(你是皇帝心中的人选)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万安、彭华谋定内召入阁,却被刘旻辄持不可。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成化二十二年要求推荐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尹旻列何琮等八人。诏用何琮,而尹直以万安、彭华及李孜省力荐,中旨召还。与李孜省合作陷害尹旻父子得罪,又构罢江西巡抚闵圭,引起与论喧然不平。孝宗即位,给事中宋琮及御史许斌上报尹直自初为侍郎以至入阁,夤缘攀附,皆取中旨。孝宗于是薄其为人,令其致仕。弘治九年,尹直上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年当出閤,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正德年间卒,谥文和。《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三
文和,号蜑湖,嘉兴人。嘉靖丁酉举人,任扬州通判,罢归,躬督耕耘,究心理学。临卒,语其子曰:我死,皇极经世之学绝矣。亲操算子,讲毕而逝。所著《蜑湖吟稿》,真率自恣,有放翁风味。
郭文和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郭文和(1536年—?),字有臣,金吾左卫匠籍,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七十四名,二甲第七名进士。历官延安府知府,以平陕西贼首郭孟行等功受赏银币,隆庆五年(1571年)正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升甘肃行太仆寺卿兼陕西佥事。

人物简介

维基
文运熙,字时雍,一字和一,陕西三水县(今旬邑县)人,军籍。陕西乡试第十二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第三甲第二百六十一名。初授中书舍人,历官工部员外郎,升浙江绍台海防参议。文运熙墓在南宫村。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七
陈凯永,字雍期,号学山,海宁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文和。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敱永,字雍期、雍期,号学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人。谥文和。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内秘书院侍读学士。康熙七年,任内秘书院学士。康熙九年,任东阁学士、武会试正考官。次年升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十一年,任吏部左侍郎。康熙十五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六年,升任工部尚书。著有《邑侯许公重建镇海塔记》、《丹墀管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2—1755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衡臣,一字砚斋。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授检讨,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雍正间,擢礼部尚书,值南书房。进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时军机处初建,规制多所定议。以周敏勤慎,为世宗所倚重。乾隆十四年,以老病许致仕。立朝五十年,富贵寿考号为清代之最,然以乞身后恩典事,临去曾受斥责。卒谥文和。有《传经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五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桐城人。康熙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伯。配享太庙,谥文和。有《澄怀园诗选》、《载赓集》。
清诗别裁集
字衡臣,江南桐城人。康熙庚辰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和。
维基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出身桐城张氏家族,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后因得罪乾隆帝,险些遭祸,后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谥文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3—1751 【介绍】: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觐臣,号时斋。康熙间由监生入赀迁宁国同知。乾隆初至云贵总督。历滇黔三十余年,鼓励民间设厂采铜,兴修水利。入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6—1877 【介绍】: 清直隶天津人,字云巢,号拙安。嘉庆二十二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浙江布政使。有《织帘书屋诗文钞》、《沈氏宗谱》、《篷窗附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七
沈兆沄,字云巢,天津人。嘉庆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浙江布政使。谥文和。有《织帘书屋诗钞》。
维基
沈兆沄(1784年—1877年),字莹川、号拙安,直隶天津县(今属天津市)人。谥文和。嘉庆十五年(1810年),乡试中举;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国史馆协修、国史馆汉纂修、国史馆提调、功臣馆纂修、起居注协修。道光八年(1828年),任湖南乡试正考官。次年,任会试同考官、文渊阁校理。道光十一年,任日讲起居注官、江苏松江府知府。道光十三年,任江苏苏州府知府。道光十七年,改任江苏江宁府知府,署江苏江安粮储道、江南盐巡道。道光十九年,任江苏江安粮储道;道光二十三年,署江宁布政使。咸丰元年(1851年),任河南按察使。次年,任山西按察使。咸丰三年,署河南布政使。咸丰四年,署山西布政使。咸丰九年,任浙江布政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
于式枚,字晦若,贺县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和。
维基
于式枚(1856年11月23日—1915年8月5日),字晦若,小名穗生,广西平乐府贺县(今贺州)桂岭人,祖籍四川顺庆府营山县,因父宦粤,侨居广西。清末政治人物。其父于丹九早逝,师从陈澧。光绪五年(1879年)举乡试,次年中进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883年,授兵部主事。于式枚曾任北洋大臣李鸿章幕僚十馀年,奏牍多出其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李鸿章赴俄罗斯贺尼古拉二世沙皇加冕,兼访西欧诸国,奏准于式枚同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后授礼部主事,转员外郎。1901年,授御史,调京畿道,迁给事中。辛丑条约签订后,升任五品,充政务处帮提调。1902年正月,充京师大学堂正总办、译学馆监督。1903年,署鸿胪寺少卿。1905年5月,广东学政朱祖谋因病离职,改任广东学政。1906年,两广总督岑春煊电请于氏留在广东,授提学使,于式枚固辞,奉命监理广西铁路。1907年3月,邮传部右侍郎吴重熹转左侍郎,于式枚升任右侍郎。。1907年8月,前往德国,俱充考察宪政大臣.10月24日,回国后受慈禧召见,以为“中国立宪不可急躁冒进,至少应以十年为预备立宪之期”,“必以本国所有者为根据,而采取他国所有以辅益之”,不可“舍本随人”。此番言论受到时上海舆论界反弹,尤其政闻社陈景仁曾致电弹劾于氏。1908年2月,调任礼部左侍郎,3月,访问俄国,又转赴德国拜访驻德公使孙宝琦。5月,会见德皇威廉二世。于式枚于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返国,以疾乞假。张之洞遗疏称其堪大用。1910年2月,转吏部侍郎,5月,改学部侍郎,总理礼学馆事,9月,兼修订法律大臣,12月,充国史馆副总裁。民国成立后,隐居青岛,北洋政府授为参政,坚辞不受。晚年担任纂修清史稿总阅。民国四年旧历六月二十五日巳时(1915年8月5日)病逝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