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放一收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次把住,一次放行也。是为师家应学人机根之活手段,把住者抑学人,放行者纵学人。一放之时,森森罗列。一收之时,空界无物。谓擒纵与夺,有自在之状也。见碧严录第九十九则。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罗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悉怛多钵怛罗,译言白伞盖。白伞盖佛顶尊之陀罗尼也。
不放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专注而修诸善法也。俱舍论四曰:「不放逸者,修诸善法,离诸不善法。」
【三藏法数】
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三藏法数】
谓精进三业,于所断之惑,所修之善,加功勇猛,速令成满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而无放逸也。(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世间、出世间善法者,大人所修五戒十善,名为世间;声闻等所修戒定慧之法,名出世间也。)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阿难放光
【佛学大辞典】
(故事)阿难为多闻第一受持佛一代之说法,故佛灭后,迦叶结集三藏时使阿难升师子座复演其说法。增一阿含经一颂之曰:「阿难仁和具四等,意转入微师子吼,顾眄四部瞻虚空,悲泣挥泪不自胜,便奋光明和颜色,普照众主如日初,弥勒睹光及释梵,叉十希闻无上法。」
放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放手而置于下也。又云放下著。著字,无意味,语助辞也。五灯会元世尊章曰:「黑氏梵志,擎合欢梧桐华供养世尊。佛召梵志,志应诺,佛言放下著。」同严阳尊者章曰:「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著。师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曰:放不下担取去。师于言下大悟。」
【俗语佛源】
语出《五灯会元》卷一:「佛招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招仙人:『放下著。』梵志曰:『我今两手空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佛教指离弃一切杂念、妄执,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称放下。后亦常指把握著、提著或负载著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如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见刑房书吏拿了一宗案卷进来。继之叫且放下,那书吏便放下,退了出去。」也指搁置,停止进行。如巴金《真话集·悼念茅盾同志》:「一直到死,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文贤)
放下屠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山堂肆考。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言改过为善之速也。
放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为增一阿含经放牛品之别译。以放牛之十一法譬比丘之十一法。
放生
【佛学大辞典】
(行事)释放羁禁之生物也。列子说符篇曰:「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按放生事始(参见:于此。参照放生会)
【佛学常见辞汇】
释放被羁禁的生物。
【俗语佛源】
「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杀生的人,当坠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无穷苦;侥幸为人,亦受短命等恶报。戒分「止持」与「作持」。就止持而言,杀生为最大的恶业;从作持而言,则放生为最大的功德。放生典出《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谓释伽佛过去世为流水长者子。一次,长者子经一空泽,见池水涸竭,万鱼被曝晒将死。长者子先取树叶遮住阳光。后来发现,恶人为了捕鱼,在源头处截断了水流。长者子即向国王借了象队,到上流用皮囊盛水,运到空泽,倾泻池中,救活了万鱼。中国行放生,当始于隋代天台大师智。《佛祖统记》卷二三载,智「买断梁,悉罢江上采捕」,让渔人放生在天台山海隅。唐肃宗乾元二年,昭令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颜真卿作《天下放生池碑铭》。宋·周《清波杂志》载:宋哲宗「与辅臣言及放生,云『天地大德曰生』,后苑故事有钓鱼荷苞会,比令罢之」。放生成为朝野的风气。且举杭州为例: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社会》载,「西湖每岁四月放生会,其余诸寺经会各有方所日分。」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三记载,四月八日佛诞日,杭州数万人会集西湖放生,纵鱼鸟以百万计。可见放生历久不衰。后来俗语亦称把人放掉为放生。如《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耐胆倒大 ,放生仔俚转来哉!」(李明权)
放生池
【佛学大辞典】
(杂名)放当死之鱼介,施食施法之池也。本依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之缘,天台智者始立此法。佛祖统纪三十三曰:「放生,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缘起也。智者买断簄梁,悉罢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计诩狱中之难,报修善堂上之恩,此显验也(此三事并见智者纪)。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本朝真宗天禧元年诏复天下放生池。沿江淮州郡上下水五里并禁采捕(二事并见通塞志)。慈云奏西湖为放生池,以四月八日会郡人纵鱼鸟。法智于南湖以佛生日放鱼鸟祝圣人寿,枢密刘均奉敕撰碑。此皆放生之梗概也。」陔馀丛考三十三曰:「唐乾元中命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颜鲁公碑云:环地为池,周天布泽。动植依仁,飞潜受护。宋天禧中王钦若奏以杭州西湖为祝圣放生池。郡守王随记之。东坡奏西湖不可废者五,此其一也。其状云: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然考艺文类聚,梁元帝时,荆州有放生亭碑,则唐以前已有之。又南史梁武时,谢微为放生文,见赏于世。盖梁武帝奉佛戒杀,至以面为牺牲,则放生起于是时无疑。」
放生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佛制比丘贮放生器,日常罗漉水囊之生类容之,以放之于泉池河水。未有放生会之事。及天台智者制天台山海曲为放生池,使海上渔人放鱼介于此。放之当为授三归戒,说大法以结法缘。盖取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救生之事缘也。是为放生会之滥觞。其后天台之慈云四明,盛行之,慈云之金园集九,四明之教行录,各有放生之仪轨(释门正统三)。
三节放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岁末与安居竟及父母之忌辰也。圭峰盂兰盆经疏曰:「儒则四时杀命,春夏秋冬。释则三节放生:一岁终,二夏满,三忌辰。」
放生器
【佛学大辞典】
(物名)比丘日常以漉水囊漉水罗其囊底之小虫放置一器,以之送入河川泉池,此器即放生器也。其制法义净译之,护命放生仪轨法详之。
放生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护命放生仪轨法之略名。
放光瑞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佛六瑞之一。佛将说法华,先放毫光,照此土及东方万八千世界。序品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万八千世界。」
【三藏法数】
谓佛将说法华,先放毫光,照于此土,以至他土,与常放光有异,故名放光瑞。经云:佛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万八千世界。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