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拳握
像握着的拳头大小。喻体积小。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其外人所见者,拳握之内,或吐异香;胸臆之间,乍表金色。” 宋 陈师道 《幼岭》诗:“谁言拳握间,意作万牛重。” 宋 陆游 《嘉阳官舍奇石》诗:“散落支床压酒槽,大或专车小拳握。”
《国语辞典》:抡拳(抡拳)  拼音:lūn quán
举起拳头。《红楼梦》第二四回:「不想被贾芸碰了一头,正没好气,抡拳就要打。」
分类:拳头
《国语辞典》:捶腰  拼音:chuí yāo
用拳头轻击腰部。老年人腰痛时常有的动作。
《國語辭典》:抱拳  拼音:bào quán
一种敬礼方式。一手握拳,另一手抱著拳头,合靠在胸前。如:「抱拳行礼」。《三侠五义》第四四回:「只见那军官抱拳陪笑道:『非是在下多管閒事。因那婆子形色仓皇,哭得可怜。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说毕,就是一揖。」
《漢語大詞典》:控卷(控捲)
伸出拳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 司马贞 索隐:“谓解杂乱纷纠者,当善以手解之,不可控捲而击之。捲,即拳也。”
分類:伸出拳头
《漢語大詞典》:头拳(頭拳)
指脑袋。以脑袋代替拳头撞击他人,故称。《天雨花》第二回:“ 熊氏 听罢重重怒,也不开言説甚情,一个头拳来撞到, 学仁 大怒火衝心。”
《漢語大詞典》:袒臂挥拳(袒臂揮拳)
挽袖露臂,挥动拳头。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説的别,包弹遍,不嫌些蹬弩开弓,怎説他袒臂挥拳。”
《漢語大詞典》:掀拳裸袖
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众女掀拳裸袖,各欲争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行酒之间,説着许多豪杰勾当,掀拳裸袖,只恨相见之晚。”
《漢語大詞典》:揎拳裸臂
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 玉英 姊妹走开。”
《漢語大詞典》:揎拳舞袖
伸出拳头,挥动衣袖。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又有一班猛勇驍悍之辈,揎拳舞袖,説强夸胜,自称好汉。”
《國語辭典》:揎拳捋袖  拼音:xuān quán luō xiù
伸出拳头,捲起衣袖。形容粗野、准备动武的样子。元。杨讷《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也作「揎拳攞袖」。
《国语辞典》:掳袖揎拳(掳袖揎拳)  拼音:lǔ xiù xuān quán
捲起袖子,伸出拳头。指蓄势待发,准备打斗。《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酒囊饭袋成何用?掳袖揎拳号俊杰。」
《国语辞典》:捋袖揎拳  拼音:luō xiù xuān quán
捲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粗野,准备打架的样子。也作「揎拳攞袖」。
《国语辞典》:揍人  拼音:zòu rén
用拳头或棍棒打人。如:「他脾气暴躁,一不顺心便想揍人出气。」
《國語辭典》:锭子(錠子)  拼音:dìng zi
银子。因成块状,故称为「锭子」。《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也称为「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