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震栗
亦作“ 震慄 ”。
(1).惊惧、战栗。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既至数月,诛 原褚 首恶,郡中震栗。” 宋 苏辙 《北狄论》:“兵之所至,天下震慄。” 王西彦 《曙》:“他说这些话时,声音发颤,全身都震栗起来。”
(2).使惊惧。 南朝 梁 江淹 《报袁叔明书》:“至乃一説之奇,惊畏左右;一剑之功,震慄邻国。”
分類:惊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凌遽(淩遽)
(1).战栗恐惧。汉书·扬雄传上:“三军芒然,穷冘閼与,亶观夫栗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触,熊羆之挐攫,虎豹之凌遽。” 颜师古 注:“凌,战栗也;遽,惶也。”
(2).迅速;急促。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 李善 注:“凌遽,捷速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曩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晤子,真天幸也。”
淩遽:快速。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疲弱谢凌遽,取累非纆牵。”凌,一本作“ 凌 ”。 李善 注:“言己才疲弱而谢急遽。” 刘良 注:“凌遽,捷速也。”
《國語辭典》:惴慄  拼音:zhuì lì
忧惧战慄。《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或凌邃惴慄,若据槁临危。」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分類:恐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嘶战(嘶戰)
嘶叫战栗。 苏曼殊 《岭海幽光录》:“贼叹曰:‘吾杀此曹多矣,临死嘶战,不能作一语;未有若此人者。’竟释不杀。”
分類:嘶叫战栗
《國語辭典》:缩栗(縮栗)  拼音:sù lì
1.畏惧的样子。《新唐书。卷一一八。李渤传》:「干纪之奸不战而拘累,彊梁之凶销铄缩栗,迎风而委伏。」
2.枯萎。《礼记。月令》:「草木皆肃」句下汉。郑玄。注:「肃谓枝叶缩栗。」
《漢語大詞典》:佶栗
(1).耸动貌。
(2).战栗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 元 张翥 《紫檀筚篥曲赠善吹者任子中》诗:“当头独发调最高,响来直在青云里。顿令阳春变秋色,佶栗 吴 霜飞绕指。”
分類:战栗耸动
《漢語大詞典》:畏慄
畏惧战栗。后汉书·左雄传:“ 济阴 太守 胡广 等十餘人皆坐谬举免黜……自是牧守畏慄,莫敢轻举。”
分類:畏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悼慄
亦作“ 悼栗 ”。 惊恐战栗。庄子·山木:“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汉书·王莽传上:“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窥巨海之惊澜,莫不战掉悼慄,眩惑而自失。”
分類:惊恐战栗
《漢語大詞典》:悚战(悚戰)
恐惧战栗。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临表悚战,犹惧未允,不任下情云云。”
分類:恐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危栗
恐惧战栗。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中岁,其子 景石 别驾夭丧,门户危栗。”
亦作“危慄”
分類:恐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危慄
恐惧战栗。 汉 焦赣 《易林·需之节》:“一呼三颠,摇动东西,危慄不安,疾病无患。”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将相有纤介,中外为危慄。”
分類:恐惧战栗
《漢語大詞典》:肌慄
亦作“ 肌栗 ”。 因恐惧或寒冷而肌肉战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復及。”
《漢語大詞典》:威栗
谓使人战栗的威力。 唐 柳宗元 《贞符》:“帝庸威栗,惟人之为。敬奠厥赋,积藏於下,是谓丰国。”
分類:战栗威力
《國語辭典》:打颏歌(打頦歌)  拼音:dǎ hái gē
因寒冷而牙齿打颤所发的响声。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僧住将手心儿搓,赛娘把指尖儿呵,冻的他战笃速打颏歌。」也作「打孩歌」。
分類:战栗
《漢語大詞典》:栗锐(慄鋭)
谓具有令人战栗的锐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靖》:“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併力死战, 楚 兵慄鋭,未易当也。”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寇氛已逼,恃其慄鋭,突进无前。”
《漢語大詞典》:燋战(燋戰)
焦急战栗。燋,通“ 焦 ”。《宋书·王景文传》:“虽加恭谨,无补横至,夙夜燋战,无地容处。”
分類:焦急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