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与时(一一七五~一二三一),字行之,又字德行,寓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太祖十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弱冠应举不第,宁宗时补官右选。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第进士,官丽水丞。绍定四年十一月卒。有《宾退录》行世。事见《彝斋文编》卷四《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九八三
赵与时(一一七五——一二三一),字行之,一字德行,太祖七世孙。宁宗即位,补官,历婺、泰、衢三州管库,监御前军器所司行在草料场。蹭蹬三十年,未尝一日忘科举,而屡试辄不偶。积阶至忠翊郎。理宗立,予换文阶,得丽水丞。绍定四年卒,年五十七。与时尝从学于杨简。嘉定中著《宾退录》十卷,考證经史,辨析典故,率多精核,为世所推,今存。又有《甲午存稿》,已佚。见赵孟坚《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彝斋文编》卷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八。
赵与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太祖七世孙,字行之,一字德行。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官丽水丞。有《宾退录》。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七
德行,自号农圃居士,嘉兴人。洪武间,历官工部营膳所丞英华失载从湖海耆英集录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间府东光人,字道本。举明经,授河南涉县训导,在职常资助贫士。升沈阳卫儒学教授,告归。年八十卒。有《硕宽堂诗文集》、《渊源录》、《游涉录》、《循环说》。

人物简介

维基
闻人德行(1512年—?),字元科,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民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联捷戊戌科会试第三十七名,登第二甲第四十名进士。授礼部主事,管诰敕房,二十一年九月升尚宝司司丞,仍兼翰林院五经博士,诰敕房办事如旧。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如兰(1835~1911),字香谷,号芝田,清淡水厅竹堑人,郑崇和三子用锦之次子。少年勤学,取进生员,因成绩优异而补增生,受知于台湾道丁曰健。光绪十五年(1889),因为办团练有功,由增生授候选主事,赏戴花翎,后加道衔。家业素丰,但自奉甚俭,尤不喜以财富誇耀于人,唯对公义之事则未有吝色,凡邑中所需困急,莫不慷慨捐输,故人人称诵其德行善举,颇能克承郑崇和、郑用锡、郑用鉴乡贤之风范。 郑如兰对诗歌创作及诗社活动颇为热爱,广结林亦图、郑鹏云、王松、吴澄秋……等诗人,在北郭园中诗酒酬唱,风雅不辍,甚受骚坛雅士的推崇,继郑用锡、林占梅之后,成为竹堑文坛领袖。平生写作不少,颇多散佚,生前亦未付梓,弃世后三年(1913),其孙郑肇基始裒辑之,并托嘱王松担任校雠,委由台北《台湾日日新报》出版印刷。诗集名为《偏远堂吟草》,乃因如兰书斋之名而得。计有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涵盖清代及日治时期之创作,尤以清代为主。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录,即据此编校。关于郑如兰之诗作,郑家珍以为与陶潜诗风近似;吴曾祺誉其风格冲融凝远,读之使人和静;陈衍也以为「偏远堂诗专主性情,其学陶、白也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