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公沙孚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北海胶东人,字允慈。公沙穆子。为善士,举孝廉,历官尚书侍郎、召陵令、上谷太守。尝与荀爽约,出不得事贵势。后爽于董卓时,未百日位至司空,孚鄙之,相见时割席而坐。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
杨孚,字孝元。南海人。汉章帝时举贤良,对策上第,官议郎。和帝即位,欲用兵匈奴,孚上奏,以“毋轻用武”谏之。永元十二年(一〇〇)旱灾,诏在廷议政,复以宜行孝悌,“吏治必务廉平”劝之,帝从其议。其时南海官吏竞事珍献以邀宠,孚乃枚举物性灵悟,指为异品,以讽切之,著为《南裔异物志》(又名《杨议郎著书》、《异物志》、《交州异物志》、《交趾异物志》)。自后罗浮玳瑁之属日绝,时谓能通神明。后为临海太守,复著《临海水土记》。二书皆已佚,清道光间南海曾钊从《太平御览》等书辑得若干条,南海伍崇曜收入《岭南遗书》付梓。明黄佐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四、明欧大任《百粤先贤志》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杨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漱珠岗下渡头村(今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下渡村)人。汉议郎学者。 他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 公元77年,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 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伍孚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 【介绍】: 东汉汝南吴房人,字德瑜。性刚毅,勇壮好义。献帝时为越骑校尉,忿董卓凶毒,乃朝服怀佩刀,刺卓不中。为卓左右执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钜鹿人,字子宪。本姓冯。初为吏。汉献帝建安中,仕袁尚为冀州主簿。曹操围邺,孚以计出入围城。复为袁谭主簿。谭死归操,累迁司隶校尉、阳平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272 【介绍】: 三国魏末西晋初河内温人,字叔达。司马懿弟。仕魏至太傅。赐爵关内侯。司马懿执政,常自退损。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晋代魏,魏主陈留王被废,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后封安平王。拜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自称“有魏贞士”。
全晋文·卷十四
孚字叔达,宣帝弟,建安中选为平原侯植文学掾,迁太子中庶子。魏受禅,转中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出为河内典、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转清河太守。明帝即位,迁度支尚书。齐王时除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迁尚书令,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迁司空,代王凌为太尉。高贵乡公时转太傅,陈留王时封长乐公,武帝受禅,封安平王,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泰始八年薨,年九十三,谥曰献王。
曹孚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维基
曹操的孙子,中山王曹衮的儿子。

人物简介

全晋文
孚字子道,泰山南城人,历太学博士兖州别驾,桓玄为太尉,以为记室参军。
阮孚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陈留尉氏人,字遥集。阮咸子。初辟太傅府。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婴世事。恒被弹劾,帝每宥之。明帝立,迁侍中,奉诏增益雅乐。从平王敦,赐爵南安县侯。成帝即位,政出舅氏,孚以为大乱将至,苦求外出,转广州刺史。未至镇,卒,时年四十九。寻苏峻反,识者以为知几。
封孚 朝代:南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7—407 【介绍】: 十六国南燕渤海人,字处道。初仕后燕慕容宝,为吏部尚书。顿丘王兰汗杀宝,出为渤海太守。范阳王慕容德进据青、济,孚归之,德以为得一人才。德建南燕,以孚总政事、参机密。德卒,子慕容超继立,政出权嬖,多违旧章,孚屡直谏,虽忤超而不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秀和。临淮王拓跋谭孙。累迁尚书右丞。胡太后临朝,宦官干政,孚总括古今名妃贤后事迹为四卷,奏上。迁左丞。历冀州刺史,劝课农桑,有善政。曾为葛荣所擒,荣以其为魏之诚臣义士而免其死。后随孝武帝入关,封扶风郡王。为宇文泰所眷顾。历司空、太傅。卒谥文简。
全后魏文·卷十九
孚,字秀和,临淮王谭之次子。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迁左丞。以赈恤阿那环辱命下廷尉。后拜冀州刺史。陷入葛荣,荣死还,除冀州刺史。封万年乡男。后从孝武西迁,除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王,监国史。历司空、兼尚书令太保,迁太尉。薨赠大司马、录尚书事,谥曰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琅邪人。王景文侄。为海盐令。宋明帝泰始初,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称帝,应者甚众,会稽、吴郡长吏亦从之,孚独不从。官至司徒记室参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5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彦孚。初仕宋为州从事。为萧道成(齐高帝)绝服族子。宋后废帝元徽末,道成遣谌就萧赜(齐武帝)宣传谋计,留为腹心。齐武帝即位,拜南兰陵太守,参预机密。郁林王立,深委信之。萧鸾(明帝)辅政,谌附之,劝行废立。明帝立,封衡阳郡公。恃勋重,干预朝政,帝深相疑阻。坐怀怨望,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吴兴乌程人,字公信。齐武帝永明初为国子生,举高第。家贫,结群盗劫略三吴。后召补主簿,迁曲阿令。王敬则反,以拒守功,迁山阴令,有政声。齐末政乱,坐赃贿,窃逃。入梁,复为山阴令,政为天下第一,官至豫章内史。年四十八卒。有《皇典》、《南宫故事》等。
全梁文·卷五十六
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齐永明初选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还乡为盗,郡召补主簿,历扬州从事、太学博士、于湖令。父忧去职。明帝即位,起为烈武将军曲阿令,迁山阴令,以赃败。会赦,入梁复为山阴令,治为天下第一。超迁车骑长史长沙内史,徵为尚书右丞,迁左丞,进卫尉卿,历南郡江夏太守,终豫章内史,卒赠给事黄门侍郎,有《皇典》二十卷,《南宫故事》百卷。
李孚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0—531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仲安。为人恭谨慎笃,以镇北府功曹参军起家,历汝阳、汝南、中山三郡太守。孝庄帝初以外亲超授抚军将军。出除镇东将军、沧州刺史。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太原孚上座。初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有禅者阻雪。因往听讲。至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广谈法身妙理。禅者失笑。师讲罢。请禅者吃茶白曰。某甲素志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曰。寔笑座主不识法身。师曰。如此解说。何处不是。曰。请座主更说一遍。师曰。法身之理。犹若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二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曰。不道座主说不是。祇是说得法身量边事。寔未识法身在。师曰。既如是。禅德当为我说。曰。座主还信否。师曰。焉敢不信。曰。座主试辍讲旬日。掩关端坐。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师。一依所教。从初夜至五更。闻鼓角声。忽然契悟。便去叩门。禅者曰。谁。师曰。某甲。禅者咄曰。教汝传持大教。代佛说法。夜来为甚醉酒卧街。师曰。禅德。自来讲经。将生身父母鼻孔杻捏。今已去更不敢如是。禅者曰。且去。来日相见。师遂罢讲。遍历诸方。名闻宇内。尝游浙中。登径山法会。一日于大佛殿前有僧问。上座曾到五台否。曰到。见文殊否。曰见。甚处见。曰。径山佛殿前见。其僧后适闽川。举似雪峰。峰曰。何不令入岭来。师闻。趋装而往。初至峰。廨院憩锡。因分柑子与僧。长庆问甚处将来。师曰。自岭外。曰远涉不易担负得来。师曰。柑子柑子。次日上山。雪峰闻乃集众。师到法堂上。顾视雪峰。便下看知事。明日却上礼拜曰。某甲昨日触忤和尚。峰曰。知是般事便休。峰一日见师。乃指日示之。师摇手而出。峰曰。汝不肯我耶。师曰。和尚摇头。某甲摆尾。甚么处是不肯。峰曰。到处也须讳却。一日众僧晚参。峰在中庭卧。师曰。五州管内。祇有这老和尚较些子。峰便起去。峰尝问师。见说临济有三句是否。师曰是。曰作么生是第一句。师举目视之。峰曰。此犹是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师叉手而退。自是雪峰深器之。室中印解。师资道契。更不他游。而掌浴焉。一日玄沙上问讯雪峰。峰曰。此间有个老鼠子。今在浴室里。沙曰。待与和尚勘过。言讫到浴室。遇师打水。沙曰。相看上座。师曰。已相见了。沙曰。甚劫中相见。师曰。瞌睡作么。沙却入方丈。白峰曰。已勘破了。峰曰。作么生勘伊。沙举前话。峰曰。汝著贼也。鼓山问师。父母未生时。鼻孔在甚么处。师曰。老兄先道。山曰。如今生也。汝道在甚么处。师不肯。山却问作么生。师曰。将手中扇子来。山与扇子。再徵前话。师摇扇不对。山罔测。乃殴师一拳。鼓山赴大王请。雪峰门送。同至法堂。乃曰。一只圣箭。直射九重城里去也。师曰。是伊未在。曰。渠是彻底人。师曰。若不信。待某甲去勘过。遂趁至中路。便问师兄甚处去。山曰。九重城里。师曰。忽遇三军围绕时如何。山曰。他家自有通霄路。师曰。恁么则离宫失殿去也。山曰。何处不称尊。师拂袖便回。峰问如何。师曰。好只圣箭。中路折却了也。遂举前话。峰乃曰。奴渠语在。师曰。这老冻脓。犹有乡情在。师在库前立。有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师踢狗子作声走。僧无对。师曰。小狗子不消一踢。保福签瓜次。师至福曰。道得与汝瓜吃。师曰。把将来。福度与一片。师接得便去。师不出世。诸方目为太原孚上座。后归维扬。陈尚书留供养。一日谓尚书曰。来日讲一遍大涅槃经。报答尚书。书至期致斋茶毕。师遂升座。良久挥尺一下曰。如是我闻。乃召尚书。书应诺。师曰。一时佛在。便乃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