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拖后腿(拖後腿)  拼音:tuō hòu tuǐ
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不得前进。如:「他这个人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人前没意见,而背后拖后腿。」也作「拉后腿」、「扯后腿」。
《国语辞典》:掣后腿(掣后腿)  拼音:chè hòu tuǐ
比喻从后牵制,阻挠他人做事。如:「事情变得那么难办,八成是有人在掣后腿。」
《国语辞典》:抽后腿(抽后腿)  拼音:chōu hòu tuǐ
脱身退出。如:「这事如此紧迫,你不可以在这个时候抽后腿!」
分类:脱身退出
《國語辭典》:后腿(後腿)  拼音:hòu tuǐ
1.兽类、爬虫类或昆虫长在后面的两条腿。
2.人行走时,在后面的那只脚。
《國語辭典》:扯后腿(扯後腿)  拼音:chě hòu tuǐ
对他人的行动加以阻挠、破坏、牵制,使其不能达到目的。如:「这次计画又失败了,我想一定有人在背后扯后腿。」也作「拖后腿」、「拉后腿」。
《國語辭典》:吃虱子留后腿(喫虱子留後腿)  拼音:chī shī zi liú hòu tuǐ
吃虱子还要留下后腿肉。讥讽人过于吝啬小气。《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原来李克用吃虱子留后腿的人,因见白娘子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各各传杯弄盏。」
分類:小气悭吝
《國語辭典》:拉后腿(拉後腿)  拼音:lā hòu tuǐ
对他人的行动加以阻挠、破坏、牵制,使不能达到目的。如:「现在我正需要你的帮忙,你别尽拉我的后腿。」也作「拖后腿」、「扯后腿」。
《國語辭典》:蟋蟀  拼音:xī shuài
1.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属节肢动物。体型圆长,为黑褐色,触角细而长,后肢长大,善于跳跃。雄虫翅上有发声器,以两翅摩擦而发声。性好斗。蟋蟀本性怕光,栖身于土中或石砾下,以植物为食,是农作物的害虫。也称为「懒妇」、「蛐蛐儿」、「趋趋」、「促织」、「吟蛩」、「王孙」。
2.《诗经。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蟋蟀,刺晋僖公也。」或亦指岁暮宴乐之诗。首章二句为:「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國語辭典》:跳鼠  拼音:tiào shǔ
动物名。齧齿目跳鼠科,前腿短,后腿发达,有一条长尾巴,跳跃时可藉以保持身体平衡。毛色棕灰或沙黄色。昼伏夜出,食种子、水果、昆虫等。多穴居于沙漠、草原地区。
《國語辭典》:蹶子  拼音:jué zi
马、骡、驴等用后蹄踢人、踢东西。比喻凶悍不驯的人。
《國語辭典》:蹶子  拼音:jué zi
牲畜跳起来用后脚踢人。《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马十分跳跃,不提防,一个蹶子,把一位少年客的腿踢了一下。」
分類:后腿向后
《国语辞典》:尥蹶子  拼音:liào juě zi
马、骡等动物发怒时,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如:「这匹骡子脾气真坏,动不动就尥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