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朝鲜半岛(朝鲜半岛)  拼音:cháo xiān bàn dǎo
半岛名。位于亚洲大陆东缘,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北接中国东北与西伯利亚,东南伸入海中约达一千公里,南隔狭窄的海峡与日本群岛相对。为大陆与岛屿间的桥梁。
《国语辞典》:布勒斯特  拼音:bù lè sī tè
Brest
城市名:(1)法国西岸的都市,位在不列塔尼半岛顶端,为法国海军基地及商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国最常使用的法国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为德军占领,作为战舰和潜水艇的基地。当地以建造大型战舰著称,城郊有大炼油厂,工业亦盛。(2)苏俄西南部,靠近波兰边境及布格河右岸的港市,为交通的要道。
《国语辞典》:迈阿密(迈阿密)  拼音:mài ā mì
Miami
城市名。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东南岸,比斯坎湾西北,濒临迈阿密河口。以前属西班牙统治,至西元一八二一年以后则归属美国。全年四季如春,是有名的观光旅游及避暑胜地。
《国语辞典》:诺曼人(诺曼人)  拼音:nuò màn rén
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九至十二世纪居住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是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的先民。此族擅长航海术、曾远征西里岛和南义大利。他们的航海、造船技术奠定日后欧洲商业复兴的基础。也称为「北蛮人」、「维京人」。
《国语辞典》:南叶门(南叶门)  拼音:nán yè mén
South Yemen
国名。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的东南端。原名为「叶门人民民主共和国」。面积三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一十四万七千。首都为亚丁(Aden)。信奉回教正派。本为共党国家,西元一九五九年独立,组成联邦政府。一九九○年与北叶门合并为「叶门共和国」。
《国语辞典》:科威特  拼音:kē wēi tè
State of Kuwait
国名。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东濒波斯湾,北界伊拉克,南界沙乌地阿拉伯,是世界主要的产油国。面积约一万七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八十万。首都为科威特市(Kuwait City)。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及英语。原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西元一八九九年沦为英国保护地,一九六一年独立,订二月二十五日为国庆日。币制为Kuwait Dinar。
《国语辞典》:里斯本  拼音:lǐ sī běn
Lisbon
城市名。葡萄牙首都,位于伊比利半岛,太加斯河口。有化学、造船、纺织、食品等工业。为全国第一大港、最大城市及观光中心。
《国语辞典》:西兰岛(西兰岛)  拼音:xī lán dǎo
Sjaelland
岛名。介于日德兰半岛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之间,为丹麦的一部分,扼波罗的海咽喉。面积二千六百八十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盛产麦类,畜牧业甚盛。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此岛东侧,是丹麦的最大都市及第一大港。
《漢語大詞典》:古代希腊
历史上指爱琴海区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公元前3000年代后,爱琴文明繁荣。后因北方落后部落侵入,爱琴文明衰落。前11世纪进入荷马时代。前8世纪起,希腊各地先后建立数以百计的奴隶制城邦。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希腊城邦进入繁荣阶段,经济贸易兴盛,文化成就卓越。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走向衰落。前4世纪希腊半岛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前2世纪归罗马统治。
《漢語大詞典》:胡荼辣国(胡荼辣國)
古国名。故地在今 印度 卡提阿瓦半岛 (KathiawarPen.)。国境甚大,物产富饶,沿海港口为古代东西方商舶所经。 宋 赵汝适 诸蕃志有专条记述。 意大利 旅行家 马可·波罗 于1292年离 中国 西行后,曾到此。
《国语辞典》:波斯湾(波斯湾)  拼音:bō sī wān
Persian Gulf
海湾名。在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面积约二十四万平方公里,最窄处约五十五公里。沿湾的国家皆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或输出国。战略地位重要,因宗教、天然资源等因素而战乱频仍。
《漢語大詞典》:边缘海
又称“陆缘海”,简称“缘海”或“边海”。濒临大陆,被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开的海,如黄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等。
《國語辭典》:巴尔干半岛(巴爾幹半島)  拼音:bā ěr gàn bàn dǎo
Balkan Peninsula
半岛名。东滨黑海,南临爱琴海、达达尼尔海峡及马尔马拉海,西濒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因巴尔干山脉而得名,半岛上群山分布,以采矿、伐木等工业为主。民族复杂,易生冲突,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漢語大詞典》:爱斯基摩人
居住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人,一小部分住在俄罗斯东北部楚克奇半岛一带,主要从事捕鱼和猎取海兽。[爱斯基摩,英Eskimo]
《國語辭典》:阿尔巴尼亚(阿爾巴尼亞)  拼音:ā ěr bā ní yà
Albania
国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部。参见「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