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陡顿(陡頓)  拼音:dǒu dùn
突然改变。宋。柳永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词:「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董西厢》卷五:「自与兄别来,彷佛十馀日,甚陡顿肌肤消瘦添憔悴。」也作「斗顿」。
分類:突然劳困
《漢語大詞典》:罢露(罷露)
(1).疲敝困乏。管子·五辅:“衣冻寒,食飢渴,匡贫窶,振罢露,资乏絶,此谓振其穷。”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二:“罢露,谓室家疲敝也。”战国策·秦策三:“诸侯见 齐 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
(2).谓使疲劳困乏。韩非子·亡徵:“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王先慎 集解:“露当作潞,羸也。”
《國語辭典》:劳困(勞困)  拼音:láo kùn
劳累困顿。《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夫人车上劳困,且请入城,馆驿中暂歇一宵。」
《國語辭典》:罢敝(罷敝)  拼音:pí bì
疲顿困乏。《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前数兴兵,军力罢敝,粮又不继。」也作「疲敝」。
分類:疲劳劳困
《漢語大詞典》:疲悴
亦作“ 疲瘁 ”。
(1).疲劳困苦。后汉书·桓帝纪:“方今 淮 夷未殄,军师屡出,百姓疲悴,困於徵发。”晋书·简文帝纪:“干戈未戢,公私疲悴。”
(2).衰弱。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慵将疲顇质,漫走倦羸僮。”
《漢語大詞典》:罢困(罷困)
疲劳困苦。 三国 魏 曹植 《谏伐辽东表》:“兵不解於外,民罢困於内。”三国志·吴志·朱桓传:“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 明 张居正 《请酌减增造段匹疏》:“顷蒙特恩,破格蠲賑,又取回织造太监,罢困之民,方得更生。”
《漢語大詞典》:困薄
谓劳困衰弱。《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吴昆 注:“反此而欲如平旦,日中,日西三时劳扰阳气,则阳气失养,形乃劳困衰薄矣。”
分類:劳困衰弱
《国语辞典》:舟车劳顿(舟车劳顿)  拼音:zhōu chē láo dùn
旅途疲劳困顿。如:「他长年通勤上下班,尽尝舟车劳顿之苦。」
《国语辞典》:不辞劳怨(不辞劳怨)  拼音:bù cí láo yuàn
不推却辛劳困苦。如:「警察不辞劳怨的继续执行任务。」
《國語辭典》:鞍马劳顿(鞍馬勞頓)  拼音:ān mǎ láo dùn
策马奔驰,疲劳困顿。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精忠岳传》第四二回:「恐王侄一路速来,鞍马劳顿,故令王侄回营安歇。」也作「鞍马劳倦」、「鞍马劳神」。
《漢語大詞典》:浇顿(澆頓)
谓浇洒费力。顿,劳困。 明 袁宏道 《〈瓶史〉引》:“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味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是可述也。”